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白狐6 ...

  •   王益看过三儿子和林夕,往自己的书房走,想想又转回夫妻的主院。见女儿在院子里教四哥、五哥两个背书。

      三个孩子见了他,立即恭谨去站起来行礼问好,然后亲亲热热地唤:“爹爹。”

      五哥看父亲脸色温和,抱住父亲的手,“爹爹,我上午没玩。”

      王益摸摸小儿子的头,赞了一句。先问女儿,“你祖母呢?”

      “爹爹,祖母在和母亲说话呢。我陪四哥背书。”

      “好孩子。四哥背一天书,累不累?”

      “累。爹爹,我以后再不做不该做的了。”

      王益摸摸四儿子的头,赞许地点头,“好。”然后进屋去看母亲和妻子。

      婆媳俩人坐在堂前叙话,吴氏手里还在缝一件小儿衣衫,见了王益进来,就停了话看向他。王益先给母亲问安,谢氏拉了儿子在身边坐了,心疼地说:“你俩这么熬可怎么成?就是你爹爹得知你夫妻熬坏了,可会为这样的孝心高兴?”

      王益听了垂头不语,吴氏摸着自己的小腹,也低头不语。

      老太太就继续说道:“你们守了这些天可以了。”

      “母亲,这?”

      “这一大家子都要靠你,你熬坏了身子骨,让我们这些老老小小的依靠谁?只知道按书守孝,书里还要坟前结庐呢,人人都不事生产了?你娘子肚子里还有一个,你们再这样守下去,怕是要折损了他。”

      王益看着妻子覆在腹部的手,瘦骨棱棱,心里叹气,笑自己终还是墨守成规,迂腐了。遂对母亲说:“娘,是儿子思虑不周。”

      “唉!只要你们都好好的,就是孝了。四哥、五哥挨罚了这一日,可也差不多了。”

      吴氏笑,“五哥小,只罚了半日,他现在是陪四哥呢。”

      三个大人一笑。老太太问起林夕来,“彭家那孩子如何了?”

      王益说道:“聪明是有的,也读过一些书,就是精神看着略短些。”

      “彭家那孩子自小就没离了药,还是得了那观里道长的点拨,才一天天好起来。”

      “娘,那孩子看着不像没福气的,有三哥的命格罩着,定会平安长大的。”吴氏宽慰老太太。

      三人又就家里事情说了一会儿,老太太起身要带孙女回去,王益要送,四哥五哥拉着姐姐的手,王益笑道:“和姐姐一起去吧,要听话。”

      俩人齐声应了,老太太高兴地一手一个孙子,孙女和女使跟在后面,离了长子的院子。

      这日的夕食,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王益看着诧异的孩子们说道:“你们祖母特意来说,守孝在心,还是你们的身体重要。”

      林夕捧着鸡汤小口、小口地喝着,鲜,就一个字可以形容的。

      林夕在王家的日子就这样一日日重复,早晨先听獾郎读书,然后和娃娃们练五禽戏,早食,读书,夕食,听王益讲课,读书,听大哥二哥讲课,看獾郎练枪练棍。充实,安宁,祥和,温馨。很快地,北宋要考的九经中,王益把《左传》和《孟子》都系统地讲解了一遍。而林夕当着王益乖乖地只听不说,但听獾郎背诵《孟子》梁惠王章句的 “王何必曰利?”悄悄嘀咕给獾郎听“王不必利,百姓必利。”

      獾郎皱眉,“王有仁义而已矣。”

      林夕嗤之以鼻,“辽不事生产,而得宋丝帛等物,乃跗骨之蛆,与其宣仁义,其可弃岁贡?”

      獾郎沉默。

      林夕悄声说:“国与国之间,强国愿意可讲仁义,若不愿意,弱国能奈其何?”

      獾郎摸着林夕的头发说:“阿夕,幸而你不考科举。”

      林夕晃头,“与科举无关。而是仁义只能存于仁义者间。”

      一日,王益讲学后说:“过几日送你们去金溪外祖家,你们可以去金溪的书院读书,与同学多交流,对学业进步,会有助益。”

      獾郎回来就和林夕说,“阿夕,我们要去书院读书了。”

      林夕有些为难,忍不住拉着獾郎衣袖道:“必须得去吗?我能跟着吗?”

      王益听说林夕要跟去书院,沉吟一会儿说,“无妨。你带着林夕吧,不过,你要费心照料好。莫让他生病了。”

      獾郎点头,阿夕身体虽弱,但来王家后,也未见病过。阿夕又很爱干净,和自己同住,每天不等自己起来,阿夕就把一切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做的。除了不爱写父亲留的课业,其余每天和自己一起读书,而且对经义,往往也有不同的见解,是个很好的同学。

      獾郎得了父亲同意,高兴地对林夕说:“阿夕,父亲说你可以和我们一起去。”

      林夕非常高兴能同行。可四哥和五哥得知林夕要和哥哥们一起离开,拉了林夕的手好一顿哭,直到林夕哄他们说会很快回来,才哄住二人。

      林夕跟着大哥、二哥、獾郎,去辞别谢氏老太太,老人家拉着林夕的手,嘱咐她:“阿夕,出去不比在家里,你自己要处处小心,好好地跟着獾郎,莫生病了。”又嘱咐哥仨道:“阿夕体弱,你们要好好照顾阿夕。”

      大哥等都应了,獾郎郑重地说:“祖母,我会好好照顾阿夕的。”

      林夕感激地谢老人家,拜了又拜,才和獾郎一起离开。

      因吴氏刚生了一个男孩子,王益须留在家里照料,就由家里老仆赶车,送他们去金溪——獾郎的外祖家。

      第二日,兄弟三人带了自己的书籍、行囊,林夕却只有行囊。几人早早出门,一路向东而行,沿途见阡陌纵横,农人已经开始在田里劳作,几人坐在车上甚是无趣。二哥从行囊里翻出他的七弦琴,用帕子仔细搽了手,目光在几人脸上一转,略略示意,一曲《伐檀》,铮铮淙淙响起,林夕静心体会琴声中传出来的伐木者的不平、质询。

      当琴曲弹到第二遍,獾郎跟着悠扬唱道:“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少年嗓音清澈,尚未变声。林夕听着很欢喜,也跟着琴声和獾郎一起唱《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林夕细细嫩嫩的声音,和着獾郎的清越声音,惹得大哥也加入合唱,最后二哥也边弹边唱。一曲唱罢,几人相视而笑,二哥捧着古琴,听大哥开讲《诗经》。

      一路上听二哥弹琴,听大哥讲课,月上林梢,兄弟几人才赶到县城。寻了一家看起来干净的旅舍,草草地对付了一夜。第二日又早起赶路,天黑后,才赶到金溪的柘岗。

      柘岗,山清水秀,坐落在金溪、东乡、临川三县交界处,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全村人口稠密,据说有九十九口水井。村前有一个月形池塘,村周有小山七座,时人称“七星抱月”。一条古朴的青石板路沿着池塘,延续至村中各个角落。

      王安石后来的诗文《乌塘》曾这样描绘了这个美丽的村庄:

      “乌塘渺渺绿平堤,堤上行人各有携。
      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

      几人踏着月色,跟着辚辚车声,进入了柘岗村。而獾郎就从这里,开始了在江西临川附近的游学生涯。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白狐6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