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闲开戏场偏成盛事 本慕俊赏却作笑谈 ...

  •   不知道多少年前——总之是很早了。阿Qi、还有那只对阿Qi十分好奇的狗串串都还没出生——那时候,文庄人穷得每日只有种田、做工,还怕家里没有余粮。晚上不敢掌灯,天将黑的时候赶着做好晚饭,吃了便睡,第二天继续日出而作。

      那时候,只有赵太爷收了租子有了闲钱,或者逢年过节祭祖时花钱请来戏班唱唱社戏时,文庄人才有戏可听。赵太爷家风严谨,饱读诗书,忌讳颇多:戏词里不能有祖上的名讳,不能诲淫诲盗,有伤风化。可有时候赵太爷忽然发昏,偏要点一出“关公战秦琼”或者“吕布戏金莲”,戏班子也要硬着头皮唱出来。虽说唱得好的戏也不少,可无非就是那么几场。若有一场不好,文庄人听不下去也不能喝倒彩,恐触怒了点戏的赵太爷;大不了偷偷从戏台底下溜回家,不过回家也没别的戏听。后来钱太爷也开始请戏班子,但赵钱两家交好,且都以诗书传家的望族自居,钱太爷点戏和赵太爷也是一个套路。

      后来,文庄到城里的路修通了,生意好做,粮食好卖,文庄人总算手里有点闲钱了。晚上也不独是赵太爷、钱太爷家里才点得起蜡烛,平常人家也能点个油灯。再后来,有人就着油灯豆大的光亮,在自家院子里搬张桌案,弄几个粗花布做的傀儡,唱几回傀儡戏。赵太爷不以为然,以为不过山歌村笛之音,下里巴人之曲。反倒是常常进城心眼活络的钱太爷,某天福至心灵,忽然一拍大腿:既然田地能租出去了赚钱,撘个大傀儡戏场,租出去,大约也能挣钱?

      钱太爷找来几个短工,把文庄一角的淤泥塘子填成平地,上面盖几间大草棚。文庄的傀儡戏场,便算是开业了。

      这一开业可不得了,爱看戏的可算不用等着赵太爷、钱太爷请戏班子,花几个铜板进了戏场便有戏看,会写戏、唱戏的也不用非得等着赵太爷钱太爷垂顾才能开场,随时能大显身手。赵太爷既然看不上,地保也不甚来管。很快,戏场里便什么样的戏都有了,几乎如法外之地,桃源之乡。如此,有人要听有人要唱,傀儡戏场渐渐热闹起来。等到狗串串来文庄调查阿Qi的往事时,戏场已经比当年大了不知多少倍,草棚换成了瓦房、洋楼,每天都能给钱太爷挣不少钱。

      而阿竹到文庄的时候,文庄的傀儡戏场虽不如现在这样火爆,也已经十分热闹了。阿竹和常常待在文庄戏场里的人一样,开戏时,看着台上的才子佳人风流少年,心里十分痴迷;戏唱完了,台下一片喝彩掌声如雷,先生们致谢时笑得满面红光,心里十分羡慕。

      阿竹大约前世修得些福分,虽是个狗胎,却有些人形,偶尔还会随心化出原先的狗形,甚至还很有些城里世事通达者所谓的“愿景”:

      才子啊、佳人啊……阿竹痴笑着想。说起来我也该是个佳人,是个才子。当初那一窝崽子里面,就属我叫得最响,嚎得最长,不仅长出来些人形,还能化回狗形。我一嚎,那群狗崽子们竟然也没有羡慕得五体投地——足见狗就是狗,没眼光,真是可恨!

      文庄人是识货的。先生们下了戏,他们会喊“为先生疯狂打call!”,甚至出了戏场也有人前呼后拥地跟着叫好。当先生可真有意思,我若当了先生,也写一出才子佳人的戏,台地下也是“阿竹!阿竹!为阿竹先生疯狂打call!”,喊得震天响,不管去哪儿也是万众瞩目……阿竹想着,心中越发激动。

      然而这一愿景很快便遭到了现实的毁灭性打击。

      终于,阿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几出戏,做出来几个傀儡,也在戏场里找了个小偏厅唱了起来。第一天果真有人去听了。可下了戏之后,却没听见什么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只有总算坚持到最后的两个闲汉,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径直出了偏厅。

      “讲得啥玩意儿啊?”

      “没懂。戏词听着可真累,跟狗叫似的,一大串都是一个调,中间都不停一下。”

      “那些傀儡是狗啃出来的吗?说是自带着一圈主角光环,我怎么觉得就是沾了一层狗毛呢?”

      “男主是不是有病啊?不管什么场合都要泼墨题字,而且题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啊,看得我头大。这哪是泼墨,根本就是狗在尿街圈地嘛!”

