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北海、颐和避暑行 ...

  •   北京第三天,我的行程是,北海、故宫、景山,不过为了记录方便,北京第三天就不按我的行程写了。

      第三天,北海。

      北海坐落于北京西城区文津街1号。

      路线:1、之前我也说过了,我不是很会找公交车,我坐地铁到雍和宫站(2号线或5号线)转公交车13路到达北海北门。

      2、乘公交车101、103、109、124、5、814、846到北海南门下。

      3、乘公交车107、111、118、810、850、13、42到北海北门下。

      在北门进南门出的话,出来可以去故宫……所以当时我选择从北门进。从北门进面对故宫的南门出。

      门票:10元。通票20元。学生票不知道。

      关于通票,团城和白塔。至于学生票是多少我也不知道,因为票是十三哥(清穿群里的姐姐)买的。嘻嘻~~~~今天的行程是两人行。

      图:1北海北门

      

      看过了故宫的历史沧桑、受过雍和宫的“香薰”之后,到北海放松一下心情是不错的选择。
      北海的历史很久,久到比故宫年纪还要大一些。13世纪,元统治者将这里建成一座封建帝都的禁苑。北海中心的山称为万寿山(万岁山),水为太液池。明代在太池北岸修建五龙亭。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广寒宫旧址上建造白塔,并将岛南宫殿改建为普安寺。随后,某个小四同学又修建了好多建筑,便形成了今天北海的规模。

      哼,又是乾小四改家……

      图2:北海地图

      

      我和十三哥在九龙壁周围转了一转就沿着另处一个方向朝着团城去了。因为九龙壁前面的方向的路距离故宫神武门太远。

      北海的风景还真是不错,在北京这样一个忙碌的大都市里,这里还真是一块难得的休息场所,所以这里汇聚了好多中老年人在这里休息、健身。同样是休息健身的场所,相比较而言天坛就变成太过噪杂了。也许这也是北海这一湖碧水让人平静了很多。

      在这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大理旅行回到北京,第三次从故宫出来,遇到一位阿姨,她也是自己出来玩的。这位可爱的阿姨下午在北海游玩的时候竟然在北海边的小椅子上美美的睡了一个午觉!!真是幸福啊~~~~

      北海的九龙壁和故宫的样式差不多,所以就不多做介绍了。

      因为这次是两个人,所以一路上聊天聊的很开心,就没有意过我走过了那些地方,一下子就来到了静清斋……

      来到北海,我突然对这些建筑没了兴趣(也许是看多了,毕竟故宫的建筑最具有代表性)。所以到了北海就让我们好好的看看什么是闹中取静……

      说实话,如果认真的在北海里溜达,这里应该也可能走上大半天的。

      从九龙壁方向回来,向琼华岛方向出发。

      琼华岛是北海的主要景点,亦是北海中心,因为著名的白塔就在这个岛上。顺带提一下,MS当年的一部老电影《祖国的花朵》中那首很精典的老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就在北海拍的。

      图3:白塔

      

      沿着桥走上琼华岛,迎面是一座非常新且华丽的大牌坊。牌坊在北京多了去了,所以当时并没有吸引我。但当我起到牌坊面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石雕却吸引了我的眼球。

      图4:不知名的东西(问过好多人都不知道,如果有知道的请告诉我)

      

      注意了,想要上白塔的姐妹问,请把我们的联票拿出来,这里要收票的(联票)……没有联票的姐妹就再买一张好了。

      其实好多人来北海就是为到看这个白塔,我想我也是,所以我直接就爬台,到塔边上去了。

      图5:走到一边,站在一个较为危险的地方拍下的风景

      

      当我走上去的时候,哇……眼着豁然开朗啊!!!!就是风大了点……形像基本没了……近处看这个白塔还真是……新啊!!!!

      这个塔是清顺治八年(1651年)建成,是一座藏式喇嘛塔,这大概有30几米高(个人目测)。也许是奥运来了,北京好多的古建筑都好新……新的很不真实,有些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难道之就是某些人所说的“修旧如旧”?

      算了,我们看图。

      图6:白塔近景

      

      塔中的符号应该是藏传佛教的咒语吧?

