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老板瞒天过海 ,真郑参事浑水摸鱼 ...

  •   郑仕改了个名字叫郑源,彻底投靠了日本人,当了汉奸。在日本人的授意下,当上了伪山东省行政公署参事室荐任参事。伪山东省行政公署是山东日伪统治区最高行政机关,参事室设置简任、荐任参事各2人,承省长之命办理省内各项规则的选拟审查和省长交办事项。
      郑源,从“魏府”幕僚,一跃当上了省政府参事,他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形势后,得出了中国必败的结论。时下的民国宛如300年前的明王朝,气数已尽。满人入关,横扫中原,立朝大清,汉人吴三桂封王,汉人陈廷敬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四部尚书,位及人臣,青史留名。可惜了明朝兵部尚书史可法,抗清被俘,惨遭杀害。郑源也想效仿陈氏廷敬,辅佐日本建立新朝,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他是踌躇满志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钱!与其说“朝里无人莫做官”,不如说“朝里无钱莫做官”。只要有了更多的钱,就能做更大的官。
      俗话说“秦桧也有三个相好的”,郑源在青帮也有几个帮手。青帮有个叫华夏的小弟,章邱人,郑源的老婆也姓华,一来二去,续上了本家,按辈分华夏称呼他老婆姑奶奶,郑源理所当然成了姑老爷。他有个弟弟叫华凯,兄弟俩感情很好,前两年去了青岛,年前还回老家章丘,说是在药行里干。
      今天,华夏刚吃过早饭,听到有人敲门,“哥!是我,小凯!”华夏心想是弟弟,便赶忙开门,一看真是弟弟。
      华夏说:“小凯,你怎么来了?快进屋。”
      看到弟弟身后还站着一个人,弟弟说:“哥,这是钱老板,我们一起从青岛来的。”
      “快请进,钱老板。”
      钱老板抱拳道:“多有叨扰!”
      华夏家住天桥,父母儿子都在章丘老家,平时家里就华夏两口子和丫鬟小萃,今天妻子回娘家了。他就招呼小萃道:“快去沏茶!”
      华夏是场面上的人,家里来了这么一个大老板,当然非常热情,他客气地对钱老板说:“钱老板能到我们家做客,真是我兄弟俩的福气,我这里先谢谢了。”
      钱老板道:“不必客气,我是青岛大丸药材公司的总经理,叫钱民明,这次来济南采购一批药品,原来约好的卖家突然毁约了,药品是日本人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又不能大张旗鼓的买,只有先住下来,再寻找卖家。听华凯说,你在济南朋友很多,能不能帮我打听打听?我可以出高价,这次东家让我带了十万大洋,买卖成了,你能发个小财,我回去好交差。岂不皆大欢喜!”
      “这个生意风险很大。”华夏说,“我倒是可以打听打听,行不行我心里没数。”
      钱老板道:“没关系,你这里不行,济南日本人的商社我还有几个朋友,我让他们再想想办法。”
      华夏想了一下说道:“我倒是有个师兄,按照小凯他嫂子的娘家的辈分,我还得叫他姑老爷,此人姓郑名源,在省政府做参事,他现在可是日本人的红人。还是青帮的兄弟,但是这种事不知他愿不愿意帮忙?”
      钱老板说道:“你先探探他的口气,事情办成了,我另外给他十万大洋。”
      华夏回答道:“钱老板说的对,有钱能使鬼推磨。”
      钱老板又说道:“你可以告诉他,我的东家就是日本商人,让他尽管放心。”
      华夏惊讶道:“哦!是和日本人做生意啊,我那位姑老爷肯定愿意。”
      钱老板又说:“如果你的那位姑老爷方便的话,我们可以见见面,地点吗?让他定,哪里都行。如果他还不放心,我就让我们东家过来济南,我们东家在日本的背景很深,除了做药材还做军火。告诉郑参事,和我们东家交上朋友,就是和财神爷交上朋友了。就算有点风吹草动,他通过军方高层也可以摆平的。”
      “我和华凯就住在交通大旅社,有消息到那里找我。不过,对其他人不要说我们的住址。”钱老板道。
      华夏说:“明白。”
      “那我就先告辞了,你们兄弟再说说话,华凯,我在旅社等你。”说完,钱老板谢绝了华夏的挽留,回旅社去了。
      兄弟俩回到屋里,哥哥问弟弟:“这个钱老板可靠吗?这事非同小可。”
      弟弟说:“哥,不可靠我能带到家里来吗?本来他还不想来,我是想,肥水不流外人田,赚了钱不都是我们自己家的吗?我夸了你半天,他才同意来的,我跟他快两年了,本事大着呢!”
      “好!”华夏说,“财富险中求,干好这桩生意,我也去青岛,济南的水太深,日本人、国民党、汪精卫、共产党、青洪帮、土匪……,哪路神仙都得罪不起!”
      “就说这个郑源郑参事,他卖友求荣,官是当上了,可是吓得成天不敢出门。兄弟我们只是混碗饭吃,不能真心帮日本人,更不能干出卖朋友的事。”
      “放心吧!哥,兄弟我心里有数。”弟弟说完拿出一张汇票,“哥,这是200大洋,是钱老板给我的,我这次就不回家了,放在你这里,你要回家,就捎给爹娘。”
      华夏说:“好吧,你能挣钱了,哥高兴。”
      当天晚上,华夏找到郑源,郑源好像不太高兴,但是碍于多年的兄弟情分,也只好应付着说:“这么晚了,有什么急事?”
      “大哥不是让我盯着世面上有什么好做的生意吗?昨天有个青岛的朋友找我,需要一批药品,说是光头寸就十万现大洋,而且是现付,我们不投本钱,这不是捡的麦子蒸馒头,干赚吗?”
      郑源说:“这生意不能干!回去吧!”说完觉得有些不太妥,就换了个口气说:“兄弟,这药品是碰不得的,不能要钱不要命吧!”
      “好了,回去睡觉吧!”郑源对华夏摆了摆手道。
      华夏没有回家,他直接去了交通旅社,把找郑源的经过告诉了钱老板。
      钱老板说:“好了,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都不要再提及此事了。”
      华夏走后,郑源心里乱糟糟地,来回在屋里踱步,拒绝华夏是他职业本能的反应,可十万大洋的诱惑却不断地冲击着他的灵魂深处。
      “见面谈谈?摸摸对方的底细?”郑源在分析着这桩生意的风险和收益。
      “一次买这么多的药品,不是国民党就是共产党,即使现在的买家不是,但是最后的买主肯定是。”想到这里,郑源惊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药品半路上被土匪抢劫了呢?这是一个好办法,即便日本人追查起来,那和我也没有关系。”郑源不亏做了多年的师爷,他开始谋划整个交易的过程。
      “首先收取十万大洋,然后往青岛、临沂、泰安、济宁等地配送物资,其中临沂的车上装上药品,济南到临沂都是山路,让买家化妆成土匪,在指定地点抢劫,再打死几个人……。”这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和满天过海之计。
      想到这,郑源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好像是在夸奖自己的聪明的脑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