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姥姥辣酱 ...

  •   杨唯棠轻笑一声,出门来见行李已然装好,小花又扯住三叔袖子缠磨一会儿,终于出得门来上了车,老黄牛拉着兄弟二人慢慢消失在村口。

      接下来的日子倒也充实有趣。

      有天早上,林湘芸洗漱出门,看大娃带着几个弟弟妹妹蹲在墙根玩泥巴,拉他们几个过来,问他们想不想像三叔那样识字?几个娃还没回嘴呢,兄嫂公婆一窝蜂的拍手称好,大娃、二娃都已经八九岁了,实在也到了进村学的年纪,就是家中供给出个秀才已经十分吃力,孩儿们读书识字的事儿也就一拖再拖,大人心里着急,也没个好法子。

      现在听林湘芸说在娘家时候学过几个字,又自告奋勇要教侄子们识字,大人们当然愿意,心内隐隐巴望着有朝一日,下一辈儿也能跟他们的三叔似的读出点名堂来呢。

      四个娃娃呢,一听是三婶要教他们识字,高兴得猴儿似的乱窜,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三婶啦,长得那么好看,还总是笑嘻嘻的。

      教书认字这事儿说干就干,大娃、二娃尤其认真,搬了小板凳坐在墙根下面,腰挺得笔直,林湘芸在墙上用树枝写了字,哥几个就在地上学,连三娃也学的有模有样,小花是个丫头,本就不像男娃那样顽皮,忽闪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看着哥哥们一笔一划,自己也跟着在地上描,虽然描的歪七竖八,照样得到三婶的夸赞,高兴得手舞足蹈,扑到她娘身上说:“娘,小花也会写字儿了”,把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七八天下来,小娃子们倒是认了不少字呢,大娃连“杨家庄”仨字都认得了。

      进了二月,天气渐暖,地里的麦子该浇水了,杨老爹开始从早到晚带着杨木、杨林两兄弟,挑着木桶去田里给麦子浇水,有时候大嫂、二嫂也会去搭把手,杨母洗洗涮涮,加上准备吃食。

      林湘芸每日就是跟小娃子混在一起,读书识字晒太阳,夜晚实在无聊,就琢磨着给四个学生定了些规矩,像每天早上按时爬起来,先在院子里跑十圈,然后读书背诵,上午教一个时辰,下午教一个时辰,还要把当天教的字都会读、会写。还别说,这一天到晚还挺忙活,日子也显得快了。

      这天吃罢早饭,林湘芸照例给孩子们讲课,门口一声惊呼:“哎呦,你们这排排坐着干啥呢?”

      林湘芸扭头一看,是大姑姐翠竹,举着几串红艳艳的糖葫芦,正睁大了眼站在门口,看着墙根底下规规矩矩坐着的那一排小萌物,很是吃惊,小萌物们见姑姑来了,没有像以前那样不顾一切的迎上去,依然稳如泰山的坐在那儿,脸上还带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因为他们的三婶夫子说了:授课期间不能随意乱动,有事儿要给夫子报告,经过准许才能活动。
      林湘芸看小娃子们认真又自豪的样子,笑说:“姐,我们正在授课呢。”

      杨母听见动静从屋里赶紧出来了,一边朝翠竹打手势,一边就扯住她的胳膊拉她急急的进屋,翠竹不明所以的被娘拉进了屋里,杨母指指外面,压低声音说:“小芸给娃们当夫子教识字,别吵吵他们,俺平时上茅房都恨不得多憋一会儿才去,就怕孩儿们听见动静分神儿。”

      翠竹从门里往外一看,大娃正叽里呱啦的背书,小手背在身后,身子站得像个直溜溜的小树,就像三弟小时候那样子,她本就是个情感热烈的人,心里竟一下子激动得跟什么似的,眼眶都红了,连连点头小声道:“小芸认得字,太好了,太好了,哎呀,我刚才太莽撞了,不该咋咋呼呼的让他们分神儿。”

      那边林湘芸早就看出来几个娃娃现在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魂儿都随着糖葫芦飞走了,抬头看看时辰差不多,干脆让他们下课了。

      四个孩子从板凳上一跃而起,没到屋里就争先恐后喊起来:“姑姑,姑姑……”

      躲在屋里蹑手蹑脚的翠竹和杨母一看课上完了,这才敢放声说话。

      翠竹拉住林湘芸的手,又是激动又是兴奋的说:“小芸,你真颗大福星,你来了,咱家啥都越来越好。”

      林湘芸失笑,大大方方挑自己短处说了几样,“我一拎不起来水桶,二伺候不了庄稼,三保佑不了收成,算哪门子的福星呢?”

      翠竹收起以往的大大咧咧,正色道:“咦,伺候庄稼的是庄稼汉,有蛮力气就成,像你这样教书识字,还会赚钱的才是福星呐。”

      林湘芸摸不着头脑,“赚钱?什么时候?”

