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1、徐州有变 ...

  •   就在京中收到保定府加急军报的同时,辽军已然长驱直入,数日之间,真定、广平接连失守,而后自河南都司赶来的第一批援军终于将辽军挡在了卫河北岸。

      辽军虽悍勇无匹却不善水战,东凌军借卫河之便阻敌成功却也不敢贸然反击,于是,两军便以小小的卫河为界,成对峙之势,一时僵持不下。

      这一边辽军的攻势暂且算是缓了下来,可是离此不远的运河东水道与黄河交汇处的徐州渡口处,却先一步生出乱子来。

      辽军入侵东凌之初,因扮作班师回朝的东凌军队,并无大动干戈便以迅雷之势拿下了大半个河北省,直到在保定暴露形迹,所过之地的百姓才得知自己的家园已被辽人占据。

      失国丧家的悲愤加之对辽人的恐惧,使得大批的河北百姓纷纷举家逃亡,而辽军对此事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强加阻拦。如此一来,出逃的百姓与日俱增,大批大批的涌向山东。

      之所以涌向山东,是因为辽人在通往山西方向的各个要道关卡皆安置了大量兵力,而辽军主力却又驻扎在与河南交界的卫河一带,反而是在德州附近留出了一个缺口。

      大批难民的涌入,给山东三司带来了巨大压力,一来现有的粮食难以应付这突然增加的人口,二来这些流民的身份难以核查,对本地的安定是极大的威胁。三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山东紧临直隶省,与皇城江宁相隔咫尺,若是把这大批流民放进了直隶,其中再混进个把奸细……那这山东三司从上到下的官员,别说官职了,连命都甭想保住了。

      因而山东都司在境内各个水陆关卡都增加了兵力,为的便是拦阻流民继续南下,豁出山东大乱,也要保住皇城安稳。然而流民数量太多,官府强行堵截又令百姓们心生不满,两厢里的情势正如拉满的弓弦,而最终绷断这根弓弦的,是首批到达徐州渡口的十数艘商船。

      与步行南下的平民百姓不同,那些从水路沿河而下的船只,或是各大商号承运的商船,或是有些身份的官宦富户,他们虽也是自北方而来,但顺流而下的速度自然不是脚程可比。

      因而在山东都司作出反应加设关卡时,这自北方而来的第一批船只已然到了徐州渡口。

      面对徐州渡口的层层关卡,船主们起初并不放在眼里,以往常的经验,只要舍得银子买通官兵,过关放行并非难事,却不料想这一回完全行不通。

      徐州卫以十二条战船横向排开,用铁索相连,不仅每条船都下了重锚,更在两岸各钉下六只木桩用以固定船上铁索。将这一段河面堵了个严严实实。

      若想借此通过,需得解开横竖三十二道铁索,再将战船依次移开。那三十二道铁索分别由三十二人看管,就算全部买通这三十二人,还得要这十二条战船的十二个船长肯给你起锚移船。

      如此繁复的设置,分明就是一道固若金汤的死闸。那些自以为神通广大的船主们,在这一道死闸面前,也只能望船兴叹!

      然而,就在徐州卫的官兵们自以为可以靠着这道死闸安枕无忧时,趁夜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借着风势将横在河中的十二条战船烧得四分五裂,那连接战船的三十二道铁索,因失去了船身的牵制,再难形成连环之势,只得一条条坠身水底。

      直到那十二条战船被烧得七零八落,如梦方醒的徐州卫才手忙脚乱的吆喝着救人布防,却是为时已晚。

      从渡口停泊的层层船只当中,突然冲出十八条商船,如箭离弦瞬间便冲破了那道‘死闸’,措手不及的徐州卫官兵,只得眼睁睁看着那十八条商船浴火而去。

      全速行进的船队冲破残船余火,冲入黄河水道,在深不见底的夜色掩映下,如一条在暗中接近猎物的长蛇,迅疾而隐秘,畅通无阻的进入了邳州地界。

      邳州一段的水道,因山势变化而阻隔成数道河弯,被当地人称之为曲山弯。曲山弯不仅地形复杂,水势也因山势而变化多端,或宽或窄或急或缓,是徐州至淮安一段最为艰险难行的地段。

      这一队商船甫一进入曲山弯,便减缓了速度,调整了队列,由品字并行变为首尾相接,各船的舵手也是十分的老道,无论河面如何变化,船队皆可应付自如、从容不迫,显然是对此处地形十分的熟悉。

      即便如此,为首的商船上,静立船头的男子依然目不转睛地盯着漆黑的前路,丝毫不敢放松。

      “你不必如此担忧……”女子轻柔的声音自男子身后传来:“再过三道河弯,就出了曲山弯了。”

