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天坛、圆明之感叹 ...

  •   其实我在北京并不只是待了七天,离开北京在大理玩了几天后我又返回北京,又住了三天,所以之前七天没有去的天坛、圆明园都是在这两天参观的。

      因为回来后的行程极为悠闲,参观这两个地方原本只要一天的时间,而我却用了两天……嘻嘻,这样也不错,很轻松。

      天坛。

      说起北京,大家自然会想到天安门、故宫,想到颐和园、长城,而天坛似乎已经被人们所淡忘。然而天坛带给我的感觉却是故宫所不能比的。也许我们不知道,天坛的面积比故宫大上两倍,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在故宫我的感觉到的是历史的沧桑,在熙和园感受到的是园林的精美,那么在天坛则让感觉到原来天竟然离我这么的近。如果说故宫是离权利最近的地方,那么天坛就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这一点也没有错。

      天坛处在崇文区天坛东里2号,在清代,这已经是在外城了。

      路线:1、地铁5号线到天坛站下车(1号线和2号线需要换乘,本人就是坐地铁到天坛的)。

      2、公交车:17、36、729、120路天坛下车;6、35路天坛北门下车,958路天坛东门下车;120、122、803、特3天坛南门下车。

      关于天坛的游览路线有好多种,主要是看你要从那个门下车了。我是从东门下车,也是从东门出来的,因为回程坐地铁对我来说比较方便。

      其实还可以从南门进入,从东门或西门出,从南向北可以按照建筑规制依次参圜丘、皇穹宇(回音壁)、裨年殿这样少走回头路。

      当你要出来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像我一样原路返回,如果比较想去天安门的话可以从西门出来,这样会更近一些。

      门票:通票35元 门票15元 学生证门票8元。祈年殿等处别行收费:20元(无学生票,如果是通票直接进入)

      图1:天坛地图

      

      天坛真正可以能观的地方其实只有祈年殿、皇穹宇(回音壁)、圜丘。而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就是祈年殿,那里的天空……还真是难以形容,看来大家只好自己去看。
      从东门直行,便到了祈年殿的检票处,因为当时我没有买通票所以此处要另行交费20元。

      图2:祈年殿沿途

      

      看看长廊上坐着的人,这只是冰山的一小角,而在天坛公园里健身休闲的人之多是让你无法想像的……很恐怖……真不知道如果老康他们知道对他们来说如此神圣的地方,变成这个样子,会不会从坟墓里跳出来大骂……

      一路从喧闹的外围走到祈年殿还真是有一种恍如隔世(虽然这里也有很多游人,但到少比外面强上很多)。

      祈年殿位于天坛最北端,是整个天坛最宠伟、最华丽的建筑,也就是我所说离开最近的地方……

      图3:祈年殿、正门、配殿

      

      

      祈年殿在明代初为“大祀殿”后改为“大享殿”,改为“大享殿”之时,将建筑改为是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覆盖的三层建筑,意为天、地、万物,而后又于乾隆十六年改为一色蓝瓦。并更名为祈年殿。

      一说到这又不得不说乾小四同学,没事改什么名啊,而且这祈年殿东西配殿也因他说不整齐被拆掉一部分。要说他老爸和爷爷都没什么意见,他就乱改乱动个什么劲,还真是个不听话的儿子……

      祈年殿内部为圆形,上供“皇天上帝”牌位,内部36根圆柱:4根龙井柱象征四季;12根金柱象征12个月;12根檐柱象征12时辰;金柱、檐柱共24根象征农历24个节气,加上四根龙井柱合计28柱象征周天二十八星宿;28柱加上8根童柱,合计36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很巧妙的设计,象征了中国人重农的思想。

      图4:36根柱子分布图

      

      不知道为什么,去天坛那天,天上都没有云。这样的天虽然不是很蓝,但是我还是觉得很美……

      祈年殿的东西配殿办有展览,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有一种事让我有些接受不了。大家都知道,康熙在位是六十一年可是这里竟然写成六十年。不说别的,这里一天要面对多少游客,这样的错误……

      图4:错误

      

      算了算了,也许是我太过较真了。

      祈年殿的正殿是不让进的,可是却有工作人员在那里买画册,有10元和20元的,有兴趣的可以买下来回去收藏。

      在天坛里如果你怕迷路或找不到方向,不要紧,把你的票拿出来,票的背面就是天坛的地图。照着地图走就是了,不过我想,就算想在天坛里迷路也是挺难的一件事(虽然占地面积大,但……)。

