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汉末三国(十) ...

  •   朝议后,科举的消息被快马加鞭送到各地,天下听闻此消息,有鄙夷之,有愤怒之,有赞叹之,亦有冷笑之。

      “是可忍,孰不可忍,吾等世家子弟岂能自降身份,与寒门子弟一起科考。“

      “如此忽视品德的制度,岂能实行,礼崩乐坏啊。”

      “科举制,吾等的机会来了。”

      为此,周晟和贾诩想了三个办法逼他们出来科考,一是利诱,考上榜,就有官做;二是对不科考的才子发出质疑,你不来科考,是不是代表你不会呢?;三是给隐士的大家写信,叫他们鼓励弟子来科考。

      在这三个杀招配合下,头脑清醒的世家子弟纷纷决定来参加科举,就算不为了官位,也要为了名声。

      而且万一考了三千学子中的魁首,那不就发达了,从此名扬天下。

      寒门子弟得到准确消息后,纷纷泪流满面,收拾金银细软,立即赶来京城,他们可没有世家子弟那么多毛病,有这机会已经很感激了。

      同时,他们清楚的了解世家的势大,更知道科举的艰难,越发的感激提出科举的贾诩和周晟,民心又大幅度增长。

      颍川书院

      “陛下招我们三人去出科举题,你们有何看法?”荀爽问。

      “老夫已经答应了,此等美事岂可错过,吾已经发动弟子去科考了。”郑玄摸着胡子,笑道。

      儒家虽然自汉武帝以来发展不错,然而靶子太大,看儒家不爽的人可是有很多,借这个出考题的机会,既可以宣扬儒家思想,又可以发掘人才,何乐而不为。

      “吾也已经答应,即日启程。”司马徽无奈道。

      从汉武帝以后,儒家、法家合作,发展迅速,黄老派越来越式微,现在都已经被赶出朝堂,他必须要出来告诉大家黄老没有死,因此这个机会他们必须要抓住。

      “这样啊,那吾等三人一起去吧。”荀爽还是笑呵呵道。

      “你这个老滑头,你刚刚就想试探我们,是吧?”郑玄假装发怒道。

      “不用试探了,科举乃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事,吾必会支持,”顿了顿,“你们不相信自己的族人、学生的能力吗?”司马徽一反平时好好先生的模样,坚决道。

      “唉,我是什么意思你们会不知道吗?还不是那些家族一个个来找我当说客,总要给个反应吧。”荀爽苦笑道。

      他不像郑玄、司马徽一般清闲,他还负担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哪能按心意决定一切。

      **********

      近些日子,京都多了不少陌生脸孔,他们不是来参加科举的,就是为驸马之事而来。

      诸葛瑾本是要带弟弟去颍川拜师,中途听闻科举,立即改道来京都,此时,两人就在街道上闲逛。

      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房屋,干净宽敞的街道,郁郁葱葱的树木,美丽的花朵,街边嘈杂的酒肆客栈,各类各样的铺子,玩耍的孩童,好一副太平盛世之景。

      “没想到,几年没来京都,差别这么大,陛下手段厉害啊。”诸葛瑾不停打量这座城,忍不住感叹道。

      “是啊,看看陛下登基以来做的事,就知道他心有大志,不甘被控制。”诸葛亮认同道。

      “如果陛下真的能挽回颓势,那么以后的成绩堪比光武帝,也许比之更好呢。”诸葛瑾道。

      “如果他一直这样,过几年吾就来科考出仕,帮其匡扶汉室,铲除障碍。”年幼的诸葛亮一脸认真道。

      诸葛瑾并没有取笑弟弟的好高骛远,因为他知道弟弟是整个家族的希望,族老都说这是天才中的天才,匡扶汉室并不是玩笑。

      两人走进一间嘈杂的客栈,找到位置坐下,便听到周围人也在讨论科举。

      “听说,此次郑公、荀公、水镜先生会来京城出考题。”

      “那他的弟子岂不是非常好运,他们会泄题给弟子、族人吗?”