      图7:塔下墙上的小佛像

      

      塔下是几府庙宇,其中距塔最近的一个殿里供奉了一尊不知名的藏传佛教里的佛,这个并不重要,好玩的是此佛下面的供桌上整齐的摆放了四只不知什么材质(不让进)的狗。当时十三哥就好笑的说:这会不会就是藏獒?也许吧,这里不是藏传佛教的寺院不是吗?嘻嘻~~~

      图8:四只小“藏獒”

      

      站在高处,自是高处不胜寒。风大……

      不过呢,风景不是不错的,白塔下的过道护拦上设有望远镜,大家一定要看一下,故宫在这里也是可以看到全景的。不过要注意一下,有恐高的姐妹们,要小心了,还有不要把望远镜的倍数调的过高,那样看东西虽然很清楚(故宫神武门上的故宫博物院四个字都可以看见),后果是当你拿下望远镜的回到现实的时候会感到有些晕……至少我是这样,看过之后会感到腿有些软。大概是因为看望远镜里的东西感觉很远,而大脑的意识却告诉你其实那里非常远,视觉和感觉相矛盾的时候头就会有晕眩感(我是这么理解的)。

      注:下塔的台阶很陡峭大家要小心……

      从白塔下来,你会看到一棵古树。北京的古树分为分为两种:A和B。A是两百年以上的;B是一百年以上的(在颐和园蹭人家的导游听来的)。这不过这可不是一棵普通的树,这可是“遮阴候”。别说你不明白,当时我看了也是一楞,一棵树而以……

      话说当年。乾小四同志来到北海,天气那个炎热啊,乾小四同志就坐到了这棵树下,也奇了怪了,坐在这树下就凉快了,得,小四同志一高兴,封!!!这不,“遮阴候”就由此产生了,问题是,他封的这个候还真不只这一处,MS熙和园里也有。真不知道为什么乾小四同志就喜欢做这种事……

      图9:“遮阴候”大人,呃……不对,是“遮阴候”大树

      

      因为我和朋友约好下午要去故宫,所以团城就只是大概溜达了一下就从北海前门走出来,结束了北海之行。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北海处在北京较为中心的位置上,闹中取静,这里是放松休息的好地方。个人觉得这里风景可看性很高,至于古建筑方面就很一般了。

      如果姐妹们觉得这里风景还不够好,那好吧,我们出发去颐和园吧,那里决对可以满足你(我想我这些话针对东北的姐妹们比较多,毕竟南方的姐妹们应该看过好多这样的地方,比方说:杭州……)。

      第四天颐和园

      颐和园面积很大,如果真的想全部逛完最少要按排一天的时间,颐和园可看的东西很多,比方说佛香阁、文昌院、清宴舫、苏州街等等。当然这些地方我们没有全部都去(全去我就累死了)……

      路线:1、经熙和园东宫门的公交车726、826、732、737、331、332、330、346、718

      2、经北宫门的公交车384、375、303、634、817、808、801、716

      3、还有一种比较奢侈的方式:坐船。单程98元,往返:156元。在军事博物馆下车步行至班溪漂潭公园内八一码头,或走行至中央电视塔的码头。

      到了颐和园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颐和园的门票。

      这里的门票也分为两种:联票和普通票

      联票:50元(60元?我没买所以没认真看) 普通票:30元 学生票:15元,联票没有学生票。其它景点:德和园5元、苏州街10元、佛香阁10元、文昌院20元,以上皆无学生票。

      注:进园里最好买张地图3元。以方便在你找景点,并在迷路的时候找方向和向人询问方向(此句只针对如我一样方向感差的人……)

      因为像颐和园这样的公园大门都会有好几个,所以我就写写我走过的路线吧,我是从南如意门进的(我奢侈的坐船去的,嘻嘻~~~)

      因为颐和园在旺季开园是早上六点半,所以大家可以早点去,一天把所有地方走完(前两天累到了,所以我起晚了……导致我没有全部逛完)。

      我在去颐和园的路上,路过了一个塔,一个姐姐给我讲了这么一个传说。

      图10:玲珑塔,据说这是一座实心塔

      

