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重读《裘力斯·凯撒》感悟天京之变中石达开的角色 ...
-
天京之变,迷雾重重,经过时间的流逝,资料的毁坏,到了今天,真象也许已经无法说清。在这里,我只是提出一个假象,因为证据不足,所以只是试图以人物的性格和某些蛛丝马迹对那场血泪内讧进行分析。
说实话,我在思考那场惨剧的第一时间,便认定了翼王并不清白,事实根本不像他供词说的那样是事先不知情而是去“排解”。不过,那时候,我并不十分了解相关资料,对太平天国也是在一种一知半解中。汗,现在也如此。说实话,那时候我对翼王的人品是不怎么恭维的。
后来,在网上找资料,看有关天京之变的帖子。尤其是翼王坪的文章,从时间,地点。及东王翼王的性格都给出了具体而详细的分析。它试图说明,翼王在天京之变中毫不知情。而且在这次搜寻中,我也比以前了解了翼王,对他的观感完全改变,并十分倾佩其为人。这时候,铁一样的证据摆在眼前,我也曾经产生了迷惑,但心中却总有一个声音在反对着,我总是不肯相信石达开在天京之变中就是清白如纸的。因为我相信翼王的智慧,他是那么聪明,不会对这场阴谋事先一无所知,而只是在天京之变后才乍然听闻,急急跑入天京进行调结。
直到我有一天重读《裘力斯·凯撒》,感叹其中与天京之变的暗合之处,才似乎找到了一把解开那场政变的钥匙。
现分析如下:
首先,我问:如果这场政变是在翼王知情的背景下发生的,也就是翼王事先知情,他会怎么作?
我看翼王坪的一些文章,说是东王和翼王关系很好,东王在很多人中难得的喜欢他,并委以军政大权,而翼王也不负所托,用湖口大捷,安庆易制等成果报答东王的知遇之恩。我看天京之变前的太平天国历史,能找到很多天父下凡,责打北王天王的史实,但这种倒霉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在翼王身上。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即使不是亲密无间,也是正常的,互相尊重的同事关系。
但如果杨秀清想取代洪秀全作为万岁呢?
东王逼洪秀全封其万岁是在破江南大营之后。网友用很多事实都阐明了在逼封万岁之后,天京之变之前,北王和翼王并没有合谋的时间。因为他们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是不可能碰面的。但破江南大营只是一个诱因,在这之前,东王想当万岁的野心可不是在这次胜利后才有的。虽然逼封万岁是天京之变的起因,但却是积聚在太平天国高层之间矛盾的总爆发,正所谓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之前,东王的所作所为都直指着这个夺权的目的。比如说他贴在参护厅门口的对联,“参拜天父永为我父,护卫东王早作人王。”比如说他出的考试题目“四海之内有东王”。真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连清朝混入天京的间谍也在事变之前推测出将有内讧的正确情报,我不信翼王会对此一无所知,并看不出杨秀清想取代洪秀全的用意。
有人说东王并没有篡位的意思,那么他的招摇之极的所作所为却比古往今来所有篡位的权臣都要过分。这证明了什么呢?不要说他以天父名义得来的合法,就算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处也没有这么干的。
所谓的上帝教只不过是借助了一个西方宗教的形势,它的思想却还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和法家综合。试想,一群受过千年封建熏陶的农民能轻而易举的接受现代人公平竞争,能者上的职场思想?皇帝,也就是天王的位置可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
因为洪秀全的昏庸,他的作用被现代人贬低的厉害,但在一百多年以前,君臣上下之分却是严格而森严的。虽然有一个外国人报告说道:东王在天朝中的作用大大胜过了天王,甚至让人怀疑是否有天王这个人的存在,他听到的只是众人交口称赞东王的功绩。但那些夸赞东王的人都普通的天朝官员和士兵。作为起义开始时就加入领导核心,并由天王和冯云山以三顾茅庐的姿态请出来的石达开会在知道天王和东王之间的争斗后怎么做?尽管东王一向对他器重而礼遇,他难道会站在东王一边,作那个时代认为的谋逆之事,反对天王吗?而且,那些即便是夸赞东王的人,夸赞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以夸赞能干大臣的口气夸赞东王呢。
在看太平天国的有关资料时,我曾经看到过,东王趾高气扬,坐着四十八抬的大轿出入。可以想像那种情形肯定非常遭人厌恶。而且他飞扬跋扈,经常以天父下凡随便责罚天朝的高级官员,石达开会认为他做得对?他尽管能力肯定要胜过洪秀全,但如果他登上了天王的宝座,真的能团结上下一心,能成为一个好领导?石达开冷眼旁观,心中有这个确信吗?东王作为一个臣的时候,石达开固然以大局为重,处处容忍,但如果他想成为君,石达开能答应?
