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太阳·第二卷、立下宏愿5 ...
-
e 大人们的一种游戏
不用说,对在这儿看电影的人数之多,小禹有的是各种直观印象。这种形式的放电影,放映过程中要换片,一部情节剧要换几次片。有一次,在电影换片的空当,他踩在脚边一块暂时无人要的石头上踮着脚借助放映台那儿强烈四射的灯光一看,那黑压压的人头把他吓坏了。操场上几个篮球架上堆满了人。是的,是堆满了人,不是坐满了人。教室的屋顶上也高坐着成堆的人。戏台子后边的岩壁一端有一个突出的尖嘴,尖嘴伸出几棵树,坐在这些树上也可以勉强看到电影。这几棵树上也堆满了人,树被压弯了,树成了人树肉树,他们也不怕树断了摔下来,还在那儿一上一下地摇晃着表演“翘翘舞”。这让小禹想到世界被洪水淹没了,全世界的动物都逃生到那个仅存的孤岛上了的情景。他总是想到这类情景。那些在篮球架上、屋顶上、树上的人随意向下边的人群吐口水、撒尿。下边的人叫骂或为报复掷上去一块石头什么的,立刻就会遭到猛烈的还击,石头、土块雨点般地打下来。他们是有备无患的。特别是屋顶上的人,没人敢惹,不要说他们吐口水、撒尿,就是顺便往人群中丢下来几块碎瓦片也没人敢吭声,他们的武器弹药是现成的,取之不尽的。这学校的教室都是瓦房。这个地方放一次电影,就会有两三间教室的屋顶需要重盖。这样的“战争”每次都可以见到。
孩子们在这个人群中,就是“身陷囹圄”。不过,这不要紧。他们真怕的是换片这会时间和电影“扯拐”。特别是“扯拐”,他们最怕。所谓“扯拐”,就是电影放映出了故障。有时是放映机,有时是电动机,还有的时候是片子。出故障是经常的。他们公社只有这么一台老牛拉破车的电影机。它每次放电影都必“扯拐”,一“扯拐”就会延搁一两个甚或两三个钟头,就是延搁三五个钟头也不稀奇,一两部电影断断续续放了一个通宵才放完同样不稀奇。人们已经习惯了电影“扯拐”,如果哪一次不“扯拐”或“扯拐”不够大,他们就会不自在,感到遗憾和不对劲,和看一部电影却没看到结局,没有看到“好人”大获全胜,“坏人”一败涂地统统死光光是一样的。当然,不能说他们喜欢“扯拐”。就像电影中“好人”死的那种场面一样,他们谁看这样的场面都是在忍耐这样的场面,但是,假如“好人”的死不是这个死法,他们是难以接受的,可以说根本就接受不了。这些场面虽然是乏味的,可厌的,虚假的,但是,它们让他们感到踏实,感到安全,感到一切都可靠而正常。人可以习惯一切,而只要习惯了,就是他们离不开的了。
不过,也不能说他们不喜欢“扯拐”。在这个地方看电影就尤其不能这么说了。这里说的“他们”只指大人们。
在看电影时,满场人众拉长了脖子看得口涎往外流,看到“好人”得胜“坏人”遭殃全场都会发出快意、满足、自豪的嘘声,往往不能自禁。但一到换片和“扯拐”,他们就无事可做,就要找事做。他们发明了一种特别的娱乐在这两个时候,尤其是“扯拐”时进行。这个“他们”也仅指大人们。
这个娱乐是这样的。半场或大半场的人手挽手一齐呼啦啦向前涌进一大段,又一齐呼啦啦向后退一大段,如此反复不止,没完没了。每向前涌向后退一次,进退的距离就会增加,直到增加到骇人的地步,速度也更快了,最后会达到排山倒海也不过如此的地步。在小禹的体验中它就是排山倒海,就相当于海啸那样的东西,几千上万人组成的一整块无比巨大的浪涛,呼呼向前,冲到一个极点,如撞上了万仞绝壁,突然整体后退,如山倒般地压下来,横扫半个大半个甚至整个电影放映场地,势如卷席。这儿的场地很大,虽然至少有几千人看电影,但人都站在前面半个场地里,后面小半个场地基本上是空的,只是那儿离银幕很远,看不清银幕上到底在演些什么。这也给他们做这个游戏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这个娱乐也只有在这儿才能进行到这一步。电影下到各村放映,看电影的人远不会有这么多,场地也没这么大,放映场地中间的主场地放满了凳子,就像一个凳子城,凳子城是本村人“建”的,外来者只能在放映场地的周边看电影。