      “怎么可能,你想多了,陛下说科举舞弊可是要诛九族的。”

      “那我要把郑公他们的著作全熟读了,这样说不定会考到。”

      “科举考经义、时务、诗赋、算学四科,那算学呢,这个就没办法了吧,还是靠自己吧。”

      “哈哈,小弟不才,从小精通算学,此番不必担心算学。”

      诸葛瑾听了后,莫名感到紧张,他从没有跟那么多学子竞争过,好没底啊。

      “兄长,不必多虑,以你的水平,是能上榜的,夺魁就不可能了。”诸葛亮见兄长如此忧虑,安慰道。

      诸葛瑾哭笑不得,虽然弟弟笃定他能上榜让他很开心,但为什么要那么斩钉截铁的说他不会夺冠,太打击人了。

      为了家族兴盛,他也必须考上,诸葛家只是小世家,三代再不出英才,便会跌落庶族,科举便是他们从大世家口中夺食的办法。

      诸葛亮正要继续说些什么,忽然见众人一窝蜂涌向外面街道,诸葛瑾拉起他走向窗边,往外看。

      仔细一看,一个身披黑甲,骑着白马,浑身杀伐之气的将军带着一批桀骜不驯的士兵浩浩荡荡走来。

      “曹将军回朝了。”

      “曹将军一个月就平定了黑山黄巾,吾辈典范。”

      “不知道朝廷会给什么封赏,你说曹将军会升官吗?”

      “不会吧,也没位可以升了。”

      “曹将军回来,那陛下就安全了吧。”诸葛瑾欣喜道,一颗提起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他们诸葛家可是非常了解大世家的恐怖,如果曹操不带军队回朝,很难说世家为了阻止科举会出什么昏招。

      每个世家都有草包、纨绔,唯才取士的科举阻了他们的道路,他们必定会心怀怨恨,说不定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

      就是陛下意外没了,还有刘协呢,最后还有一大票刘氏宗亲。

      “在下河内司马朗,这位兄台,此言差矣。”旁边一个英俊青年摇头道。

      “在下琅琊诸葛瑾,刚刚司马兄为何那般说?”诸葛瑾微微一笑道。

      “越是放心,就更加要提防他们的举动,不然天下好不容易回一点元气,又被他们打回从前。“司马朗悠悠道。

      “吾想陛下必定有所把握,否则不会走这么危险的一步。”诸葛瑾一脸脑残粉的模样道。

      “诸葛兄是为科举而来,还是为公主而来?”司马朗不忍看他这副奇怪的样子,转移话题道。

      “吾已定亲,当然是科举。”诸葛瑾回过神,缓缓道。

      “那彼我为敌也。”司马朗笑道。

      “.......,”诸葛瑾无语状态。

      一旁的诸葛亮默默地打量隔壁桌的司马朗,与他旁边大一点的少年,顿时觉得烦躁之气涌上心头,气闷的想,这人怎么一看就不喜欢。

      感受到诸葛亮窥视的司马懿抬起头,看向诸葛亮,两人对视一下,立刻移开,同时心里暗道,这人如此讨厌。

      临走前,司马懿忽然高深莫测的说:“诸葛亮是吗?我记住你了。”

      诸葛亮平淡道:“我也记住你了。”

      回到客栈房间,诸葛瑾称赞道:“刚刚那司马两兄弟不简单啊,这天下果然是卧虎藏龙,不可轻视他人。”

      “的确,我感觉那司马懿与我旗鼓相当,是个难缠的对手。”诸葛亮神情郑重道。

      一听诸葛亮的话,诸葛瑾就知道这天下的妖孽又出现了一个,忍不住哀叹:“天才多如狗,这让我等平凡人怎么办啊。”

      “所以说,这真是一个大争之世啊。”诸葛亮淡淡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