      男子听到渐渐靠近的脚步声,紧抿的唇线微微弯了弯,却并没有收回紧盯着前方的视线:“你不必管我,安心回去休息,等过了曲山弯我便去……”尚未说完的话,被突然绷紧的神经扼在了喉咙里。

      “那是……”女子惊愕的上前一步,站在了男子身旁。
      只见前方山谷处,突然出现一抹淡白的微光。

      铺天盖地的夜色之中,滚滚涛声的河心之上,那一抹微光显得愈发的赢弱,然而也正因了这赢弱才显得愈发的诡异。

      “火把!”男子一声令下,船头瞬时燃起十数支火把,而男子的手中也已多了一把长弓。他双眸微眯,盯着那诡异的微光,将一张长弓拉了满弦。身畔女子迅速将手中火把往箭头之上一点,只听‘嗖’的一声,带着火光的利箭如一朵流星撕开了诡谲的夜色,直奔那微光而去。

      以那火箭的速度与冲势,找到那微光的落点本应绰绰有余,孰料却只冲了一半,便无声无息的没了踪迹,如同被夜色吞噬的流星,只在殷殷张望的双眸中,留下了半截残影。

      张弓的男子一把握住了船舷,须臾又猛然抬手一挥。身后立即有十数名黑衣包头的汉子冲上前来,同时张弓搭箭,齐齐指向那微光之处,只待男子一声令下,便可乱箭齐发。

      男子凝眸盯着前方山谷,冷哼一声道:“何人在此装神弄鬼,若不速速回避,在下只得乱箭开道!”

      语声被内力包裹着,如一道有形的气流撞开了哗啦啦的水声直冲而去。须臾,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女子的笑声,声似落珠,却透着讥诮。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湍流之间,这可谓是悦耳的笑声尤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船上的黑衣汉子们个个绷紧了身子,那十几个□□手更是全神戒备。
      “林大人何必动怒?”

      清冷空灵的声音,自一点微光处轻飘飘荡开,如一石激起的水晕,一声又一声……那些蓄势待发的精壮汉子们立时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立在船头被称之为‘林大人’的男子更是悚然一惊,因为那腔调里若有似无的戏谑,是他此刻最为忌惮的似曾相识。他下意识的捏紧了手中弓,待要发声确认,手掌却被一只颤抖的小手紧紧攥住。

      “是宋青!宋青来了!”女子的声音因恐惧而颤抖得支离破碎,就连另一只手中的火把也跟着摇摇欲坠。

      林大人一把夺过她手中的火把,又反手握住她冰冷的小手,冲她微微一笑:“莫怕,有我!”
      “阿允……”女子眼中含泪,分明是忧色难掩,却又莞尔一笑:“好!”

      她将目光自心爱男子的脸上移开,转眸望向未知的前途。被泪水浸润的瞳仁中倒映着远方无边黑暗里的一点微光。林大人眉心一痛,待要抬手抹去她睫尖的一滴清泪,却惊见她双眼骤然瞪大,眸中那一点微光突然化作一粒跳跃的火苗,继而一粒又一粒的占据了她的整个瞳眸……

      耳畔传来汉子们此起彼伏的轻呼声,林大人猛然转身,目光所及是陆续向山谷深处延伸的一支支火把,以及被火把的光芒勾勒出来的令他始料不及的景象——不计其数的乌篷小船,密密麻麻地堵在谷口,船上形色各异的身影,或坐或立或执橹相顾者,皆是掩饰不住的跃跃欲试,如同猫儿见鼠一般的,迫不及待!

      林大人的心倏然沉了下去!他此前针对曲山弯演算过无数种兵来将挡,却从未预料到会碰到如此‘不伦不类’的对手。眼前这些人,兵不似兵,匪不似匪,无形无状,毫无章法。兵家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对方既然在此设伏,定已对他了如指掌,而他对这些人,却是一无所知!

      想到此处,林大人眉头一动——或许,并非是一无所知!
      他将袍袖一甩,冷笑一声:“宋少将军,这是何意?”

      河水滔滔,并不因两厢对峙的紧迫而停止流动,十八条商船虽收帆停桨,但水流却推着船队缓缓前行,距那乌篷船占据的谷口越来越近,近到林大人可以清晰的看到为首的一条乌篷船上,亭亭玉立的白衣女子,纵然容貌仍模糊难辩,但那独一无二的英姿,却不是宋青又是何人?

      只听宋青那带着笑意的声音逆水而至:“林大人以为呢?”
      林大人嗤道:“常闻宋将军言必信行必果,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哦?”宋青并不动怒:“愿闻其详!”

      林大人:“数日前,我辽王派钦使前往潼关与宋将军议合,只要宋家军不插手此次中原之危,待我辽军入主中原,便与宋将军东西各领、平分天下,宋将军已然答应了!如今我辽军未动山西、河南一分一毫,宋少将军却在此地出现……总不会是来助我辽军一臂之力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1章 徐州有变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