      相传,乾小四同志在一次下江南的途经苏州时,偶遇一位十分貌美的女子,便将其带回京中。但是这位女子身份特殊,是个出了家的尼姑。这可为难了乾小四,后来乾小四同志灵机一动,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你会问为什么不建尼姑庵呢?这是因为皇帝是不能进庵堂的,所以他建了一座庙(就是塔下这座),将这名女子安置在这里,每次乾小四同志去颐和园的时候都会途经这里,带走这名女子。有人说颐和园里的苏州街就是为此女所修,为得让她一解思乡之苦。这到是和圆明园专门给香妃修的那个远瀛观差不多……好一个花心如暴发户般的乾小四。

      这里要再顺带提一下,我朋友夭夭和杜上次去颐和园,走的是正门,听说检查了学生证。不过我走的是小门,没有检查,所以各位借别人学生证的姐妹们注意了,如果你怕被检查出来,那就从小门进园吧……虽然可以远了点,但至少安全啊……

      图11:圆明园地图

      

      进了颐和园你可以选择两种游览方式:1坐船;2、步行(园内有电瓶车,但是只针对旅行团开放,我试过了不让散客坐)

      当时我是从南如意门进园的,大家可以看下大图里这张小图的最下面就是南如意门。此次颐和园行,我着重点放在看风景上了,毕竟我长年居住的地方没有如此好看的风景……

      因此,我是沿着西堤向万寿山方前挺进的。不知道西堤在那?看手中的地图。

      西堤上分别有练桥、镜桥、玉带桥。将颐和园的水分成了昆明湖和西湖,这样说你就明白是那里了吧了吧。

      走,我们上堤。

      沿着西堤,风景自是美不胜收。建议看风景的姐妹们走我这条路线,嘻嘻~~虽然远些,但是别有一番风情。

      图12:从西堤远望去……

      

      

      

      风景不错吧,难怪这皇帝不喜欢在宫里待着,天天住外跑呢。故宫房子又小又热,到这里玩多好啊……解理为什么老康同志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不在宫里待着了。

      除了西堤,再来就是在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向下望,在那里看风景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西堤一路走下来就到了,耕织图景区,这里是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始建的,很有江南水乡耕织情调(乾小四就知道讲情调的乱花钱),有48方石刻,不过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在光绪十二年(1866看)重修的,重修时改建为昆明湖内处水操学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了一些,以恢复颐和园的历史完整性。

      图13:颐和园耕织区遗物

      

      看着这些遗物,真是伤心啊,可恶英法联军!!!!!一起到慈禧老太太更是气氛……

      算了算了,去别的地方看吧。

      从耕织图景区出来,向右边的万寿山方向走,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清宴舫了。这是一座石舫,同样的形到圆明园也有一个,不过那里的只有一个基座了。

      图14:清宴舫

      

      

      中西结合的外观,残旧的花纹,这就是时间的恐怖力量……太可怕鸟……

      清宴舫,借历史典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意,喻示帝王勤政。不过我是一点也没看出来。这里只是慈禧老太太夏天来吃早、晚,还有夜宵的地方。多奢侈的地方,功用只有一个吃饭!!!无语啊!!!!

      好吧,我们向前走……

      走到这,我们算是来到了颐和园的建筑群了。沿着昆明湖岸边的长廊走依次是:听鹂馆、画中游、清华轩、排云殿、乐寿堂、德和园、苏州街、仁寿殿、文昌阁、十七孔桥、铜牛……
      一个一个慢慢走吧。

      由于我一上午都沉醉在山水中,到了下午多少有些体力不支。所以这些地方我并没有全去。
      只是去了昆明湖沿岸的一些地方。而收费的如苏州街、文昌阁、德合园,我都没有进去……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关于听鹂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被改造成了饭店。我真的很反感这样的改造,所以我并没有进去,只在外面看了看就出来了。

      于是接着向前走。

      如果说恭王府里蝠形无处不在,那么颐和园里就寿字处处都是。窗上、扶手上……

      图15:无处不在的“寿”字

      

      叹气,这个慈禧老太太,比老康谱还大。

      向上走,便到了画中游,由于地势较高所以视野很开扩,让我原本有些疲累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其实所谓的画中游也就是倚山高筑,居高临下而以。但也就是这居高处向远望,却可以让人心情一下子开放了起来。

      图16:画中游

      

      

