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楚汉传奇(五) ...
-
项羽覆灭秦朝,回到楚国首都彭城,他没有称帝的念头,废掉年幼的楚王,自立为楚霸王,以彭城为首都,以最强的诸侯自居。
称王之后,项羽学习周朝,大肆分封天下,首先封的是最有威胁的刘盈、彭越、韩信、英布。
在周晟与范增的建议下,原秦国之地,被分割成三份。
陇西郡给刘盈,赐封号为汉王,北地郡给彭越,赐封号为彭王,原匈奴的地盘即九原郡,给大将英布,赐封号为九原王。
原韩国给韩信,封为韩王。
接着分封亲近的项氏子弟。
富饶的蜀地给项庄,赐封号封为蜀王,原魏国给项它,赐封号魏王,原燕国给项婴,封为燕王。
封号完项氏子弟以及有威胁的群雄后,项羽开始分封自己的手下。
河南被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给龙且,赐号为郑王,一部分给虞姬的兄弟虞子期,赐号为卫王,最后一部分给季布,赐号为曹王。
范增被封为齐王,封地是原齐国。
最后分封原六国诸侯,赵国被封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给陈馀,封为赵王,另一部分给田横,封为田王。
周晟被封为越王,封地是南越故地,即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自此,天下仿佛回到春秋时代,群雄割据,尊楚霸王项羽为首。
田横和陈馀对项羽的分封极为不满,两人暗地里小动作不断。
一年后,田横与陈馀一同起兵闹事,项羽亲自带兵讨伐赵国,然两人终是不敌项羽,赵军全部被打败。
此次,没有周晟与其他人的劝说,项羽烹杀全部赵国的军民,火烧赵国的王宫,掳走赵国的美女,一时间各国人人色变,斥其残暴不仁,杀心太重。
项羽在赵国的仇恨指数飙升。
田横带着手下出海,仓皇逃往海外的东瀛,与徐福作伴,陈馀被项羽所杀。
赵国没有了统治者,项羽把赵国封为四部分,一部分给钟离昧,封为赵王,一部分给陈平,封为陈王,一部分给章邯,封为雍王,最后一部分给季布,封为季王。
英布、龙且、季布、钟离昧都是项羽的势力,只要这几人不倒,项羽就威震天下。
惧于项羽的威名及实力,此后,天下稳定了许多年。
眼见天下没有战乱了,周晟一门心思攻打南越的敌人,南越不仅有赵佗,还有山里的越人。
虽然山里的越人被投降的秦军消灭了很多,但是依旧有许多山越人躲在山里,他们利用山林的优势,与军队打游击战。
他忍不住心想,项羽是不是故意的,别人都封的是好地方,就他是贫穷的南越。
唉,早知道就不劝谏了,魏征可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训,死了还被鞭尸。
南越局面不好,不仅经济文化落后,人口稀少,而且还有散不去的瘴气。
不过周晟不怕,他打算在南越完善一个城市,立为首都,名为王城,意为王的城市。
新建城市不容易,就像玩模拟生存游戏那样,得一步步来。
首先,修建城墙,多建住宅,分为低收入住宅区及高收入住宅区。
低税收吸引人口,派小部分军队每天上山打猎,保证食物充足,这样人口就会慢慢增多。
其次,鼓励移民,修建商业区、府衙、监狱,规划道路,重点建设排水系统,完善交通网络,改善卫生条件,取消杂七杂八的各种关税。
然后,修建私塾与学院,聘请夫子,鼓励教育,实施科举取士。
最后,他大力开发农业,提出生态养殖的概念,实行梯田、稻田养鱼的方针,让沟渠水流动起来,养鱼吃掉水田里的蚊虫卵。
此后,农业越发达的地方,瘴气越少。
待人民生活水平好一些的时候,周晟鼓励生育,兴修水利。
在军事方面,他收编了当地投降的二十万秦军,打散后再次分编,以防秦军造反。
为了提高军队的利用率,他还经常派军队到处除四害,灭蚊虫,消灭村落周围的积水。
除此之外,他找出上一个世界治理瘴气的配方,派军队上山采药,煮药给百姓们吃,让百姓们不再受瘴气之苦。
鉴于人口太少,他还学习西周、春秋的模式,寓兵于民,实行兵农一体制,教人民将某种农器当做兵器。
虽然天下不会发生大的战争,但是谁知道会不会有小战争呢?他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农业产业正在稳步建设中,周晟又把心思放到经济文化上,他花了一大笔钱,从中原拉拢到一批厉害的工匠,据说有墨家子弟。
接下来的时间里,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水泥、玻璃一一被发明出来。
有了水泥,他再次完善基建设施,整修道路,加固城墙,兴修水利。
周晟做的一系列动作都没有隐瞒他人,诸侯们对他的行为各有看法,有人嘲笑,有人赞叹,甚至还有人专门派人来取经。
嘲笑周晟的是英布、彭越这些以军事起家的诸侯,他们认为内政没什么大不了,觉得周晟吃饱了没事干。
对周晟的行为发出赞叹的是陈平、范增这些有见识的人,他们可不觉得周晟是一个愚笨的人,随后他们也各自进行建设。
派人专门来取经的是吕后,萧何身为顶级的内政大臣,他深深的明白内政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吕后的见识比很多男人都强,她与张良、萧何商量了一会,然后决定学习南越的做法。
专门来取经的使者是萧何,陇西离南越非常远,周晟估计要等挺久。
南越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原移民,当地的税收也越来越多,繁华的局面不远了。
生活条件好了,周晟派人去接周家人,自己既然做出了一份事业,肯定要告诉家人,不能锦衣夜行。
当周家人千里迢迢来到南越王城时,他们被这个城市给震惊到了,这里的人民一个个都笑呵呵,无不显露着对未来的期盼,他们身上充满着朝气。
“这里真的是南越吗?”周父懵懂的问身边的仆从,“我咋感觉比以前的咸阳还要好呢?”