      从祈年殿出来,要不急着去回音壁。因为这个大殿后面还有个小殿。名为皇乾殿。

      皇乾殿里平时供的是皇天上帝和皇帝家的列祖列宗。这里是皇帝亲自上香的地方。在皇乾殿边上有一个小门,这个门有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古稀门”。

      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乾隆四十四年的时候,这个小四同志已经年近七十,所以大臣门提义在这里修个小门以便于老皇帝少走几步,乾小四同志很高兴的同意了,但他又怕后代子孙也走此门,对祖先不恭,于是便下诏:今后子孙寿达七十者方可走此门。结果呢……很显然他的子孙没有再像他一样活到这么大岁数的,而且,乾小四的直系皇家已断子X孙了(不好听所以用了X,皇帝其他儿子只能算得上是宗室)。

      图5:古稀门

      

      从祈年殿正门走出来,就来到了皇穹宇(回音壁),请把票拿好,这里要检票的。

      说实话,我从祈年殿出来,就对这个回音壁没什么兴趣了,我的所有震撼都留在了祈年殿里。

      回音壁,字面意思,因声音而得名。对于它从我很少的时候就知道了,所以没什么兴趣。如果姐妹们是两个人去的话,到是可以试试,不过现在壁是不能靠近了,被铁拦杆拦上了。回音壁不让试的话这里还有个三音石到还可可以试的。

      图6:皇穹宇、三音石

      

      想要参观皇穹宇内部摆设是要排队的,所在来到一边的台阶上等待,但是我突然发现了这样一个石礅。石礅上面雕刻有龙形纹饰,想想,这个东西是不是当年插什么旗帜的东西。

      图7:石礅

      

      从这里走出来就到了对面的圜丘。注:这里也是要检票的。

      登上圜丘,我们大喊一声,可以听到从地层演处传来的明亮深沉的回响,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太空,这里有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天心石”。

      来北京之前我就看过了以上文字,所以当我登上去的时候,也就大喊了一声,回声是听到了,但同时也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怪怪异眼神(汗!!!我当时就在想希望他们不要把我当神精病才好)……后来,有几个老外在听到我大喊的回声后也喊了几声,之后就没有人在大喊了,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像我这样不顾及形像吧。嘻嘻~~~反正也没有人认识我……

      图8:圜丘、天心石(这绝对是我自己拍的……)

      

      

      很可惜的时,由于朋友约了我中午一起吃饭,所以我们没有去到天坛的斋宫去参观,当时打算是想下午接着来的,可是……下午一去就没在回来。这也就成为我此行的一个缺憾了。毕竟那里也是四四在做阿哥时待过的最后地方……

      于是乎我匆忙的从天坛走了出来……唉!!再在想想真是后悔啊,约那天不行非约这一天……算了,我伤心的飘走吧~~~~~~

      圆明园

      一提到圆明园就让我想起1840年开始的那段不愿被我们记起的回忆。

      此次圆明园之行,在去之前我就知道回来后我一定会郁闷的,可是我还是去要,如果不去,那么北京行就不会圆满……

      圆明园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为精湛的皇家园林,这誉为“万园之园”。可是有这么高的声誉又有什么用,最终还不是抵不过一把大火……

      著名的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在一封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看来,胜利女神可能是个窃贼。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由两个战胜者分担。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中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注定又会使人想起帕台农神庙。从前对帕台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致荡然无存。如果把我们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财宝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园中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成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口袋,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以上为引用)

      就像他说的,当时中国来了两名强盗,一个叫英国,一个叫法国……虽然不想回忆,但不代表忘记。所以我还是走了进去。

      路线:到圆明园是非常方便的,乘公交车4、特6、320、716、717、33、365、375皆可达到。如果住的地方没有可以到达的公交车,姐妹们也可以先搭乘地铁到军事博物馆站(地铁1号线上)下车转乘320。

      门票:全票(通票):15元(加上西洋楼景区是5元,共15元) 学生票(通票):5元(加上西洋楼景区5元,共10元)

      具体是不是这样,我有没有注意看,当时我将学生证给工作人员,又交了10元钱,就进去了,西洋楼用通票,圆明园全盛时期模形展(这个我当时是用学生证5元钱进去的)。

      建议:买张地图3元(说实话,有地图我还是会迷路,这里的指示牌做得不太好)

      圆明园是由三个园子组成的:圆明园、绮春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我是从绮春园大门进园的,但是稀里糊涂走到长春园,又走到福海所在的圆明园里(都说了我在这里经常迷路)。

      图9:圆明园地图

      