所以,他面临着一个古罗马故事里布鲁图对凯撒的抉择。传闻布鲁图的母亲是凯撒的情人,而布鲁图是凯撒的私生子。所以凯撒对布鲁图是相当的喜欢。能够想到,如果布鲁图跟在凯撒身边,自然飞黄腾达,荣华富贵都不在话下。但在这种亲密无间的背景下,公民把帝王的冠冕送到凯撒面前了,凯撒三次推开,却显示出依依不舍的神态。
凯撒称帝成为了一种趋势,很多人都看出了他的野心。在这里,他还曾经试图遮掩,而与之对映的杨秀清却是迫不及待的昭示于路人。
眼见古老的共和制度受到帝制威胁的时候,布鲁图对恩人凯撒刺出了尖刀,据说凯撒被他刺中后曾经说,布鲁图,也有你吗?那么当东王看着北王的利刃刺入他的心窝的时候,如果知道那刀刃上也有一分来自翼王的力气,也许会说出类似的话语。
我确信翼王参与过天北对东的阴谋,最低程度也应该是对这份阴谋作出了默许的姿态。在这里说其是阴谋也许并不公正,因为在讲究君臣礼仪的封建社会,天京之变的天北翼燕应该都认为诛杨是正道。
不错,东王和翼王的关系是不错,但在私人关系之上,应该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天王的地位。东王无论多有能力,多胜过洪秀全,他也不过是军师,而洪秀全是主。这个君臣上下是不能错一步的。
下面是推测:(上面不是吗?闪!)
一破江南大营之前,翼王来到天京城外准备会合四丞相之师合攻清军,韦昌辉应该也在此时遵照东王的诰谕入江西督师。这一来一去,他们都在天京城外,见面很方便,北翼是否见过面且达成了某种协议呢?。而且,在韦昌辉入江西之后,各位不要忘了,江西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翼贵丈黄玉琨,他在我假想的北翼联盟中是否起到了关键作用呢?
至于洪秀全的密旨,我感觉是有的,只不过发给北翼二人之后,北王先进入天京,后来者翼王把杀杨秀清的功劳让给了北王而已。至于他口供中所说的调解,设想他离开武昌到天京的时候如果误以为东王未死,以他对杨秀清的了解,以东王的个性,他能有调解的把握?能劝说东王不做万岁?他的确是只带了曾锦谦和张遂谋二人入城,但我感觉他的要去调解的应该是北王的滥杀无辜。而正因为他曾经与北王合谋,才会放松了警惕,只带两人进去。
在天京之变之前,我感到说不上谁对谁错,东王篡位是想实现个人理想,就是一向为人所不齿的北王在这场政治斗争的开始时候不能说是错了,因为他诛杀东王奉的是天王的正朔。至于他滥杀2w人的无辜生命自然另作别论。我这里说的是天京之变之前。
我看苏双碧先生的文章,说是韦昌辉是因为在前线打败仗而为了怕东王责罚而先下手为强,不过这也有点说不过去。因为我看《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上面列举一系列战局,证明他在江西也并不是只有失败,没有胜利的。战争局面应该是在他的指挥下,从因翼王撤军破江南大营之后湘军气焰嚣张中渐渐好转。他的确是在瑞州城外失去了黄伞和轿子,只身入城,但几天之后,他带领守城人马打退了清军的进攻,而且随即全歼了刚刚来到的江军,使得敌人十天不敢进犯。
