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白崖村有奇缘 ...

  •   站在小山顶,环顾四周。这里真是个风水宝地,九座山头环拱四周,犹如莲花瓣一般。花瓣正中一片开阔地,一间间村舍零星分布,家家炊烟袅袅。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一条小径相通,错落而有致。村周围大片的田地,很有层次感的呈长条形分布。依稀可见田间躬身劳作的人和犁地的牛。山花烂漫、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这莫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见到有人家,我心里总算踏实了许多,快步疾驰朝村庄跑去。
      来到村里,只见到处都是青砖瓦房,碎石铺路。有的人家有围墙,但绝大多数都是围着栅栏,栅栏门也并不闭合。鸡鸭出入,昂首挺胸在村里悠闲的挪步。透过一家的栅栏,见到有个发髻高挽的少妇,穿着件青色粗布长裙,从瓢中抓起一把谷米,轻巧的双脚碾地旋转着,谷米也随着她的旋转烟花般洒落开来,鸡鸭抬起头,簇拥着享受这天上掉下的美食。此时她的裙子飞扬,露出了双足——极精致的一双绣花布鞋,鞋头还有个红色绒球点缀。
      继续在村中行走,一条小河贯穿而过,河上有石拱桥,桥下有几个中年妇人在用擀面杖之类的工具捣衣服,她们说说笑笑,一团欢乐的气氛。有个眼尖的,看到了我,然后又叫周围的人一同看我。无数目光同时盯着我,顿觉浑身不自然,我快步往前走。
      这里的人都是长衣长衫,蓄发也和现在人不一样,迎面相遇都先是一愣,然后对我报以一笑便疾步而去。莫非我真是穿越到了古代,这可真是有意思。正在此时,一位颌下一缕银髯的老者迎面走过来,抬头先是一愣,然后转身要走。
      我急忙上前拦住:“老者,请问这是什么地方?”
      老者顿了顿道:“这里是城固白崖村,想必你是外乡人吧?”
      “是啊,我是从外乡来的。”我答道。
      “看你衣衫、打扮与我们不同,实属异类,难道你是来自北边的蛮夷吗?”老人问道。
      此时我很想说自己是穿越过来的,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跟他说,他也不会理解的,况且连我自己都不太相信。
      “我不是北边的蛮夷,我是外乡人,只是喜欢蛮夷的衣服和打扮。”我说道,“敢问老者高寿了?”
      “呵呵,到如今建元二年,我已经七十有三了。”老人道。
      我的脑袋迅速的计算着,妈呀!我来到了两千多年前了。错愕的表情恢复后,我便拱手道:“老人家真是高寿了。”
      有道是“人活七十古来稀”,况且是两千多年前的人,能有如此高寿,也是罕见了。辞别老者后,我继续在村里游荡。为了避免路人异样的眼光,或者说是入乡随俗,我翻过栅栏,潜入一家的庭院里,从衣服架上顺走一件白布长衫和一顶帽子。由于腹中空空,饥饿难耐,我下意识的朝田间走去。谷雨时节,正是下种的好时机。翻开土壤,能看到一粒粒的黄豆种子。继续翻,还找到了花生种子。我一粒一粒的捡起,积少成多,装在长衫那如同口袋一样的袖口里。日头已经西斜,还是回到山上祠堂里去过夜吧。
      又回到了山上祠堂,我把铜香炉里的香灰倒掉,舀满了山上的泉水,在附近找了些干枯的松树枝。从随身的户外登山包里翻出镁棒火石——幸亏这一番折腾后登山包还在身上,一直对我不离不弃。天上已经是繁星点点,每一颗都如同小灯笼一样,点缀着这漆黑的夜空,使得夜空这块黑布更加的灵动,而不是那么单调无趣。我架起盛满泉水的香炉煮黄豆,松树枝油性很大,噼里啪啦的如同放小鞭一样。一会,黄豆的香味便飘忽出来。想一想我的这些糟糕际遇,望着火红的柴火,真是有些蒙圈了。可这又能怎么样呢,回又回不去,说这一切都是梦吧,可在梦中却又醒不过来……我又拔了些杂草,做成草甸子,铺在祠堂里。一边躺着,一边将一粒一粒的黄豆粒塞入口中。
      就这样,一连几天,我白天到山下刨种子或者进村里抓只鸡,晚上夜宿祠堂。直到一天晚上,我正在祠堂外架起香炉煮黄豆,山下狗吠声一片,是从村子里传出来的。紧接着一条火龙从村中冲出,这条龙摇头摆尾,但是队形始终不乱。一会,火龙就到了山下,然后继续爬上山,朝我的方位过来。仔细定睛一看,原来是一队举着灯笼火把的人朝我这边赶来了。估计是点燃柴火把他们引了过来,想到这,我急忙把燃烧正旺的柴火用土掩灭。快煮熟的黄豆可不能丢下,这可是偷东西的罪证,况且我的肚子也不能答应啊。这时,只听咕噜咕噜,肚子里传来了强烈的抗议声。我急忙把衣襟缠住双手,不顾香炉的炽热,端起就跑到了祠堂后面的一棵大油松后面,藏了起来。
      一会,只听得人声嘈杂,十来个举着灯笼火把的人跑上山顶,照的这个小山顶上亮如白昼。只听人群里面有人说:“这里有人生过火,炭火还没全灭呢,还以为是张太公家的祠堂着火了,害得哥几个白跑一趟。”
      又一个人说道:“什么人跑这个地方生火,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若真是把张太公家的祠堂点着了,那还了得了。”
      我藏在树后,屏住呼吸不敢出声,祈祷着自己的肚子不要叫。但由于喝多了水,总想放屁。使劲的憋着,让身体保持着安静的状态。
      “听说最近村里来了个衣着打扮古怪的外乡人,”其中一个说道,“是不是他点的呢?以后我们也要多加防范。明天是张老太公家的大喜之日,我等千万不能出岔子,这要是真在此时把太公家的祠堂点着了,可就太不吉利了。”
      众人点头称是,然后用土将余下炭火掩灭,一众灯笼火把又排成一条龙,扬长而去。
      听到没有了动静后,我忍无可忍的噗噗放了一通屁,肚子也会意的叽里咕噜和屁附和着,进行着它们的二重唱。一下子,全身感觉舒服了许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