      走吧进去。

      建议:租个导游机,20元,虽然贵了点,但是,圆明园中九州清宴等地方都没有开放,所以这个东西可以帮你了解一下没开放的地方,而且还图片可看,最最重要的是,这里面还有怎么坐公交车回家的指导。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第一个进的园子名叫“万春园”,可是大门却挂着“绮春园”……

      图10:搞不清到底叫什么名字的大门

      

      

      不要在看到这几个大门和门口的石狮子(不是本地的,从北京什么寺门进口来的)就以为园子里面都修了……要知道凡事不能看表面,大门是九几年后修的……

      你会问当年慈禧不是挪用海军军费不是重修了吗?回答你,修是修了,不过不让进,因为那里是工作人员办公区……

      郁闷不?郁闷。

      唯一修好的地方竟然还被占用了,那我们来这看什么?看地基。这是实话,因为被烧过之后只有地基了……

      图11:二门

      

      现在的圆明园所以的遗址,可看性最高的也就是那个西洋楼景区还有就是四四牺牲的地方九州清晏(不开放)了。所以我一进园就打算直接去那里。方向感差了点的我一路上贪看的四周风景,一不小心就……光荣的迷路了。嘿嘿~~~~所以我就不最体写我走的路线了。

      从大门走进后,第一个景点就是鉴碧亭,你会看到一个很完整的亭子,不过这是后修的。这里已经是一个卖书画的地方了。我本是一个山野粗人,所以对于书画没什么兴趣,只是草草的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图12:鉴碧亭(这个石碑上应该是繁体字吧……)

      

      

      从这个亭子走出来,你会看到一座残破的石桥。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座残桥,想当年圆明园全盛时期,园中共有200多座石桥,而你眼前这座是圆明园被毁后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单孔石桥老石桥,从这桥上的遗址上不难看出当年这座小桥是多么的精致,也就能想象出当年圆明园是多么的华丽了。

      图13:残桥

      

      要说为什么慈禧老太太一直主张要重修这圆明园呢,因为这是她被一次受宠的地方,“天地一家春”就是当年她住过的地方,当朝的王爷大臣们了讨好这老太太,用了海军的钱来修,这就间接致使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朝失败。唉……

      不过这“天地一家春”到底在哪,我也没找到,园子被毁之前应该是在圆明园里,后来我依稀记得导演机里讲重修后修在了绮春园了,到底是在哪,就请姐妹自己去找了。

      大家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圆明园和颐和园最大的不同就是水,颐和园以昆明湖和后湖为主,而圆明园里的水是无处不在的,整个园子都是水于建筑的结合,每一个建筑如果单独来看都是水中小岛,如此这般的设计,再炎热的夏天也不算什么。当我走在园中的时候也深有体会。当年老康喜欢待在畅春园里,四四喜欢待在圆明园里,要是放在现在我们也都会喜欢待在这样凉爽的地方不是吗?

      从残桥墩走过,洞着路向前走,就来到了绮春园最的四季馆,这是我自己起的,因为这里的建筑以四季得名,如涵秋馆、春泽斋、生冬室……

      图14:涵秋馆前涵秋石

      

      看着长满青草的地面,我真的很难想象这里当年是怎样的华丽,唉……想来这里是以秋得名,说明这里秋天的景色一定很美。

      图15:涵秋馆遗址

      

      

      距涵秋馆不远的地方有一种名为仙人承露台的景观。这个一个女子双手举着一个平盘高举过头的塑像。相传,汉武帝刘彻妄求长生,听道士说用天降甘露拌玉石碎屑服食,可止阴气生阳气,长生不死,于是下令在西安建章宫修造了一尊托盘承露铜仙人。圆明园景点之物,约建于嘉庆年间,原是铜铸雕像。在园毁后铜像丢失。原址今竖承露仙人,为八十年代重修的墨玉石雕,样式、尺寸皆依清代藏图。

      说来也巧,在北海的琼华岛上也有一处铜仙承露盘,虽然和圆明园中的名字、样式不一样,但却有着异曲同工之意。因为北海那个是我后来在书上看到的,所以我并没有样应的照片。

      图16:仙人承露台

      

      败家修了这么大的园子,还想要长寿?老天都不会同意的。所以自从乾小四之后的皇帝没有一个长寿的。

      与这个仙人隔水相望的就是凤麟洲。因为好奇我在回来后翻了一下典籍,这个名字出自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起个名字还要找典籍,还真是……辛苦。

      现在的凤麟洲是看不出什么东西了,这里留下的遗址比涵秋馆还少,只有几块石头而以。

      图17:凤麟洲遗址

      

      

