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一章 ...

  •   相对于睿王殿下的凄风惨雨,端王殿下可是顺风顺水。
      宋晓敏对待端王那可是特别的上心,今天偷偷送个荷包,明天送盒糕点,美的端王殿下不轻。经常在兄弟姊妹面前无意地显摆,惹得几个弟弟春心萌动,被景帝劝告一番。
      安定侯瞧着孙女婿顺眼,干脆上书把爵位给了儿子宋世子。景帝一番挽留,人家心意已定,于是双方都非常开心地达成一致,新出炉的安定侯宋灿享一等爵,也算是京城承爵头一份了。
      无奈人家和景帝是亲家,而且还手握重兵,大家也不会去找不痛快,相继给安定侯府送礼表示祝贺。
      宋灿秉承低调的家训,只是最亲近的几家吃了一顿,由新出炉的世子,宋晓敏的大哥宋晓熙负责接待事宜。宋晓熙就是当年痛打谢同谷的小公子,景帝一看,老熟人啊,当场就批了世子之位。
      端王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晚宴,席间得到了相当的尊重和热捧,宋晓敏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拿出来给准老公,侯夫人对准女婿也是嘘寒问暖,领走还打包一堆吃食。搞得宫里的贤妃娘娘冲着景帝全是笑脸。
      为了对妹妹表示感谢,景帝特意邀请大长公主一起去贤妃娘娘的宫里,又享受了一把江南小菜。
      抽空,景帝还带着贤妃亲自去了一趟端王府,发现宋晓敏确实是一个能干的,无论工部的官员还是施工的师傅,被她指挥的团团转,而且人家还秉承节俭的家风,把整个府邸设计的间接大方,特别的敞亮,特别的宏伟有气势。搞的景帝和贤妃都想在这里住几天了。
      “娘娘倘若有空,将来要常来看看,小住几日,也方便指点我们晚辈。”瞧人家宋小姐这话说的,贤妃娘娘的眼睛都瞧不见了。
      端王殿下很满意未来媳妇,瞧着能力,把自己应该干得都包揽了,而且说话温柔婉转的动听,长的又好看,这样的媳妇得早点娶回家呀。
      于是,端王很皮厚的跟景帝要求提前婚期。景帝白了儿子一眼,转身问儿媳妇,宋晓敏娇羞地回答:“全听王爷的。”把景帝闹的上下不得,不稀搭理两人,带着贤妃走了。
      不过景帝是一个好爹,还是问了问钦天监,人家说了,半年也就算出来那么一个好日子。最近真的没啥好日子。
      大长公主听闻,笑着对哥哥说:“不差那一、两个月,让他熬着!”
      正当大家都等着喝端王殿下喜酒的时候,太原府突然传来消息,突厥大举来犯!这边得到信的同时,那边已经打起来了。
      景帝急忙召了内阁重臣商议,薛无尘因为等着端王的喜宴,一直没有返回,如今那边留守的一个王光宗和郭丛武,两人虽然能力不错,但是级别不高,想要调动军队、指挥官员还差点事儿。尤其要调动太原府周边的驻军,没有景帝的手谕,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太原府内多少守军?”景帝问。
      “满打满算五万人。”薛无尘忧心忡忡地回答:“倘若臣在,周边驻军会接令来援,如今没有陛下的手谕,他们几个是调不动的。”
      这么看来,突厥军队是知道了薛无尘回京,太原府没有最高指挥官,所以趁机来犯。
      “突厥号称二十万人,虽然有虚,估计也差不了多远。”谢国公跟突厥军队多次交锋,对其很是了解。
      “同德拿朕手谕,连夜出发,太原府周边部队,由你指挥,务必给朕狠狠地打回去。”景帝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跟突厥这种土匪毫无道理可讲,既然来了,揍回去。
      薛无尘领旨带着卫兵火速出发,经停各驿站,马歇人不歇,直奔战场。
      令少傅郭德林会同襄郡王李焕协调各路粮草,及时运往太原府。
      令晋国公薛虎协同京兆首席长官孙洪斌统领京畿,维持帝都秩序。
      令安定侯宋灿督查天下兵马,随时往太原方向调兵遣将。
      令辅国公谢青山统领京城周边部队,护卫京畿。
      同时下旨给西州、北疆等地,严防外族趁乱入侵。
      这是景帝自登基以来,第一次爆发大规模的外族入侵,看着哥哥担忧的脸色,大长公主安慰道:“赵瑜在太原府,以他的能力起码能周旋几日,到时候薛无尘的援兵应该能到了。”
      赵瑜的能力景帝是知道的,问题是他如今没有任何官职,又姓赵,无论太原府的文官还是武将,是不会听他指挥的。
      没出两天,前线八百里战报接连传来,突厥的兵马似乎源源不断的涌来,太原府的驻军短短5天已经抵挡了不下十余次的攻击。虽然城门至今完好,但是守城官兵死伤不少。
      在途中的薛无尘已经看了战报,直接派人去左右两翼调兵遣将。
      第三天,守将王光宗以身殉国,太原府文职郭丛武挂帅迎敌。
      景帝夜不能寐,整个朝廷一片愁云惨淡。
      第五日,赵瑜献计,郭丛武带领精兵夜袭突厥营帐,火烧粮草,突厥兵马死伤无数。
      第七日,赵瑜征集城中黄牛,三更半夜带着火草袋冲入突厥营帐,又烧死兵马无数。
      第八日,郭丛武趁着突厥兵正在清点人马之际,带着精兵冲进去又是一顿狂砍。
      第九日,赵瑜在城墙上涂满松油,攻城的突厥兵一个一个滑下去的同时,守城官兵一阵箭雨,突厥军队无功而返。
      第十日,突厥重新组织兵马攻城,两方展开了鏖战,太原府内十二岁以上的男丁全部上阵,妇女、老人也纷纷走上街头,帮助照顾伤员。双方肉搏,各自伤亡惨重。
      截止目前太原府整整以5万兵马阻击来势汹汹的20万突厥兵整整半个月!
