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周 ...
-
9.25
我觉得,英国真的是一个悠闲的国度。
一周前预约了今天去银行开卡。为什么需要预约一周呢?办卡要每个人四十五分钟,银行每周只有三天开门,每天的工作时间为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
而且并不是当场可以拿到银行卡,今天只是把信息输入系统里,银行卡需要三到五个工作日才能拿到。
浸润在这种办事效率下的生活节奏变得缓慢而自由,并不是一切向“钱”看。其实在国内,研究生,尤其研一下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整个学院的学生都开始浮躁起来,拼实习拼证拼经验,整个学院的大宏观课,应到二百人实到三十人这种事情家常便饭。
我当然不能说国内的生活方式不好,快节奏带来许多便利,比如我们在这里怀念的高铁、物流和外卖;我也没有萌生一辈子留在这种地方的想法,我当然想念国内的一切,父母,朋友,食物,晚上九点多十点多仍然开着的商场和夜市……
可是,我觉得有这一年转换生活方式的机会弥足珍贵,可以详细体验一下另一种文化下的另一种生活态度。
以及,这是伯明翰的生活方式,虽然是英国第二大城市,但跟国内的一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都无法相提并论。不过,伦敦可是数一数二的全球大都市,那么伦敦的生活方式呢?虽然同为英国城市,但肯定和我们这里有很大区别吧。英国的年轻人,会像我们集聚北上广一样想要去伦敦生活工作吗?
Emmm,很期待有时间去伦敦玩耍了。
不过,每到晚上如果还在外面,我就会从内心中觉得很不安全……大三的时候在学校西门附近的夜市,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逛着,我就开始觉得不安很想回宿舍回到熟悉的、明亮的地方,这还是已经呆了两年多,且离学校不到一千米的地方,还是安全热闹的国内;前几天去市中心,晚上八点走在去回家的公交站的路上,内心的不安感几乎让我寒毛竖起来……
我觉得,以我这么怂的个性,真到了伦敦,可能也并不敢晚上在外活动,那儿最近又不怎么太平……
9.26
去预约GP的经历让我深深觉得,我这一年最好不要去看GP,这等待过程真的会让生病的人痛不欲生……
虽说是NHS,虽说明明学生的医疗费是150镑而签证网申的时候我竟被收了2000+RMB,当时的我也竟没有反应过来有什么不对就那么稀里糊涂的付了款,我也不想享受医疗服务。
实在是一言难尽的效率啊……
————
去了M&S。
我觉得英国比较神奇的一个方面就是,每个超市都有不同的竞争力。虽然开始非常懵,但现在也开始慢慢知道,买蔬菜水果要去TESCO,买家居用品去homebargains,买冷冻食品去iceland,随便买点什么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先到poundland逛一圈。
而M&S,甜点零食卖得最好。
我和室友站在满是泡芙马卡龙小蛋糕的货架前,各种甜点琳琅满目,语言已经无法表达内心的喜悦,只能无意识地发出赞叹声。本来是打算买室友安利的巧克力泡芙,然而爪子控制不住地朝甜点伸去,总想拿起任何长得可爱的小蛋糕仔细观察一番——哪怕不买,看一看也满足了好奇心呀。
旁边一位老爷爷看着我们笑,“young ladies可不能不列购物清单就来超市”,从口袋里掏出他折了两折的shopping lists展示给我们,“不然看到这种有折扣的商品就会忍不住一个劲买买买啦!”
来英国一周,尽管经历了倒时差阶段,我的体重还是不降反升,虽说做好了这一年可能会变胖的心理准备,可是真正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时还是会心塞的。不过,巧克力曲奇真好吃啊!巧克力泡芙也好吃!
再这么下去,我的甜味味觉也会像英国人一样变得不那么敏感,然后吃的东西越来越甜的……
9.27
下午的时候参加了免费坐巴士去市中心游览的活动。市中心还有很多楼正在建筑中,解说的大叔说当这些楼建好之后,伯明翰会变得更好。而看到这些工程,不免心里会想,这要什么时候能建好啊?