      看过一地苍凉,听着满耳的英法联军(导游机里的讲解),我开始郁闷,为什么我要来这里看这些呢?看我的心情极其低落。

      走吧。

      途中我突然发现了竟然有圆明园全盛时期全景模型展,于是我放弃了绮春园其它景点,直奔模型展去。虽然这途中我数次找不到方向(指路牌子做的不好),还好一路上都有稀稀拉拉的游人和工作人员可以问路。经过十数分钟的跋涉(走了几次回头路),我终于到达到展馆。

      >_< 好累啊。

      当时我累的忘记自己手中的是通票了,于是拿出学生证和5元钱,买了张票就进去了,当我前脚刚一踏进展馆,后脚还没来得急收回,我就想起当初我买的是通票啊……

      ~~~~>_<~~~~~这不是败家吗?怎么到这我也染上乾小四的败家毛病了呢!!

      算了,都进来了。

      于是我在展馆里细细的看着,真的让人很难想像,原来的圆明园竟然如此之大,如此之美,水与建筑结合的天一无缝。突然我想知道那里是四四牺牲的地方,不如拍张照片回去给她们看看。只是我当时没想到这是我唯一拍到的一张九州清晏的照片。(当时不知道那里不开啊,早知道我就在展馆多待一会多拍几张来着。)

      图18:九州清晏模形和图

      

      

      三步一回头的走了出来后,我终于来到了西洋楼景区。交出门票检查后,就可以进去了。
      走到西洋楼就说明我已经从绮春园来到了长春园。

      西洋楼位于长春园北,是我国第一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占地约7公顷。

      这处欧式园林,是由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和由当时供职宫廷画院如意馆的耶稣会传教士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中国匠师建造。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季建成第一座西洋水法(喷泉)工程谐奇趣,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756年-1759年),基本建成东边花园诸景,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最终添建成高台大殿远瀛观。
      一提起西洋楼就不得不说乾小四这孩子,要说他败家,修了这么大西洋楼大多数是为了他的美人,那个传说中的香妃?为这个女人修了一座单独的做礼拜的寺庙,还有一座奢华的宫殿……这个败家孩子。

      我是从线法画处进入西洋楼的。也就是说我参观的顺序是:线法画、线法山、观水法、大水法、远瀛观、海晏堂、方外观、养雀笼、谐奇趣、黄花阵。

      线法山MS当年乾小四经常骑白马在上走(真当自己是白马王子了?)

      大水法每个人都知道,因为一提到圆明园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因为它已经是圆明园标志性的建筑了(对外宣传也是用它)。

      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就属这个大水法了。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但可悲的是,在大水法建成不久,乾隆皇帝就下令关闭大水法的机械给水系统,而改为人工提水,理由是:机械这种雕虫小技,不足以依靠。(此段为引用)

      而观水法,顾名思义就是观看大水法的地方了。当年皇帝就是坐在正中观看大水法的。观水法后面有五块石屏组成石屏风,石屏上刻画的是西洋旗,刀剑、枪炮等图案。园子被毁之后这些五座石屏中两座流失,直到七十年代,这些圆明园文物回收时,才将它们从北京大学移回园内。

      观水法、大水法,远瀛观,组成了圆明园里是西洋楼景区最著名的建筑了。

      图19: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

      

      

      看过、听过这些后,我真想穿回去把乾小四扼杀在摇篮,不,不对,应该是扼杀在胎儿时……

      我知道,如果你从这里走过,除了郁闷,你还会感到,哦,原来圆明园里也有这么多的游人啊……没错,这里就是圆明园里会集人员最多的地方。

      在这之后便是海晏堂。单独说这个名字你一定会很生熟,如果我提到一个人姐妹就会觉得熟了,香妃(也就是容妃了)。

      海晏堂分为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它是这个园中最大的欧式建筑。这里有著名的十二生肖钟,同时这里也有乾小四为他的美人修建的□□教教堂(供容妃做礼拜之用。)

      说到这十二生肖钟(水力钟),真的很有意思,中国传统的时候是和十二生肖相对应的,所以它每到一个时辰就由相应的十二生肖中的一个来喷水,而到了午时,则由十二个小动物一起喷水。很有意思的水力钟,它的原理和我国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的原理一样。可惜的是这十二生肖的铜像都已经遗失,直到2002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些头像中的二个出现在国外的一个拍买现场,后被中国一个企业(名字不记得了)高价收购,并藏于国内该企业的展馆内,说来也巧,不久之后,又一个生肖铜像也归国了,于之前的两个一共收藏于这个展馆内。

