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三十七章 ...
-
大长公主跟赵瑜商议了一下,听从了丈夫的建议,写信给景帝详细说了自己的打算,同时很明确的表示,自己成立这个就是为皇兄服务的。
其实景帝早就得了消息,但是妹妹亲自给自己说又不一样。于是大笔一挥,写下几个字:晋阳楼。
有了景帝的亲笔题词,晋阳楼就成官方的。霍君很好的利用了这个资源,通过收购、并购、合作等形式,不出三个月晋阳楼分店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按照地域,霍君分了八个分部,每个分部下面又设十二个站,每个站控制的面铺少则五家,多则十家不等。
晋阳楼的生意正大光明,丝毫不隐瞒其朝廷背景,信誉有保障;同时,货源走驿道,沿路有官兵护卫,那些占山为王的匪徒,也不敢公然与朝廷作对,对晋阳楼旗下的商队纷纷避让。
要说对大长公主高调做生意最敏感的当属泰和公主母女,两人意识到已经暴露后,收缩了经营范围,把一些得力干将悄悄隐藏起来;尤其是情报分舵的主要人员,销毁了资料,化整为零,混迹于闹市,隐藏身份。
对于泰和公主的做法,景帝是表示欢迎的,你要是敢跟朕的妹妹对着干,景帝是不在乎帮忙削了你的。当然,景帝选择性的忘了泰和才是他的亲妹妹。
谢氏兄妹跟着霍君认真学习,凡事参与,这三个月对他们促进很大,成长也很快。尤其是嘉福郡主,以前学了不少书本知识,如今学以致用,干劲很足,也肯听从教诲。
柱国公瞧着谢家送了那么多子弟去太原,就直觉有事,如今晋阳楼冒出来,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知道那是大长公主的产业,当然,附带着更重要的其他任务。自从吴涵姿被赐死之后,吴氏一族低调收敛了一段时间,也被暗中嘲讽了一段日子。柱国公感到这是家族翻身的契机,找到谢国公,再三恳请,希望能参与其中。
谢国公没有马上答应,要知道,这事虽然报备了景帝,但是将来有多少见不得光的事情,谁都不敢保证,谢家能够团结一心,吴家进来,谁能保证呢?
不过,想到吴家与大长公主府多年的交情,谢国公立即去信与大长公主商议。
大长公主接到信后,与赵瑜商议,赵瑜的担忧与谢国公一样,不妥!
赵瑜心想,我赵家都没参与进来,你们吴家还想分一杯羹?
大长公主思索了几日,给柱国公去信,婉拒了此事。柱国公长叹一声!
当然,赵瑜也没闲着,谢家凭借大长公主搞了一个晋阳楼,自己这个正牌驸马不做点什么,怎么对得起这个封号呢?
赵瑜召集赵氏一族的人开会,老赵家这些年囤积的人才不少,虽然没有出仕,但是世家的底蕴和家传文化在那里摆着呢!
没几日,太原府城外的崛围山被围了起来,陆陆续续有人往里面搬运东西,秋天来临之前,在漫山遍野的红叶下面,一栋栋新建的屋舍拔地而起。赵瑜亲自书写了牌匾:鹤卫山庄。
具体山庄是干什么的,外人不得而知。
临近年尾,嘉福郡主和胞兄年满十五了。
景帝下了圣旨,封谢同骁为谢国公府世子,未来继承国公头衔。自此,谢同骁正式走上仕途。
四皇子年初封了诚王,宫外开府。如今嘉福及笄,早早送来了大批的贺礼,几次与景帝要求亲自去太原府,被帝王无情地否决了。
因为太子,景帝觉得亏欠了诚王,多次赏赐,预备在未来的封地上也要重点考虑富庶之地。
郭丛武也想亲自去太原,无奈景帝早就料到这一点,早早安排了差事,让郭丛武这一阵都忙的不可开交。
嘉福及笄后,各种提亲说媒的不少,都被大长公主给挡了,郡主尊贵,要养到十八之后再说。
郭丛武闻讯后,长长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魏昭仪虽然不得宠,可是女儿是景帝亲生的。二公主嘉理十七了,风华正茂,景帝满京城地琢磨合适人员。
“皇后,嘉理的事情你多费心吧。”景帝没寻到中意的,把任务派给了郭皇后。母女俩在景帝心中地位一般,差不多就行了,景帝没那么上心。
郭皇后接了任务,召集两位贵妃、魏昭仪共同商讨。
魏昭仪老老实实给三位行完礼,然后提了要求:“妾身是个没主意的,只要娘娘们看着好,就好;不过,总不能比她大姐姐差的太远,丢了陛下和几位娘娘的脸。”
敢情这是与大公主比上了!
郭皇后心中冷笑了几下,就你母女?跟大公主是一个档次的吗?别说大公主本身就优秀,就她娘在景帝心中的地位,自己都要退让三分!