反看翼王在武昌解韦俊之围,从《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也可以看出,翼王在武昌周边一直没有与城中韦俊取得联系,所以无法组织会战,虽有优势兵力却没有占到便宜。哥儿俩应该是打的半斤八两,因为湘军的崛起使得他们都遇到了厉害的对手。
而且,我感到所谓密旨到江西和武昌的时间,翼王接到密旨后比北王晚也很好解释,江西大半在太平天国的掌控下,送信自然顺利,翼王在之前经略江西的成果不是盖的。信使在江西,自然比在李续宾围困的武昌更加容易得到北王的行踪。因为当时武昌内外消息经常为敌军截获,翼王的救援人马因为情报无法内外之闻所以使得解救武昌屡屡挫败,之前的古隆贤六千人马救援武昌也是如此。(再一次感叹援镇时候陈玉成起到的关键作用)可以想像情势的危急。所以密旨到达的晚些也是情有可原。因为信使所要递送的是洪秀全的密旨,自然万分谨慎,不敢因为自己的疏忽让敌人捉去,而使得这场政变暴露在敌人面前。当时石达开在湖北和清军打的热火朝天,行踪不定,而所谓密旨,必须是当面送到本人手里的。当翼王接到密旨,心乱如麻中急忙班师回朝,受到敌军的追击,而导致了平生用兵所从未有过的撤退时的失败,也说得过去。
至于翼王保护杨辅清,据给出的资料是出自《太平天国野史》,这本书其中的资料是否是真的学术界一直存疑。当然杨辅清最终活的好好的,他光绪年间还闹腾了一把。但如果他的免于死亡出自翼王的保护,却也并不奇怪。因为杨辅清并不是杨秀清的嫡亲兄弟,二人之间根本没有血缘。而且我感觉翼王性格中理想主义的成分居多,这种人能当英雄,而作不成心狠手辣的枭雄。他认为杀杨是清君侧,而决定只诛首恶,胁从不问,等同于布鲁图的:我们是正义的执行者,而不是滥杀的屠夫,也不奇怪。至于忠王自述中说的,要诛杨连诛其兄弟三人与事实略微有些出入,也可以理解。
忠王自述,他和翼王无冤无仇,平白无故陷害他干什么,而且,就算是秦日纲或洪秀全对他说谎,往翼王身上泼污水,他难道不会自己分析下。他那么聪明,怎么会判断不出真假。到时候写自述的时候少写个翼王就很困难吗?
他只带二个随从入京,自然是在入城前已经知道杨死了,他的确是想向天王和北王表示调解的诚意,他带两人单枪匹马也是天真的性格和英雄主义起的作用,却是想劝说二人不要再枉杀。结果,北王不听,二人也许在交谈的时候吵了起来,最终谈崩,翼王逃走,全家被杀红眼的北王灭门。在这里,我想指出的是翼王指责北王并不是指责他杀东王,而是指责他滥杀无辜。
杨秀清的结局和凯撒惊人的相似,都是死后倍受殊荣,成为了被人们尊奉的神。这也是天王和翼王最终达成谅解,诛杀了北王后的无奈之举。因为既然诛杀了北王,把他打入地狱成为北孽,就必须树立他的对立面为正义,而已经死去的东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人总是喜欢把事物分成黑白两色,既然北王被定为邪恶,而全家被杀自然而然受到众人的同情的东王便成为了纯洁的天使。
所以,我感觉,石达开在被俘后替自己和天王隐瞒了很多真象。尤其他说天王为了想除掉东王的办法居然是用加封东王的办法刺激北王,这看起来不是很荒谬吗?以北王一向对东王的卑躬屈膝,他要是对加封东王毫无反应怎么办?
我感觉在天京之变中石达开具备了布鲁图和安东尼的双重角色,这也是中国的特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