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阅读提示:
1. 守业,先椆时,椆哀帝年号
2. 颜峥,先椆时梁国公世子,梁代开国皇帝,谥号武帝。梁时称皇帝为圣人,为便于区分,称颜峥为开国圣人,其子颜睿为圣人
3. 敕旨,圣旨的一种,由门下省书写,圣人书写日期,再由一众官员阅读签名……后发出,用于处理意义重大的事物。例:立后,封宰相等。
全文阅读须知:(觉得麻烦直接看【】里的内容,遇到觉得称呼混乱的章节再看1-7)
1. 谈话对象为长辈、平辈亲属时:自称“奴”“阿奴”或“阿+名”“小名”,称父为“阿耶(jia)”,母为“阿娘”(父母也会以此自称);祖父为“阿翁”,祖母为“阿婆”(祖父母也以此自称);称其余长辈为“排行+关系”;称平辈,“排行+郎(娘)”
2. 谈话对象为特别亲密的朋友时:自称“奴”,称对方“字”或“姓+排行”
3. 谈话对象为熟识的朋友时:自称“奴”,称对方“姓+字”(对方白身);“姓+官职”(对方官身)
4. 谈话对象仅认识时:自称“奴”,称对方“姓+排行+郎(娘)”(白身平辈);“姓+郎君、娘子”(白身长辈);“姓+官职”(对方官身)
5. 谈话对象为陌生人时:自称“奴”,称对方“小郎(小郎君)、小娘(小娘子)”(对方16岁以下);“郎君、娘子”(16—60);“丈人、阿婆”(60以上)
6. 谈话对象地位比自己低(下属、子侄、奴仆)时:自称“我”,称对方:下属、子侄同第2条(对子侄也可称“阿+名”或乳名);奴仆则直呼其名,或“姓+名”
7. 夫妻之间自称“奴”或“阿+名”互称“阿+名”或"乳名”
8. 小孩子互相之间的称呼比较随便。
【简言之:阿X,字,小名,都是很亲密的称呼;X郎(娘),都是敬称。】
【第二人称“你”和“您”的用法同现代一样,不做解释。】
【直呼姓名是所有人对于奴仆、或者圣人对于所有人的权利。对于子侄也可以称“姓+名”,但除非气急了一般不会这么叫】
*正文中【】里的段落为梦境或回忆
就像我,在下;哥们,先生;叔叔,师傅……即便是现在,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语境,我们也有不同的自称他称一样。个别场景称呼转换频繁,这是人物在用不同的自称来强调自己不同的身份,表达对于对话者的不同态度,如觉多重称呼不便阅读,敬请谅解。
(题外话:本文一切称呼均参考唐代,“奴”这个自称原来改现代语用“我”,但某些语境“我”显得不够郑重,加“某”以显郑重后,自称混乱,不易理解。故,全文大修,完全照搬唐时称呼。奴也觉得好拗口啊>_<。顺提,章节标题略羞耻,规不规范的,凑活着看吧。【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