      再说说这个方外观。它是乾隆帝的宠妃——容妃在圆明园居住时作“礼拜”的地方(容妃信奉□□教)。由“方外观”东望,三合土高台前有一个3块巨石刻做的蚌壳,这个大蚌壳就像一朵硕大无比的莲花,这便是当年“海晏堂”的西门。据说当年这个方外观的对面有个亭子,亭子上镶嵌了各种宝石,每当容妃做礼拜的时候,乾小四同志就会坐在这里等她直到她走出来,当他们离开后,这个亭子就会被罩住。现在这个亭子已经无迹可寻了……(乾小四这个败家孩子。)

      现如今……这里也只剩下几根石柱立在那里向我们讲述当年的也许还有些爱情在里面的故事了。

      图20:海晏堂、方外观

      

      

      处处的残破剌激着,我的这颗爱国心啊……痛恨英法联军……

      唉……合着我到这来是受爱国主义教育来了。

      与海宴堂相联的是养雀笼,字面意思,养鸟的地方……就和我《清青岚风》文里那个奇珍园意思一样。(由此看来我文写的也是有根据的,嘻嘻)这里残留下的东西很少,不过从留下的碎石上的雕花不难看出当年这里是多么美。

      图21:残石

      

      美又如何?终难抵一把无情的大火……

      西洋楼最后一些,是一些经过修善的地方,现代名为迷宫,古代名为黄花阵。当年皇帝为了取乐,常命太监、宫女在黄花阵中做捉迷藏游戏,自己坐在亭台上观赏。圆明园盛期,据说每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宫女们手执用黄绸扎制的荷花灯,在迷阵中东奔西走,先到中心圆亭者,便可得到赏赐。所以此阵称作黄花阵。这是一处仿欧式迷宫花园所建。宫墙是以佛家“卐”字不到头的刻纹为饰,周围种有短松树。

      又是一处玩乐的场所……基于本人方向感的问题,本人只在进去感受了一下,就走出来了(走出来也不是快……因为……走错了好几次)。

      图22:黄花阵

      

      一路走过,我还真就无心再看了,所以谐趣园我并没有去,便匆匆赶往九州清晏,只是走了好完,终要到达的时候,被工作人员无情的拦住了,告之这里不开放。

      当时我那心啊……拔凉拔凉的……好吧,此处不让爷进自有让爷进的地儿。

      走!!

      于是我围着福海转了一圈,走到福海就意味着我来到了圆明三园中最大一园,也就是当年老康赐给四四的那个园子,真正意义上的圆明园。

      据我我朋友柠说,她上次去的时候福海还没有对游人开放。我在想如果姐妹们,今后去的时候九州清晏可能也就开放了(听说正在修)。福海现在是可以乘船游湖的,至于可不可以上岛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没有向码头方向走。

      图23:福海、福海三岛中修复后的一岛

      

      

      原本以为围着福海走就没有问题了,可是这一走二走的……我还是迷路了,于是就稀里糊涂的来到了之前没有去的景点,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位于福海东南山水间,位置隐秘,经城关出入,有纳翠楼、水木清华之阁、时赏斋、石舫。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前后,时称秀清村,乾隆四年(1739年)定名“别有洞天”。后在1751年、1762年和1803年(嘉庆八年)前后,又有多次添建和改建。是座亭台错落、环境幽雅的园中园。雍正时期曾在此处开炉炼丹,乾隆、嘉庆二帝常在此园居住。不过这里现在留有石舫的基座而以了。

      来到这里让刚刚被打击的我重新站了起来,激动啊!!!终于找到一个和四四有关的地方了……

      左看看,右看看,这个石舫还真没法和颐和园那个相提并论。不过这也到是,想当年四四那么抠门儿,呵呵,不对,应该是那么节简,怎么会像慈禧老太太那么奢侈呢?

      图23:残舫

      

      到这里基本上,我的;圆明园之行就结束了。而我也糊里糊涂的回到了我进来的那个大门。退了导游机。本想去找找畅春园留下的那两座庙,可是我的双腿强烈要求我休息,我就只能坐车准备去中关村了。可是我这一上车,瞌睡虫就大早入侵……然后我就回到了我住的地方。

      总结一天的花费,门票15元 学生门票10元,去模型展10元或5元,导游艺机机20元(押金100元)吃、喝的自备,这样一天下来50元足够了。

      出来的时候刚过中午,所以下午的时候可以自由安排……不过我太累了……一连玩了十几天,于是我选择了我回会十四去……

      以上几章就是我在北京的景点行。

      下章开始我的寻访之行。

      (完。差十个字一万补上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天坛、圆明之感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