      从画中游下来,一定会很累,并不是因为爬上去的关系,因为这前一上午的走动,所以我们来到了昆明湖岸边这全长273间的长廊里坐下来休息一下,顺便吃吃午餐。

      看着这长长的走廊,这里面可以是上万幅的彩画,是世界上最大、最长、最有名的。看着看着,自豪感就来了。

      午餐解决完毕,我们接着游颐和园。遥想当年,这个长廊必定是皇帝才能走的路吧。

      走着走着来到了清华轩,记得到北京之前我在那里看到过,康熙有一块记录战功的石碑放在这里,于是我进去转了一圈,无所获。只看了一些很老的照片。这里面有一张比较吸引我,嘻嘻~~~是个帅哥。

      图17:让人可以HC一下的照片

      

      我为什么说让还可以HC一下呢?如果你看过清末的那里人物照片就知道了……

      = =|||看过之后你会做恶梦的……

      呃……我不想回忆,晚上我会不敢睡觉的。

      来到排云殿。想进去……好吧,掏钱吧,10元,因为我们之前没有买联票,所以……

      说实话,打从进颐和园开始,我的眼前,耳边都是在说慈禧老太太的。可气的是每一处都是为慈禧老太太祝寿时所修。包括这排云殿。

      算了算了,我们进佛香阁吧。

      于画中游一样,佛香阁也是倚山而建,所以在上下楼之间我们一定要小心,不知道为什么楼梯很陡,最好是把手里的相机放回包包中,一手扶着拦杆向上或向下走。

      图18:排云殿、排云殿内部

      

      

      要怎么说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2005年翻修的,这也算上是“修旧如旧”吧。唉!!!

      佛香阁,听这名字自然是礼佛的地方,当然在清末的时候,这里只是慈禧老太太一个人礼佛的地方。

      本人现在是无心礼佛,所以只看了看风景。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里更像是画中游。

      图19:佛香阁望景

      

      

      看上去还不错吧,虽然我没有专业摄影师的技术,用的还是卡片3倍变焦的数码机子,但是拍出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嘻嘻~~~~自我表扬一下。

      注:从这里下去的时候一注意安全,最好不要边聊天边向下走,毕竟我们出来是安全第一的。

      从佛香阅出来,我就再也没进加钱的地方了,因为我实在太累了,只好一路直行。

      说实话,乐寿堂和仁寿殿里转悠的时候,我很光荣的迷路了……

      正在不知道走到那里的时候,正巧有一个旅行团在我身边经过,于是我发挥了我蹭团蹭导游的精神,就跟着他们走……就来到了光绪皇帝的冷宫皇后住过的地方。

      据我蹭的那个导游讲,清朝时,妃子床上挂的荷包都是皇上赐的,挂的越多代表皇帝越喜欢。可是隆裕皇后(光绪的皇后好像是叫个)并不被光绪光帝喜欢,大家都知道光绪皇帝是喜欢珍妃的。所以皇后自己绣了十二个荷包挂在了自己的床上。听到这,不禁又让人感慨起来,又是一个可怜的女人,虽然贵为皇后又能如何?一样得不到她想要的爱情,她也许会羡慕珍妃,可珍妃又如何?到头来不也死在权利之下吗?这就是古代皇家……难怪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

      图20:隆裕(?)皇后住过的地方

      

      从这里走出来后,我也就没了参观的兴致,一路来到了十七孔桥,也许是太累了,我竟然一点想走上去的想法都没有,只是在近处看了看,就走了过去。

      图21:十七孔桥,桥上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因为没上去看所以没有拍到

      

      图22:铜牛,于耕织园相对暗寓牛郎织女?不过牛身上有铭文,应该是用来镇水的。

      

      过了这只铜牛之后向前走,就回到了我之前进来的那个南如意门了。如此一来我是整整在颐和园里转了一圈。说不累也挺奇怪了,所以那天还真是累死我了……比逛故宫还累。

      好了我来总结一下这一行的花费。

      门票花费一共:北海20元、颐和园15元+10元(学生票),再加上纪念品一共也就在100元左右(前提是你不坐船)。如果没有学生证,就只有颐和园的大门票要贵上15元。

      下一章,天坛、圆明园

      到下一章为止,我在北京的景点行就结束了。

      (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北海、颐和避暑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