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浅谈东北二王的恩怨 ...
-
1854年,美国公使麦莲(R.M.Mclane)在访问天京之后曾经做出过一个精确的预言,发表于《华北先驱周报》:“太平军已占有长江,迄至鄱阳湖,或至上游更远之地。照现在形势来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碍他们的胜利。有之,唯内讧而已。”而在三年后,这个预言成为了现实。
很早之前,便在单田芳的评书《百年风云》中认识了韦昌辉,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中年猥琐大叔。当然,杨秀清也是大叔无疑。韦昌辉其人,没有什么本事,靠溜须拍马混进了革命民阵营,一待时机成熟便滥杀无辜,肆意报复,破坏革命事业。(汗死,多么具有□□气息的结论呀!)
后来,因为准备写有关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小说,开始广为搜集资料,才发现我的认识非常错误。东北翼三王居然都是那么的年轻,也的确,央视大戏《太平天国》不该找一群大叔来演,造反的人肯定是热血青年为多。
在天京之变的时候,杨秀清还没有过生日,周岁应该是32,韦昌辉刚刚过生日,是30,石达开最小,25。可以说,在太平天国政权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一个年轻人组成的领导班子。以上诸王的年岁,俺采用的罗尔纲的说法。
还有,就是这段话给我深刻的印象:“夫首逆数人起自草莽结盟,寝食必俱,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机警迅速,故能成燎原之势。”
在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感情曾经是那么的好,可以说是共生死,共患难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白刃相见,是我在写文的时候一个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我看到描写韦昌辉在起义前夕号召全家打造兵器的书籍,其中的打造的炭从何处而来,就是从紫荆山杨秀清之处运来的。那时候,他们曾经合作的如此亲密无间。为什么居然到了兵戎相见,你死我活的结局呢?清人笔记中甚至有如此的说法,说是北王杀死东王之后,用大锅煮肉,吃了东王。这个说法纯熟无稽之谈,杨秀清的肉就这么好吃,让韦昌辉不顾东王党羽环饲的局面,先煮肉,要知道那时候肉可不象现在的注水猪肉,是不容易煮熟的。不过,这种说法虽然荒谬,但其中二人之间刻骨的仇恨却反应的无疑。
在之前的观点,大多把责任推到了北王身上,而且因为他天京之变中过多的杀戮就把他以前的功绩也给一笔抹杀。我曾经有很长的时间都在困惑,为什么这样一个什么本事也没有的人居然混到了太平天国的领导班子,而且位置在翼王之上呢?
我遍搜史料,发现除了金田起义韦昌辉极其全家不得不被承认的功绩之外(这些功绩也大多被歪曲,证明其居心不良),他自出金田后直到身败名裂死亡对太平天国的贡献很少有记载的。
军功是石达开,指挥是杨秀清,那么他到底干什么了?
洪大全曾经在供词中力赞北王,说他带兵一千,就是一万人马也不怕。而且,从他弟弟韦俊的战绩中也能看出其兄的功绩。只不过,自从韦昌辉进入天京后,东王就不让他带兵了。
后来有这样一个史实,说的是在太平军入天京后不久,东王害眼病,北王为他请医生。可见,那时候,北王并没有想杀死东王的意思,而是一心一意为他医病。否则在医药中做手脚应该的比较容易的,他如果真心想作,肯定比天京之变具有更大的可行性。
我感到天京之变,东王的责任有很大,他在之前先是因为水营之变责打了北王,这或可以说是公事的铁面无私,但之后他扮演天父下凡,深夜跑到北王家,因为北嗣君出来迟了,就又打了北王就有些无理取闹了。而且他的手下和家人也都飞扬跋扈,他同庚叔的燕王牧马人案,参护李凤先因为没有在东殿尚书候谦芳面前下马,就被处死。有这么一个同事,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舒服。
近来想东王在文学作品中跟谁比较相似,想来想去,突然想起了郝思嘉。白瑞德曾经形容过她,就如同一个任性的小孩子,不顾一切的想得到一件东西。东王也一样。我感觉,作为一个有距离的文学人物,郝思嘉和东王一样,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个人魅力,但在生活中,反正如果是我的话,身边有这样一个人物,我是绝对不会喜欢的。这样的人,除非圣母韩媚兰和爱她的白瑞德之外,恐怕谁也不会真心的喜欢他。而太平天国是没有圣母和爱东王的人的。
他太过自我,甚至到了践踏别人自尊和人格的地步。在太平天国这个大公司中,他仗着自己有“天父下凡”的法宝,动不动就打别人的pp。他老是逗施人家,最后被逗急了的北王杀掉,在天京之变中,大多数人指责北王的滥杀,事实上,杨秀清是真的有其可死之处。也算是一句俗语,可怜人自有可怜之道。
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个论点,说是东王为何不早杀北王,如此,则内讧不至于发生。那么,东王杀人有没有理由?可见,北王虽有能让其抓住小辫子的敌方,却并无可杀的罪名。他在天京之变前并没有做过任何违背天朝的举动,杨秀清就算想杀,也无法下手呀!
曾经看过简又文《金田之游》,其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口碑,从金田村村民处听到,距离起事大约90年,说的是,韦昌辉因为“成均进士”匾额与金田村蓝姓地主结怨甚深,金田起义后,便聚众报复。后世往往以此作为韦昌辉睚眦必报的证据,殊不知,其中却有一个小小的插曲足以证明韦氏的性格并非阴险恶毒之人。原来,蓝姓家中有一人乃是韦昌辉童年的业师,此人一见到韦昌辉便质问:“天地君亲师”五个字怎么写?韦昌辉是怎么做的呢?口碑中说,他立刻亲手把此人的绑缚解开,并派人送回本村。简又文曾经评论此事说道:“昌辉为热血男子,鲁莽少文,素性恩怨分明,是非清辨,其勇于附义为天国之干城也以为此,而后来因修怨而致内讧,卒至身败名裂亦未(这个字看不清)不以此,呜呼,此正昌辉之所以为昌辉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