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姐妹 ...
-
徽音和瑞音相依为命已有三年了,父母三年前先后离家便从未回来过。姐妹俩守着偌大的宅子,靠母亲留下的少量财产和父亲的朋友张伯一家的资助勉强度日。
徽音倚在窗前愁眉苦脸,幼嫩的眉间拧出浅浅的川字。
“姐姐,怎么了?”瑞音担忧的捉住徽音的手。长期的孤单相守,姐妹俩最害怕的就是再失去彼此,她们唯一的亲人。
“母亲留下的银票越来越少,我们只能辞退佣人了。”徽音轻声说道。
“啊?”瑞音紧张地问,“张妈也要辞退么?”
徽音怜爱的抚弄着瑞音额角的头发,“我们已经付不起工钱了,留他们在这里也是耽误他们的前程啊。”
徽音、瑞音默默地整理着可以送给佣人们的礼物,那些佣人都是姐妹俩还未出生就在家里做事的,都忠心耿耿,从不因为家庭的变故而有所懈怠。尤其那个张妈,姐妹俩从小就是吃着她做的饭长大的,生活起居无一不是她在照料,特别这三年来,俩孩子突然成了孤儿,张妈更是心痛的不得了,对姐妹俩更多了一份怜爱。而姐妹俩也对张妈有了深深的依恋。到了这番境地,大家都是万分的舍不得。
第二日一早,徽音便将家中的三个佣人集于一处,向大家说明了缘由。十五岁的徽音俨然一个大人的模样,仔细为佣人们结算工钱,赠送礼物。佣人们也都红着眼睛,并非因为失业,而是因为这对姐妹实在太让人心疼了。
张妈更是哭的厉害,紧紧搂住瑞音,两人哭作一团。徽音悄悄别过脸,用衣袖蹭去眼角的泪珠,坚持用美丽的笑脸向每一位佣人告别。
管家临走前将大门的关闭方法一再向两姐妹演示,并叮咛夜晚一定要关好门。
张妈则坚持为姐妹俩做了最后一顿午饭,甚至还留出了足够的数量,以备她俩的晚饭。
午饭过后,姐妹俩依偎在张妈的怀里,等待着张妈的儿子来接她回家。
“娘!”院外传来小伙子的叫声。
“嗳!”张妈答应着去开门,走进来一个身材修长健美的小伙子。
“小姐,这就是我儿子,叫浩义。”张妈喜笑颜开的说。
“想必这就是徽音、瑞音两位小姐了。”浩义礼貌的上前问好,“我娘这么多年在府上承蒙照顾,不胜感激。”
徽音行了礼,回道:“公子客气了。”
“哈哈。”浩义爽朗的笑道,“我哪是什么公子,小姐抬举我了,叫我浩义就行,我们贫苦人家没有这么多礼节的。”
徽音忍不住抬头看了看这个直爽的年轻人,只见他方脸浓眉,英气逼人,那眼光仿佛两道寒剑,明亮中透着冷瑟。
瑞音在一旁说道:“那我们就叫你浩义哥好了,听张妈说你是在南洋长大的,有机会给我们说说吧。”
浩义怜爱的看着瑞音说:“没问题,等哪天有空我一定给你们说一说。”又转向徽音道,“徽音小姐,我们就不打扰了,我叫了马车在外面,我和娘还要赶路。就此告辞了。”
本来免不了一场挥泪离别,却因为这个阳光爽朗的小伙子而将气氛变得轻松了。
张妈临走前抓着徽音、瑞音的手说:“还有两月就是端午了,到时候我让浩义来接你们去我家过节。”
到底是童心未泯,徽音、瑞音听到过节便开心起来,连连说好。张妈不禁伤感起来,这两个姐妹,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本是花样年纪,却家庭突遭变故,如今孤苦伶仃。
浩义眼看着自己的母亲又要红了眼睛,便赶紧打圆场,高声说道:“别忘了啊,端午的时候提前两天收拾一下,我可一早就来接二位了啊。”
张妈也破涕为笑,徽音、瑞音连声答应,这场分别就在下一次聚会的憧憬中结束了。
姐妹俩转身进了空荡荡的院子,关闭厚重的木门,又合力将门闩拉上,小脸累得红扑扑的。
“姐姐,你说爹娘真的不回来了么?”瑞音又开始想念父母了。
徽音又何尝不想念父母呢,可是在妹妹面前她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照顾好妹妹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姐妹俩收拾着略显凌乱的屋子,将佣人们曾经用过的被褥拆开来,被面放进竹篮里留待清洗,棉絮都堆在那里,准备等秋天的时候送到店里将棉花重新弹一弹,这样冬天的时候被褥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收拾了一下午,姐妹俩都有些疲惫,徽音强撑着到厨房将中午的饭菜热了热。厅堂显得又空又大,姐妹俩柔弱的身躯伏在宽大的桌子旁吃着晚饭。吃完饭天已经完全黑了,徽音却不敢将碗筷收进黑咕隆咚的厨房了。瑞音紧紧抓着姐姐的胳膊,这孤独的第一个夜晚,她俩不知如何面对。
“爹、娘,你们在哪里呢?”瑞音忍不住抽泣起来。
徽音也哭了,黑夜的恐惧将她的勇气一扫而光,毕竟只是个十五岁的小姑娘,生活对于她来说实在太沉重了。
姐妹俩相拥着到了卧室,在抽噎中入睡。
第二日一早,姐妹俩就被敲门声惊醒了。“徽音、瑞音,你们在里面吗?”外面传来张伯的声音。
姐妹俩仿佛见了亲人似的跑去将院门打开,扑进张伯怀里。张伯是姐妹俩父亲的故知,他对于姐妹俩的遭遇非常同情,却也束手无策。得知姐妹俩辞退了佣人,张伯越发担心了,一再嘱咐她们注意关好门窗。
张伯将带来的食物、用品安放到厨房,又掏出一些银子,说:“这是你们的父亲托人带给你们的,希望你们能理解他,他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们以后会明白的。”
徽音满含期待的问:“爹说他什么时候回来了么?娘跟他在一起么?”