      阿竹虽然下了不少功夫,可毕竟生为狗胎,狗窝长大,修行时也没着意多看些书,因此见识有限。她以为,才子不过就如同牙齿长些,爪子利些的洋公狗,佳人不过如同皮毛顺滑些,尾巴蓬松些的洋母狗——就和狗展广告上两只冠军洋狗,杰克苏和玛丽苏似的:每天吃着几千两银子一罐的皇家狗粮,给它们捡屎都得用银票,最差也必须是天鹅绒。长长的、鲜亮的毛梳理修剪得蓬松干净,眼睛闪闪发亮,吐着鲜红的舌头,胸前各自挂一个半斤重、24K金的大奖牌,上面镶的都是几百克拉的大钻石。周围一群拍照的金发碧眼的洋记者,闪光灯咔嚓咔嚓响个不停。杰克苏叫一声,周围方圆五里地的母狗都争着发春,无辜漂亮的玛丽苏被一群无耻下贱的土狗无端咬了,狗血洒满地,狗毛满天飞,便是红颜薄命,天地不仁……

      可文庄人听了几年的戏,什么没见过。看人打架都有嫌没意思的,更别提看狗打架了。

      阿竹苦撑且哭闹了几日,越发委屈。进这偏厅的只有想要偷懒打瞌睡的伙计,听着阿竹的戏发几声傻笑,接着便是鼾声如雷——偏厅里没有听戏的,把几个长凳放在拼在一起,躺得极舒服。不知道是不是狗血味儿太重,这地方被野猫报复性地盯上了,写着“阿竹傀儡戏”的招牌,不知道被发春的猫喷过多少次记号,沦为猫抓板的事也发生过不少。

      文庄人看来也不怎么识货。阿竹愤愤不平,不然怎么看不出这狗叫连天、狗血满地的妙处呢?

      这一日,戏场关了门,阿竹和一大群还称不上“先生”的写戏的写手一起离开戏场。阿竹决定要写戏当先生的时候,大概还没意识到,原来想当先生的人有这么多。在这一大群或疲惫,或沮丧,或还抱着点希望的人中,半人半狗的阿竹只是其中一个。

      几个写手一边回家一边议论纷纷:

      “写戏真难啊!写得好的,莫不是老天爷赏饭吗?”

      “唉,这几天在家憋得吃不下饭,写出来一部新戏,自以为已经很好了,可今天一看,和风先生还是云泥之差。”

      “别灰心,至少你写得比以前好多啦!”

      “风先生就是写得好。难怪众人一听是风先生的戏,就抢着看。”

      “可惜,风先生的戏按照赵太爷的话说是‘有伤风化’,众人也不敢明着捧他。不然他早就有个自己的大戏台了。”

      “就算是风先生的戏上不了赵太爷的台面,还有非先生、顾先生这一群成了名的先生。而想当先生的人这么多,怎么也轮不到你我的出头成名之日呀。”

      “那又怎么样?我写戏,是因为喜欢。出头成名什么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唉,话虽如此,我没你看得开,我还是想尽早成名。今晚不睡了,我再想个新戏出来!”

      几个人说着,忽然觉得背后有人盯着他们看,便回头,看见同样背着粗制滥造的傀儡和脏兮兮的招牌的阿竹,便笑笑:“是同行呀!”也没有在意。

      阿竹哼了一声。这几个穷酸,招牌上至今是厚厚一层尘土,无人问津,至少她还有偷懒的伙计和发春的猫光顾呢。

      几个穷酸在浩浩荡荡的不成名写手大军里走着,很快没了踪影。但阿竹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她立志不凡,以广告上的狗展冠军玛丽苏自居——这一点或许无可厚非,李白曾自比谢安,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可见自比先贤也是先贤之所为。就连后来小小的狗串串,也大言不惭,自比《盗墓笔记》里的驴蛋蛋,《银他妈》里的定春——既然天生玛丽苏之才,怎可怀才不遇,久居于穷酸之中,长受偷懒活计和发春野猫的折辱呢?这群挣扎着的穷酸,本来活该被她踩在脚下,却把她当成了同行。可笑!可恶!这足以见得世道不公,人心不古,众人皆醉,阿竹独醒了。

      阿竹想,以前喝不到奶的时候,就把旁边的狗崽踢开,叫得大声些,便能如愿。现在不妨如法炮制。可戏场里光是无人问津的穷酸就这么多了,也没见哪个吆喝得不响,可积攒出来些人气,哪个不是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功夫?

      阿竹不想让“公平”来得那么迟。

      说到穷酸,刚才那几个穷酸说的一句话倒是挺有道理:“众人一听是风先生的戏,就抢着看”,阿竹的狗脑子里灵光一闪,把用狗爪扒拉出来的傀儡和写着“阿竹傀儡戏”的牌子统统扔进水沟,化出狗形来,趁着昏暗的夜色,向风先生的家跑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闲开戏场偏成盛事 本慕俊赏却作笑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