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12再探秦家事 ...

  •   离开了快有十天的洛城还是老样子。
      这次进城他依然打了捆柴火,可城门口却没有检查的,天气越来越冷,没人愿意出来受冻。
      他依然在那处破房子里落脚,柴火自己留了点,大部分卖给了城里的人家,也得了几文钱,他买了一点酒和馒头,酒店里人多嘴杂,又是好事人最多的地方,因而各种闲话笑话闲言碎语传的最是迅速,他进来后,听到不下三波人在谈论秦府老爷突然得了重病这事。
      谈论别人家事的人们大多是闲出了毛病,他们耗费着自己的时间做着对自己没有利处的事情,拿那位教书先生“天下熙熙”那句话来解释,反而说不通,兴许是他们自己觉得谈论别人的家事,能给予自己什么特殊的“利”吧?就比如自己说的闲话他人听了之后对自己露出来的那种由衷钦佩的眼神,还有说他人闲话,尤其是说比自己富、比自己贵的他人的闲话,不就显得自己是在评论他们家,自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论说他人么?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或许能解释的了这些人为何大冷天聚在酒馆里说着这损人不利己的话。
      薛秦不懂这些,他也不需要懂,他只要能从这些话里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就好了,秦浚明病了?怎么可能呢?三天前他还带着一堆人把应老三活砍了,直到上山前,他都能亲眼看见秦浚明骑着马在雪地里赶路,虽然那些天途中他越来越沉默,但是完全没有得病的样子,只是到了山脚那里他的脸色平静的吓人。薛秦的眼力不好,走在雪地里久了,眼睛还很疼,但就是这样他也很确定自己看清楚了那时秦浚明的面孔,恨平和,就这样的脸孔即使是说秦浚明要去给穷人施粥也未尝不可,但他却是要去杀人。
      在之后他就没有再见秦浚明了,杀了母猪龙上山的时候,在伏击的地点主事的人不是秦浚明,再加上这风言风语,薛秦大概也能猜出来点猫腻。
      秦浚明这次即使没有死怕也受了伤,还是重伤。
      晚上他潜入进秦家查探时,秦浚明已经不在那个房子里了,也是,养伤和议事怎么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呢?
      秦家这几天的防备紧了一点,薛秦没有自大乱撞自己没有探查过的地方,而是去自己探查过的那几个院子转了一下。
      秦家人严备警戒的该是应老三那伙人的余孽,可普通的仆从们都不清楚,他们觉得好好的过冬,为什么要出来的巡夜呢?但上边吩咐下来,他们也只好照办,嘴上的抱怨、脚步的拖延自然是少不了的。知道内情的那些倒是尽忠职守,可秦老爷昏迷之前吩咐过不能说出去那事,所以他们也只能面上干着急,然后自己多警醒一些。
      如果说以前的秦家是狗猫老鼠有点本事就随便进,现在也最多是容几只小老鼠偷窜着舔舔油灯吧。
      薛秦又到了之前差点被小孩子发现的那院子,这里是秦浚明他儿子秦毅一家的住所,那个女孩子该是秦浚明的孙女,院子里几个丈来高的山石堆在一起,那会儿秦浚明藏在石头后面,小女孩就在旁边玩耍,大冬天半夜她也不怕冷,兴许是听到了点声音,她就准备过来看一下。
      差点被发现的薛秦想过要不要灭口,毕竟她一声喊就能会让自己十几年所图的复仇化为泡影,但他最后还是没有出手。请不要误会,薛秦不是发好心,放过小女孩,在泥坑里打过滚的刃,即便内里还很干净,可外面却全是烂泥了,他不动手一来是即使动手小女孩也可能会叫出来,二来他不想把“无辜”的人牵扯进来。
      他脑子笨,在学堂外面偷学字的时候,教书先生也曾出来看他学的怎么样,估计那会老先生也想着若这孩子是一粗璞,那由他雕琢成才,也可成就一段佳话,好留一两个名姓在青史。可惜薛秦不是故事里一点就通的那种神童,是故老先生教导了他几日觉察了这事实后就再不和他说话了。
      薛秦也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了“朽木不可雕”这句话,他还傻傻地问,“那朽木能做什么?”老先生对他说了最后一句话,也是一个词“烧”。
      清楚了自己不甚聪明了之后,他也没有沮丧,因为他活着的目的是“报仇”不是“聪明”,何况,学堂里那些聪明的小孩一个时辰能记下来的东西,他用两个时辰也能记下来,特别老先生讲的那些怪话,学生们都不记,他都念叨很多次,直到记下。
      可以说他八岁以前知道的道理都是父母兄姐硬灌的,他后来十年懂得的道理半是这老先生阴阳怪气地念出来的,半是走在泥地看着他人是如何做事而得来的。
      走的路多了,他就觉得什么事情都是有其道理所在的。
      就拿“报复”而言,“不能报复无辜者”就是最基本的道理。
      那个小女孩十年前还没有出生,仇怨自然还不到她的身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12再探秦家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