毕竟,这是一个大本钟要维修五年的国度啊。
————
晚上去看了英冠。
尽管连伪球迷都算不上,但是既然来了必须得感受一下这种氛围呀~
现场看球真的超燃,哪怕这是个被从英超降级的球队,哪怕是因为俱乐部老板是华人为了献礼国庆门票降价所以我们才决定去看,哪怕一直在冷雨中瑟瑟发抖,到了现场都迅速被带动起来。
平时thank you,please不离口的英国人高唱着球队队歌,把fxxk,what\'s the hell喊得响彻全场,周围观众也不过善意的笑一笑。坐在我前面的小帅哥在球队每丢失一次好机会时都愤怒地摘下围巾(当然也是球队周边),或郁闷地做勒死自己状,或愤怒地在空中飞舞。而当主场终于进一球时,全场观众都站起来互相欢呼,高唱队歌,冲着客场拉拉队比中指。和主场震耳欲聋的庆祝声相对的是客场的死寂,只有源源不断的警察飞速聚集到他们的观众席前…
足球真是种身临其境能体会到无限魅力的运动,尽管冻得发抖,回来灌了碗姜汤才算活过来,可是还是觉得很好看。下次有机会的话,去看英超,估计体验会更棒~
9.28
不瞒您说,我就是为了自助餐才去商院的Party的呀。
讲真,每次到自助餐环节,就会让我有一种英餐还能吃的感觉,至少他们的甜点和炸鸡做的都还不错,炸鸡配的酱神似KFC的上校鸡块甜辣酱,十分可口了。反正他们没在自助餐里提供烤土豆和仰望星空派就很好,至于其他的——食物这么多,总会遇到不踩雷的款。
幸好去的早,没怎么排队就吃到了,也把想吃的都拿了个遍,一直吃到撑盘子里还剩了一小块三明治,多亏我明智,并没吃晚饭就去了……
我觉得我们学院开这个Party的本意,可能是让同学们在场地中间随着音乐跳跳舞,累了再去拿点吃的喝的,边吃边聊。而因为中国人太多了,生生把这个Party变成了一场“排着长队去拿吃的”的活动,取餐的队伍蜿蜒曲折,把场地完完全全地填满了,根本没有地方能施展开跳舞……没办法,在我们的认知中,民以食为天嘛,跳舞什么的,能当饭吃吗?
每到这种时候,就有一种我并没有出国的错觉,仿佛我们才是本土的学生,而外国人才是零星的留学生。
而参与学校项目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生生把这场Party变成校友会,我开的学生围在一起,要桌子有桌子,要包厢也有男生机智地get了一个,身为女生可以很放心地把包放在座位上去玩耍,也会有同学照顾着问要不要再喝一杯啤酒。
虽说对韩星心里存着一种微妙的情绪,不过Bangbangbang的前奏响起来的时候,全场发出欢呼声,似乎认知度很高的样子——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并不是Bigbang在英国同样大火,而纯粹是因为在场的中国人太多了。
9.29
去了市中心的中国超市。
中国城里似乎好多都是香港店家,满街的繁体字和粤菜馆,就连结账时候的收银员第一句话都是说的粤语。发现我和小伙伴一脸懵逼之后,才改说普通话。
逛这种大的中国超市时,常有一种我在国内的错觉,因为中国商品太全了,从火锅底料到速冻水饺,包子馒头,涪陵榨菜,应有尽有。
就是价格普遍是国内的好几倍。
感觉在这儿开个中国超市简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啊。
10.1
我觉得我这个人呢,性格很不好。
不是说和别人相处不来的那种不好——事实上我觉得自己敏感谨慎得过了头——而是太过于苛求自己的那种,不利于健康长寿的那种不好。
遇到一丁点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的小事情,就会在脑海里反复回放,心里纠结而内疚,不断自我谴责,如果那时候怎么怎么样做了就好。
但其实很多时候我纠结的事情真的很小,小到别人可能早就忘了,就算不忘对他可能也毫无影响。
这已经不利于自己心情平和了,关键是我是那种关键时刻不带脑子的人。如果我下次不是很努力很仔细地对待什么,很可能一放松神经一大条,又会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次自己纠结良久。
我已经认识到这种性格非常不好了,每次心思重,一点小事情就放在心上琢磨半天的时候,我总会有意识地告诉自己,“别瞎想,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我觉得这个自我纠正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不知道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稍微迅速地改掉这个毛病。
——
国内已经放假了。朋友圈照片刷屏,有去看升旗的,有出去浪的,就算再不济,也要出去吃顿好的po出来。
然而大约因为我明天就要开始上课了,我并没有什么假期的感觉,也没有产生对拥有假期的小伙伴们的嫉妒之情。
大概就是,闲了几个月终于要认真开始新生活的期待和一点点忐忑吧。
尽管刚开始上课,英语必然不能百分百听懂,但是因为都是学过的知识,所以应该会好一些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