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书房重地(二) ...

  •   我转回身,只见十三爷正从外面走进来,很惊诧的表情看着我,“你怎么在这里?”
      “我怎么不能在这里?你又怎么到这里来?”真是奇怪,又不是你的书房,我反问道。
      “你,你不知道四哥的书房从来没有女人进来的吗?连四嫂也不例外,你还不快走,四哥回来就麻烦了。”十三爷一脸的焦急,倒也不像作假。
      “我为什么要走?我倒要看看,四爷回来会把我怎样?”我有点好笑,有那么可怕吗,“不如我们写一个‘书房重地,女人免进’的牌子挂在外面好不好?”
      “哎呀,我的大小姐,我这可是为你好,赶紧回去吧?”十三爷真是急了,过来拉住我的袖子。
      “喂,干什么,你可要小心你的耳朵哦,上次太医可帮你治好了?”我忍不住笑道。
      “啊,你还好意思说,我的耳朵都快被你叫聋了,没见过你这样的。”十三爷指着我。
      “活该,我差点被你吓死了,我都还没有找你算账呢?”我愤愤地说。
      “好啊,你要怎么算?我奉陪。”十三爷一脸不屑。
      “还没想好,想好了再说。”我其实只是说说而已,真没想过和他算什么帐,毕竟,人家是皇子,而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恶意,就像四爷说的,对于一个突然出现、身份不明的人有所怀疑,加以试探,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要不,改天你请我喝酒,给我赔个不是,我大人有大量就既往不咎了?”
      十三爷剑眉一挑,“好,一言为定,我请你喝酒,不过……”
      “十三弟,你又在跟谁赌酒了?”四爷的声音突然响起。
      十三爷神色一变,瞪了我一眼,虽没说话,可我知道他的潜台词就是:“叫你走你不走,惹祸了吧?”
      十三爷一边对着四爷笑道:“四哥,你回来了?”一边挡在我前面,“清扬初来,不懂规矩。”
      四爷却没有理他,只对我说;“你不是要看书吗?自己去挑吧!”
      十三爷一脸错愕,看看四爷,又看看我,“四哥?你们,怎么回事?”四爷依然是一副冷冰冰的脸孔,我则对他做了个鬼脸,赶忙转到书架后去了。
      耳边只听得四爷和十三爷的对话传来,“今天皇阿玛可是不太高兴。”
      “嗯。”
      “特别是八哥说了那两句话以后,皇阿玛听了,神色越发不愉。”
      “嗯。”
      “四哥,你觉不觉得近来皇阿玛对太子很不满意,已经训斥了好几回了。”
      “太子是国之储君,皇阿玛对他的期望自然要高些。”
      “那倒是,不过,我总觉得,八哥他们说的话,处处暗指太子办事不力,甚至还牵涉四哥你。”
      “太子是皇阿玛亲自选定的诸君,你我只当尽心辅佐便是,切不可卷入纷争。”
      “是。”
      两人所说的具是些朝廷事务,我不太感兴趣,也不太听得懂,便顺着书架走过去,仔细看书架上的书名,倒有绝大部分闻所未闻,且多为各种经史子集、治国平天下的著作,甚至有几架全是各种佛经,我也不太感兴趣,一直走到最后几架,倒是发现不少诗词、小说读本,我随便挑了几本,有朱彝尊的《词综》,李渔的《闲情偶寄》、张潮的《虞初新志》,还有一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看来很像是《西游记》的前身,不过转念一想,最后只拿了一卷《闲情偶寄》。
      正准备返回,却见到一本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哦,历史书上有过评价,不过从来也没看过,黄宗羲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能够当得起“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打开看看。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
      嗯,真是很有道理,但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借回去慢慢看吧,一抬头,正触到一双漆黑冰冷的眸子,吓了我一跳,四爷正站在我身旁,带着一丝探究和疑问看着我,“喂,你吓人是习惯么?什么时候过来也不说一声。”
      “这是你要看的书?”四爷没接我的话,指着《明夷待访录》问我。
      “是啊,怎么了?”我问道。
      “为什么单挑这本?我以为女孩子不会对这种书有兴趣。”十三爷过来插话。
      “女孩子怎么了?为什么就不会对这个有兴趣?我本来只是随便翻翻,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是要看看。”我扬了扬书。
      “就你?能看懂么?要不我教你?”十三爷撇撇嘴。
      “哦,那倒真是要请你赐教了,你能首先跟我解释一下《明夷待访录》是什么意思吗?”我还真是不懂。
      “‘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即地在上,火在下。“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这暗含从黑暗转为光明的希盼。 ‘待访’则是等待贤者来访,让此书成为后人之师的意思。梨洲先生的《明夷待访录》见解深刻,直言时弊,特别是首篇《原君》,为人君者要“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天下汉人多将前明之灭亡归罪于我大清入关,其实正如先生所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前明皇帝昏庸无德,民不聊生,因腐朽而没落,而自我大清以来,圣上英明,励精图治,兴农减赋,百姓安居乐业,满汉一家,此即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其实,汉人、满人谁做皇帝又有什么不同?”十三爷很认真的对我解释了一番。
      “嗯,有道理,不过天下百姓并不是完全这样想,就算是黄宗羲这样说,也不见得就能完全接受你们满族的统治。”我点点头,又摇摇头。
      “惜先生虽学识广博,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然仍不能看透满汉本一家的道理,皇阿玛曾接连两次征召先生出任傅学鸿儒,均被婉拒。”十三爷有点惊讶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说。
      “这就对了,是人都有他的局限性。”我想起历史书上最常用的评语。
      “局限性?什么意思?”十三爷问道。
      “啊,就是说任何人都会受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看问题的角度、他的身份地位等等原因所限,而不能够看到事物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看到的和想到的也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人。”我解释道。
      “哦?”十三爷张大嘴,满脸惊愕,“这话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么?”
      四爷盯着我,眼睛猛地一亮,变得锐利无比,像是要看到我的灵魂深处,我猛地一惊,他们是什么人,我怎么能在他们面前过多地显露现代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赶紧掩饰,“哪里哪里,顺口胡说罢了。”
      “顺口胡说?你这小丫头,也太过厉害。”十三还是一副怀疑的表情。而四爷面沉如水,若有所思。
      “哎呀!”我一声惊叫。
      “什么?”十三慌忙问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