      眼瞧着城门岌岌可危,薛无尘带着援兵从两翼合围,杀了突厥一个措手不及。郭丛武瞧着援兵赶到,打开城门一马当先带着残余的人马一路冲杀。双方杀红了眼,尸体垒的比战马还要高。
      突厥兵马不得已后退40里,援兵进城,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太原府暂时安稳。
      等薛无尘的战报抵京的时候,景帝好歹松了一口气。同时下旨令赵瑜接替王光宗的职务,指挥太原府兵马,辅佐薛无尘。
      赵瑜不是吃亏的主,如今兵强马壮,就想着找回场子,偷袭、烧营这种不要多少本钱的事情没少干,整的突厥兵相当的疲惫。就这样骚扰了一个月左右,突然从正面猛攻,很多突厥兵还以为又是小股部队的时候,已经被砍死了。
      等突厥队伍正装周全,这边已经杀了大半,不得已突厥头领哈哈达下令撤退。郭丛武带着骑兵一路追杀,又干掉一半人马。
      这样,原本近20万的大军,最后剩下不到5万逃回去,还是残兵败将。薛无尘指挥军民打扫战场,收获良驹无数,兵器若干。
      此役,是景帝登基以来的首场大胜,景帝一展眉头,哈哈大笑!
      下令薛无尘留守太原府,监视突厥动静,赵瑜、郭丛武等人带领兵马返京,接受犒赏。
      当赵瑜、郭丛武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队精兵进城的时候,整个京城沸腾了!大胜突厥,人心激动,民众纷纷涌上街头欢迎凯旋的英雄。郭丛武当年貌比潘安,钦点的探花郎,如今一身盔甲,英气逼人,让众多的闺阁女子魂牵梦绕。再看赵瑜,淡定的骑在马上,保持着微笑,比起一脸严肃地郭丛武,人家就亲民的多,时而冲人群招招手,时而飞过去一个笑脸,真如当年一样,赵家瑜公子惹了多少桃花债,只是人家片片不沾身。
      太子带着两个弟弟奉命在城门口迎接,望着威武行进的队伍,睿王殿下热血沸腾,从军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拜见完太子,郭丛武带着几员大将进皇宫叩见景帝。
      景帝看见当初从自己身边离开的少年郎,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员保家卫国的猛将,心中欢喜。
      首先封为国捐躯的王光宗为明威将军,遗骸荣归故里,为祖宅赐匾英勇祠,祭奠王将军,享人间烟火,着令州衙为王将军父母养老送终。
      抚恤战死的兵士,抚养其遗孤至十四周岁;若是独子,责令地方县衙负责其父母终老之事。
      此令一出,郭丛武立即携几位武将高呼万岁,磕头谢恩。同袍之义,情分非比寻常,朝廷能妥善安置阵亡的战友,对活着的人心中是莫大的安慰!
      对此役首功郭丛武,景帝没有吝啬,封云麾将军,官至从三品,年仅22岁的三品武将,当朝第一人!
      封赵瑜黄门侍郎,四品文职,赐御前行走。
      薛无尘犒赏无数,加封信义伯,薛家一公、一伯,风头无俩。
      其他参战的文职、武官均论功行赏。协同作战的太原府周边部队,景帝也封赏颇厚。
      同时根据郭丛武的奏请,减免太原府百姓一年的赋税,让其恢复战争的创痕。
      永安侯郭泰几次上书请封长子郭丛文为世子,都没有获批,原本侯爷的爵位到了郭泰这一辈也只剩三等爵了,再往下延续只能是个伯爷,尤其长子无任何建树,也没有一官半职。如今瞧着次子战功赫赫,与家中众人细商数日,干脆上表声称自己体弱多病,无法为朝廷出力,请次子承爵。
      景帝当然愿意了,因为郭泰那个胖儿子,看着就影响美观,而且文不成,武不就的,朝廷的爵位也不能这么白给。如今能换一个自己喜欢的,那自然什么都好商量了。
      因为给自己当过秘书,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景帝很大方的批了永安侯的奏折,郭丛武袭永安侯三品爵位。
      新鲜出炉的永安侯,还是从三品的儒雅武将。京城各个豪门争先恐后地上门提亲。老永安侯闭门谢客,一概不准,只回复儿子自己做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