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后记 ...
-
将近六万字的《再续前缘》终于落幕,更文的我终于逃出生天。
此次为了星玥,一次次破例,耗费心力,修文圆梗,全星玥情之憾恨,有细思情节钩织逻辑斟酌字句唯恐不能呈现剧中星玥神韵的惶恐和辛苦,着实体验了一把写文的艰辛和苦乐,当为意外收获。
我所理解的剧中星玥和其他人物,来自书中,却又不同于原著。
宇文玥,人设完美,青山院段落的改编和加长,玥对星的养成系特色,会让这个人物、星玥的互动相处与书中有所不同。公子其人,脱胎于书中玥少,却不尽相同,没有了少年诸葛的邪魅和暴虐,多了身为谍者首领的睿智练达、仁善本心和寂寞无奈;尤其在明了感情的中后期,多了表达内心真情的坦白,少了些许书中玥少的别扭霸道、言不由心和孩子气。
剧中的楚乔,基于改编,爱情的对象一直很明晰,自始至终只有公子一人。只是出于外在内在的诸多原因和无奈,对感情一直是逃避,不愿面对,才会一直不明白自己的真心,直到冰湖,才彻底爆发。此文的用意之一其实是在弥补这段看似鲜少呼应的情感遗憾。
有亲曾经建议,说小文中的星玥互动太甜,我却不大认同。冰湖之后,才是星玥恋爱的真正开始,坠入爱河的人,多甜恐怕都不为过。而且,不比曾经以为失去星儿一次的公子,楚乔是直到冰湖才真正面对永失公子的恐惧。当救回公子之后,必会带着万般珍惜和唯恐有失的心情对待宇文玥,两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必然会有变化。互怼不是模式,而会成为情趣。这是我的理解,认同当然好,不认同也没关系,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理解的星玥嘛。
基于颖宝和小新的精彩演绎而塑造出来的星玥其实已经从文字中走了出来,成为活生生的人物,清晰可辨的影像,难以忽视,难以忘却。
关于燕洵,总觉得冬儿太过偏爱,在修订后的实体书中尤为明显。当年追文,如今看剧,我都不喜燕洵。他回到燕北后的所作所为,实在难以用信念理想解释,我看到的是背叛,残酷,狠厉,是自以为是,冰冷无情,帝王心术,是为了权力野心抛却人性情感的魔鬼,他几乎杀掉了所有的亲友,借口却是挡了他追求自己理想信念的路,这样的理想,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这样的人物,让他成就帝王业,还居然有那么多的文字,予以同情,予以理解,予以怜惜,在小说的价值观方面,的确有些问题。剧中这个问题更加明显,虽有美化,虽有洗白,也无法认同剧中一些莫名其妙的肯定。面对友情和爱情,燕洵的做法和选择让人无法苟同,更没有书中一个冷血帝王应有的胸怀城府,这样的燕洵,是不大可能成就帝王业的,也存在价值观的问题。文学可以书写人性,书写情感,却不能扭曲基本的价值观。所以,我觉得,按照剧中的设定,燕洵的所作所为注定不会成功,无论是他的复仇,还是他的权力欲望的满足。
关于萧策,这是我最喜欢的原著人物之一,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但细思书中逻辑,狐狸策的悲惨终局其实是为了推动情节的进展,让楚乔为了他守护卞唐,凸显楚乔高于爱情的守护信仰。但这样一个心思剔透的人物,为何一定要死去才能推动情节发展呢?书中李策的死,实在有些牵强。剧中其实已经做了改编,萧玉取代了原著怀宋的纳兰红叶,萧玉萧策的对立和矛盾,没有书中伦理情感悲剧的惨烈。而萧策对楚乔之情,更多的看透、欣赏和心动,为何不能让萧策的命运峰回路转,为何不能让萧策作为楚乔的知己和男闺蜜,彼此欣赏,互相扶持,走到另一种美满终局?
所以,在我的设定中,萧策一定不会死,而会在乱局中,扛起大梁的中兴责任,好好地做着他的在迷离中清醒的大梁皇帝,在仪心殿中吹着青玉笛,慵懒一笑,妖孽倾城。
从前期宣传和剧中演绎,释奴止戈的主力是楚乔,更是宇文玥,星玥携手,实现这个信仰,有何不可?
冰湖之后,再度并肩携手的星玥,必会珠联璧合,霸气全开。公子主掌全局,星儿配合完美,公子睿智算无遗策,星儿霸气所向披靡,星玥合璧天下无敌必为常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此美好的星玥,必定在星月宫中,幸福长伴。
《楚乔传》电视剧的可贵之处,是弥漫在剧情中的浓浓武侠风。久违了的浪漫武侠气质,挥洒在唯美古风的人物,刀光剑影的对战,赏心悦目的动作设计之中,不经意之间,恍惚看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武侠经典剧作的风采神韵。小新的宇文玥,颖宝的楚乔,动静之间,令人惊艳。
武侠文化,原本就是浪漫主义为本。虚拟的江湖传奇,人物的侠骨柔肠,以情义偿情义,以美好偿美好,正义得以伸张,仁善得到福报,至情至性者,偿情圆满,有情之人,终成眷属,成人的童话,正在如此。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