彤贵妃倒不在乎有人跟她女儿攀比。如今,儿子、女儿婚姻幸福,儿媳妇又怀上了,女儿据说也有了身孕,没有比这更完美的,再过几年,小儿子的婚事一落实,自己真的是人生赢家,让别人羡慕一下,没什么不好。
兰贵妃指了指候选的名册,笑道:“这些人选,万岁爷是过了目的,昭仪就自己挑一个中意的女婿吧。”
要说后宫中最有手段的,非兰贵妃莫属。所以需要合作的时候,郭皇后是会把她叫过来一起的。魏昭仪也是当年的老人,跟景帝时间不短,倘若生下的是皇子,如今的德妃怕就是她了。所以,郭皇后能不惹她尽量不惹,虽然如今恩宠不再,但是景帝是个念旧的人,万一她真闹到陛下眼前,也是麻烦事。如今听兰贵妃说让她自己挑,是再好不过的了。
嘉理公主以前跟嘉福郡主交好,因魏昭仪阻拦,两人来往少了许多。兰贵妃冷眼旁观,真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就凭借嘉理跟嘉福的关系,大长公主也不会让二公主吃亏的!如今你瞧不上她闺女,她能管你才怪!
魏昭仪没有儿子,瞧不上有实权的门阀,反而对多年传承下来的世家感兴趣。最终挑选了鸿胪寺卿许熙冰家的长子许世杰。
许家书香门第,以诗书耕读传家,门风极正,家教甚严。许大公子已经中了进士,等待殿试,自身前程是有保障的。
景帝见郭皇后呈上来的人选勉强可以,又听说是魏昭仪自己选的,御笔一挥准了。
等圣旨到了许府,许家老少迷迷糊糊就跟万岁爷做了亲家!急忙拖家带口进宫谢恩。
对于这些人诚惶诚恐的态度,景帝表示满意。自己的女儿,哪怕是不受重视那个,也是天家的公主!景帝对徐熙冰和颜悦色,同时暗示是二公主自己选的,希望许大公子将来能与嘉理公主锦瑟和睦,许大公子严肃地回答:“许家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臣得公主,将终身唯公主一人!”
看这种懂事的亲家!景帝觉得魏昭仪这事干得好!给女儿挑了一门好亲,下旨晋升为妃!
魏妃娘娘心情不错,女儿的事情如愿以偿,自己也升了妃位。高高高兴兴去给景帝磕头谢恩。景帝担心她娘俩库存不多,又自讨腰包给了一些私房,希望二公主的嫁妆厚实一些。
二公主没有兄弟,魏妃以前也不参与宫斗,更不会涉及夺嫡,所以来给二公主添妆的人虽然不少,却没有实质上的大手笔。除了礼部按制准备的,母女俩的家当实在不算多。
景帝一直盯着这边的动静,瞧着女儿寒酸,对泰和公主母女的富足心生不满,提笔就给妹妹去信,唠唠叨叨好几页。
等大长公主看完信后,哈哈大笑!同时给二公主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嫁妆千里迢迢运往京城。
“既然皇兄对泰和不满意,你们可以开始挤压银泰楼的生意。”大长公主吩咐霍君。
有了大长公主的贺礼做面子,二公主嫁的风光。同时为了补偿女儿,景帝在大婚的第二日就给二驸马赐下官职:礼部侍郎,实打实的正四品!
端王是个和善的,见妹夫到礼部来了,设宴款待一番,同时带着许世杰四处走动,熟悉地形和人脉。不久,端王与二妹夫关系有了飞速发展,两人渐渐形影不离。
“是个聪明的。”薛阁老评价端王殿下,同时将帝都最近的事情写信逐一告诉外甥女,并叮嘱鹤卫山庄只负责培训人,目前不宜过早暴露。
晋阳楼从账面看运行的不错,霍君不放心,禀报大长公主,自己要去各地亲自考察一番。大长公主同意了,并吩咐下去:“带着烁哥儿,你多提点他。”
霍君称是。
这是在几个孩子中选中了谢同烁的意思。原本大家看好谢同穗,只可惜在大长公主心中,穗哥儿始终不如在眼前长大的烁哥儿:一是多年的情分,烁哥儿与谢世子、嘉福郡主的情分是穗哥儿不能比的;二是谢三夫妇更让大长公主放心;三则穗哥儿是谢二爷唯一的儿子,大长公主也担心他出了意外没法交代,将来能让他做个小官安稳度日为好。
谢国公在京城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没有半点吃惊,辉哥儿、烁哥儿如同大长公主的孩子一般,晋阳楼这么重要的地方,不能交给骁哥儿,就一定会交给老三儿子其中之一。
谢光道感叹自己儿子少了,有好事不占优势,见夫人年龄大了,纳了两房小妾,抓紧时间生儿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