      翠竹看几个孩子还眼巴巴的围在身边,这才想起来糖葫芦还没分呢,从纸包里拎出来一串,往小花手里一塞,小花没有伸手,反而往后退了一步,嘟着小嘴说:“三婶说,孔融会让梨,小花最小,应该最后才要。”翠竹听得直乐,又往大娃面前一递,大娃也摇手说:“三婶说要懂得谦让,我最大,不能先要。”

      林湘芸听罢,嗨,小娃子还挺能活学活用的,从纸包拿出一串递到翠竹手上,剩下两串自己拿了,笑嘻嘻的说:“我跟姑姑一人发两串,你们就可以一块拿到糖葫芦了。”

      四个孩子都觉得这办法好,领了糖葫芦,坐在墙根下面,晒着太阳美滋滋的吃起来。

      “翠竹啊,以后你也得打算着过日子,挣那点钱用到该用的地方。”杨母虽没明说,但是翠竹一听就知道娘说的“该用的地方”是哪儿。

      “娘,我知道,攒着钱呢,你就别操心了。”翠竹低了头,一说起跟孩子有关的话题,她就敏感的减了气势。

      林湘芸也知道娘意有所指,这成亲多年无子嗣的话题说起来还蛮沉重的,刚才的欢乐气氛一下荡然无存。

      好在翠竹性子活泼,眨眼功夫就骨碌着眼睛说,“我刚不是说小芸会赚钱了嘛,喏,这就是你的钱”,说罢往衣服里一掏,揪出一个小小的布兜。

      林湘芸不知何意,一脸不解,“这什么?”

      翠竹把布兜打开,原来是一大把铜钱,“卖辣酱的钱。”

      “果然应了我那句话,货比货得扔,大虎推车走街,有个戴银簪子的小媳妇买了半碗,回家拿馒头一尝,说这也太好吃了,奔出来左邻右舍一招呼,大虎没来得及动摊儿就给抢完了。腌菜反倒是一根儿也没卖出去,哈哈。”翠竹并不为自己做的腌菜经营惨淡而难为情,只为辣酱的畅销得意洋洋。

      林湘芸当然知道辣椒美味、开胃,小时候姥姥每年都会做一坛子辣椒酱,吃过的人纷纷表示,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像爹、妈那么闹腾、虚荣的人,都能巴巴的跑回家里来,倒不是为了看她,只是为了吃口姥姥独家绝活辣椒酱。

      连林湘芸都能蘸着酱吃一个大白馒头,她也曾认真的问过姥姥:怎么才能把酱做的那么好吃?有什么秘诀呢?

      姥姥带着老花镜,细细的切着辣椒圈儿告诉她,“能有什么秘诀?姥姥就是喜欢它呀,又有那么多的时间没处打发,慢慢的切辣椒,慢慢的炒芝麻,慢慢来,慢慢等它们混合在一起,让它们安静的睡一夜,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后来她也自己做过多次,也很好吃,可是总及不上姥姥做出的味儿醇厚。她想,还是自己不够耐心吧,所以没有那种浑然天成的自然。

      “我觉得,这辣酱要是拿出去卖,一天卖两坛子根本不是事儿,赶巧这一段正春耕,带俩馒头到地头上一蹲,就着辣椒酱一吃,要多畅快有多畅快!”翠竹两眼亮晶晶的发光,似乎看见了一堆人正在地头上就着辣椒酱吃得欢。

      “那我想想。”林湘芸脑子里灵光一闪,给了翠竹一个简单的回应。

      翠竹今天心情好,把糊得满脸都是糖浆的几个娃娃叫进来,叫他们背书给自己听,几个孩子倒是给林湘芸增光,瞪着乌溜溜的眼睛,一口气不歇的把那《百家姓》背完了,喜得翠竹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把铜板,一人手上塞了好几个。小娃们得了奖励,更加起劲,嚷嚷着要给姑姑背《三字经》,林湘芸看这几个小毛头念书上道儿,心内甚慰,果然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己这个先生当得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嘛。

      正吵吵嚷嚷热闹着,大嫂、二嫂回来了,二嫂手上还拎了一条大鱼,那鱼被草绳穿着还乱蹦跶呢,二嫂见小姑子也在,忍不住酸里酸气的说:“呦,翠竹这是闻着味儿来的吧?俺们家一改善伙食,你就来了。”她故意用了“俺们家”而不是“咱们家”,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不言自明。

      翠竹也不恼,笑嘻嘻的看着那条鱼问:“二嫂,哪儿来的大鱼?”

      大娃他们看见这条大鱼都两眼放光的围了过来,老二媳妇这时候才看见几张吃得花猫一样的脸,还眼尖的瞥见了小花手里握着的铜钱,脸上顿时多云转晴了,欢天喜地的说:“你二哥从河沟子里担水,冷不丁的有个傻鱼一头扎进了木桶里,瞅瞅,这鱼少说也得有七八斤,专门捞鱼也不一定能捞到。”

      林湘芸看那鱼头大身子圆,嘴一张一合的扭动,很是新鲜,也欢欣说道:“这是条胖头鱼啊,做成一鱼两吃最好不过了。”

      翠竹和杨母听“一鱼两吃”,觉得甚是新鲜,异口同声问道:“咋着两吃?”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姥姥辣酱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