张伯叹气说:“也许很快,也许很久,这完全取决于事业的成败。你们还小,有些事情不便说,但是你们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一定会为你们的爹娘而感到自豪的。”
无论如何,张伯的话为姐妹俩带来了希望,爹娘只是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他们并没有抛弃她们。
天气渐渐转暖,处处鸟语花香,院子里开满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姐妹俩的心情也开朗起来,虽然孤单,却不再害怕。
“徽音小姐,瑞音小姐!”门外突然传来似曾相识的呼唤声。
“谁啊?”徽音问道。
“我是浩义,路过这里,我娘让我来顺道看望你们。”
“浩义哥。”瑞音开心的跑去开门。
徽音却下意识的理了理云鬓,匆忙到门口迎接。
浩义着一身白色的短打,很是精神。瑞音见状开玩笑的问:“浩义哥一定武功高强吧?”
“那可不是,不然我怎么在南洋混啊。”浩义不置可否,“我从小跟舅舅习武,纯粹为了强身健体。”
徽音冲着浩义赞许的笑了笑,嘴边露出两个浅浅的小梨涡,浩义不禁愣了愣神,随即反应过来,将手上的小包袱交给徽音,说:“这是我娘托我捎来的,说是送给二位小姐的礼物,特别交代红盒子是徽音小姐的,蓝盒子是瑞音小姐的,另外还有一些特产,给小姐们做零食吃着玩。”
瑞音好奇道:“什么红盒子蓝盒子,我要看一看。”
打开包袱,有两个锦缎的盒子,瑞音抢先拿起蓝盒子,迫不及待的打开,却是一枚观音的玉坠,晶莹剔透的底子上有一抹翠绿的颜色,恰好落在观音手中的净瓶位置。
“娘说瑞音小姐自小身子弱,这枚观音非常的灵验,送与瑞音小姐护身之用,保小姐健康平安。”浩义说道。
徽音也打开了红盒子,却是一个小巧的玉镯,翠绿中一段浅紫,令人惊艳。
浩义笑着说:“我娘说,徽音小姐向来朴素,只是女孩子家总得要有一两件饰物的,这玉镯的尺寸偏小,很难有合适的主人,却正好与徽音小姐合适。”
徽音将玉镯放回盒子,正待开口,浩义笑道:“二位小姐千万不要推辞,我常年在外,我娘承蒙府上关照那么多年,一直感激在心,这点薄礼还望小姐们收下,这样我娘才会心安。”
瑞音期待的看着徽音,对手上的玉坠爱不释手的把玩着。
徽音沉吟良久,拉过瑞音起身拜谢了。浩义也常舒了一口气说:“我的任务总算完成了。”
“浩义哥这次来镇上是为何?”徽音问道。
“噢,”浩义啜了一口茶,说道,“我这次从南洋回来带了一些商品,这里有个老板很感兴趣,这回我便带了一些样品,来跟他谈生意。”
“如此也是个好差事。张妈身体可好?”徽音关切地说。
“我娘身体很好,就是时常挂念二位小姐,经常跟我念叨。”浩义看着这对姐妹,也不禁心生怜悯。
“我们现在很好,请转告张妈,不必挂念我们,她常年照顾我们,我们都把她当亲人看待,尤其是瑞音,梦里还叫张妈呢。”徽音瞅了瑞音一眼,笑道。
“两位小姐一定要保重,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找我,不必客气。”
“能帮我姐姐找个好相公么?我们这个院子好冷清啊。”瑞音在一旁插嘴道。
浩义刚喝了一口茶全喷了出来,徽音红了脸,怒视着瑞音。
“我那天在外面听王夫人说的,说只有姐姐嫁了好相公,才能改变我们家的局面。”瑞音为自己开脱。
浩义忍不住笑说:“你姐姐还是个孩子呢,找相公也要等两三年吧。”
徽音红着脸喝斥瑞音道:“你知不知羞啊,这么小的女孩子家就相公长相公短的,要是娘在,看娘怎么惩罚你。”
瑞音撇撇嘴很不服气。浩义看着姐妹俩,直笑得打颤,连说有趣。
浩义小坐了片刻便告辞回去了。徽音却看着玉镯发起了呆,而瑞音生怕姐姐找她算账,悄悄溜进院子里看花了。
敬请收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