这儿就不一样了。数千之众在主场地内全都站着,身体挤身体、□□压□□挤压成板板实实的一块,板板实实的一个整体。这样一个整体出现狂热的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最终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的动作,非常容易,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必然的。结成了一个板板实实的一个整体的几千上万之众如果兴奋和狂热起来就会有排山倒海的行动,这样的行动也比什么都更容易让陷在这样一个整体中的人兴奋和狂热,而只要有几千上万之众聚集在一起,他们就是一定需要兴奋和狂热的。当然,在这样的行动中,参与它的人们需要有自身安全意识。他们也当然会有这样的意识。这几千上万之众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并不熟识。他们的主体都是青壮汉子,这些青壮汉子个个都是有力气的,强大的,完全能够在这种娱乐中保证自己的安全。任何人众都由他们的主体控制,所以,只要这些青壮汉子们要做这种游戏,那这几千上万之众就都不得不参与这个游戏了。
这也就是附近的人们不敢占据中间的场地,宁肯屈居场地两侧建他们的凳子长城的原因。他们敢把他们的凳子放在中间的场地里来,他们的凳子墙也罢凳子长城也罢,在人们这种涌浪中不但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而且他们的凳子会成为他们自设的陷阱和绊脚石,成为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东西。这个亏他们不是没有吃过,不然,他们也不会养成把他们的凳子城墙建到场地两侧去的习惯。
必须注意,这个娱乐只是大人们的娱乐,只不过并不乐意,甚至非常害怕他们这个娱乐的数以百计的孩子们,包括小禹几个,在大人们进行这个娱乐时,就在这些大人们中间,他们也只能在这些大人们中间,他们不能选择不“参与”大人们这个娱乐,每次这个娱乐从开始到结束,他们都只有“配合”大人们把这个娱乐进行到底。小禹对天民说“原来发生的那些事还会发生”,其中之一,指的就是大人们这个娱乐。
开始,只需某一局部地方那么几个人有心无意动起来了就够了,三五两下,卷进来的人数就可观了,很快半场大半场的人卷进来了,很快,半场大半场的人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整体”,达到高潮时,这个“整体”犹如一块不断飞奔向前又猛然后退的巨石,虽然它只有这样一个整齐划一的简单动作,不断重复一进一退,可是每一进一退却犹如万马奔腾,犹如山倾海倒。这块不断飞速向前又猛然飞速后退的巨石,有几千张嘴,它们发出的畅快尽兴的笑声和啸叫震动天穹。一张张箭矢般飞逝过去又闪电般倒退回来的脸更显出无比的兴奋和刺激,如烈火燃烧,如浪潮滚滚。没有卷进来的人是两边的凳子长城上的人,他们站得更高了,远比看电影还要兴奋,发出阵阵叫好之声。
和所有事情一样,这个娱乐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壮大的过程,它才出现时,规模阵势并不大,人们卷进来也不那么迅速,后来,人们上瘾了,成了有意识有目的的了,齐心了,每次都要进行这个娱乐,每次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掀起来,每次都要达到空前的“高度”,追求一次胜过一次,次次破记录,次次堪称“经典”,令人难忘。小禹他们几个对这个过程是一直经历过来了的。对这一切有刻骨铭心的记忆的小禹来说,教科书上那些吓人的词汇,诸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万马奔腾……都是专门用来形容人们这个娱乐的;电影里“我们”的千军万马扑向“敌群”,“敌人”望风披靡、溃不成军、死伤无数的场面则和银幕外进行这个娱乐的场面完全算得上“里”应“外”合,难分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