“这里真的是南越王城,”仆从笑呵呵道:“这一切都是王的功劳。”
作为一个中原人,他对目前南越的生活非常满意,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王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周家人缓缓走进王城,此时的街坊小巷做完工,都在聊天。
他们放缓脚步,慢慢听着这些聊天的声音。
“听说王要在东边建一个医院,好像是专门给老百姓看病的地方。”路边的一个闲汉说道。
“你想太多吧?”茶摊的阿伯惊讶道:“谁会理我们这些贫苦百姓的身体问题啊,你莫不是说笑吧?”
“这是真的,我在府衙的布告栏里看到这件事,不信你自己去问问那些读书人。”闲汉气不过,立刻站起来说道。
周晟怕人民不知道政策,所以每次有什么计划都会提前在府衙的公告栏进行公布,一方面可以告诉百姓们政府的工作,一方面可以拉近人民的距离。
“问就问,谁怕谁。”老伯转身问茶摊上的一个书生,“这位公子,他说的可是真的?”
“是真的,王不仅要建医院,还要建大学、市场、图书馆、公园。”年轻的书生点点头,如实说道。
“大学是什么?市场是什么啊?图书馆是什么?公园又是什么?”老伯面带疑惑,不解的问,“这位公子能否再给老头子说说。”
“好吧,我说。” 书生见整个茶摊的人都看向自己,忍不住脸红起来,“大学是专门给优秀的学子们上课的地方,里面的夫子是朝廷官员,优秀的学子可以吃住免费,出来以后可以直接分配当官。”
“哇,这么好的地方。”茶摊上的其他人纷纷不敢相信,大学出来竟然可以当官,以后他们的孩子能不能去大学读书?
有这样想法的人忍不住追问道:“这位公子,怎么才能进入大学读书啊?”
“听说要把王出的试题做到八十分才能进入大学。”书生想起自己每次都差一点,无奈叹息,“八十分不容易啊。”
“以后我要让我的孙子努力读书,争取考上大学。”老伯笑道。
“这位公子,那市场是什么?”
书生面对众人期盼的眼神,觉得很光荣,他笑着解释道:“市场是专门卖东西的地方,供百姓们交易,不会宵禁。”
“那我以后岂不是不用每天跑那么远买菜,而且一天到晚都可以去。”茶摊上的一名妇女兴奋的说。
“这可真好。”阿伯感叹道,“自从王来了以后,这里的变化真的让人不敢相信啊。”
其他人没有附和老伯的话,他们继续追问道:“图书馆和公园是什么?”
“图书馆是藏书的地方,里边有着各种书籍,甚至还有王亲自写的书。”书生慢斯条理的说。
“我们可以进去吗?”有个小孩一针见血道。
书生看向这个衣着简朴,身形瘦小,目光坚定的小孩,笑着说:“可以,据说只要不损坏书籍,不把书拿出图书馆,人人都可以免费进去看书。”
“书籍这么宝贵的东西,王真的舍得让我们看吗?”老伯不像其他人,他自是知道那些大家族对书籍的爱护,平民永远都接触不到知识。
“当然可以。”书生一脸钦佩,“这真的是仁政,从此以后知识不再局限于大家族。”
寒门出身的他深深的明白这个举措对士人的影响,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崛起,特别是王还实行科举取士,只要有机会,我们总会崛起。
“公园是什么?”旁边有人问道。
“公园是给百姓们观赏游玩的地方,”书生说,“我们可以在那里休息、游玩、交往、锻炼,有些地方需要钱,有些地方免费。”
周家人在茶摊听的津津有味,对于百姓给周晟的赞誉,他们与荣有焉,仿佛夸的是自己。
眼见天色越来越暗,周勃提醒周父周母离开,几人虽然还想继续听,但是一想到周晟在王宫等他们,他们才无奈前往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