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菩萨送来大徒弟 ...
-
唐僧给观音菩萨叩过头,转身对悟空说道:“我的徒儿有这么大的本领!”
悟空说:“师父如若不信,徒儿变化来给师父看看!”说着,跳起身来,使用个障眼法,瞬间消失,片刻后,又现出身来。说:“师父,刚才我飞出十万八千里,回长安走了一趟!”
唐三藏说:“我徒儿果然了得,真让为师开了眼界!”
悟空服侍唐僧洗浴,见唐僧脱下一件白布衬,悟空拿起穿上,唐僧就把衬衫送给了他。
第二天,二人吃了早斋,谢过主人,上路西行,一路上免不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天,二人正走着,忽听一声大叫,闯出六个强盗来,各持长枪短剑,拦住去路,喝道:“那和尚,留下马匹包袱,饶你们性命!”唐僧吓得魂飞魄散,跌下马来。悟空扶起师父说:“别怕,他们给咱送盘缠来了。”迎上去,说:“我是多年的山大王,你们是什么毛贼?””六人说:“我们唤做眼见喜、耳听怒、舌尝思、鼻嗅爱、意见欲、身本忧。”悟空说:“六个小毛贼,有什么能耐快把银子拿出来,跟我分了,饶你们性命!”六贼大怒,举刀舞剑,照悟空头上砍来,悟空连忙取出棒来,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全打死了。
唐僧见悟空打死人,十分不快,嘟囔道:“这些毛贼,就是送官,也不够死罪。出家人走路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没一点慈悲之心,无故打死人命”悟空说:“我不打死他们,他们要打死你呢!”唐僧说:“我们出家人,宁死也不行凶。就是死,也只死我一个,你却打死他们六个。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当官,也说不过去。你这样行凶,去不了西天,做不了和尚。”孙猴子说:“你我死了是小事,完不成取经任务是大事。否则,我一家老小的性命就完了!”唐僧一愣:“什么?”孙猴子一看说漏了嘴,忙纠正道:“取不了真经,观音菩萨怪罪下来,我一家老小都会受难啊!”
唐僧不听他解释,还是不停地絮絮叨叨,猴子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终于忍不住了,说:“既然你说我做不了和尚,我就回去了。”唐僧还是不理他,他说了一声:“老孙走了!””施个隐身术,变得无影无踪。唐僧垂泪说:“也是我命里不该有徒弟。”只好一手牵马,一手拄锡杖,独自西行。
猴子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走了,可是死罪一条啊,还要诛连九族,必须动动脑筋,想个办法,让唐僧接受自己。于是,猴子化妆成一个老婆婆,在唐僧的必经之路上等着。
唐僧正走着,见路边有个老婆婆,手捧一件锦衣,一顶花帽。
走到跟前,老婆婆问:“你是哪里来的长老为什么哭哭啼啼?”
唐僧说了来历和悟空弃他而去的经过。老婆婆说:“我只有一个儿子,做了三天和尚就死了,这衣服帽子都是他的,就送给你,让你徒弟穿戴吧。”唐僧说:“他已走了,我上哪儿找他”老婆婆说:“他定是上我家去了。我有一篇真言,叫定心真言,又叫紧箍咒儿,你记熟了。我把他叫回来,你把衣帽让他穿戴了,就念咒,他再也不敢不听你的话!。”三藏低头礼拜,悟空隐身,就不见了。唐僧以为老婆婆是菩萨显圣,忙撮土为香,望空礼拜,坐在路边,把咒语记熟了。
悟空躲到僻静处,卸了妆,然后回到唐僧面前,说:“师父,我回来了!”唐僧说:“你不是远走高飞了,怎么还知道回来?”
悟空说:“我一个筋斗翻了十万八千里,本想找东海龙王讨盅茶吃,到了水晶宫,敖广迎出来,问我难满了,是不是想重整花果山。我说,现在保您去西天取经。敖广说,取经是个好事,值得祝贺,问我为什么又离开师父了。我说,我打死了几个劫路贼,被师父赶走了。本想回花果山,路过东海,拜访一下老邻居。我喝了几口茶,见墙上挂着一幅《圯桥进履》图,就问他图上面是什么故事,敖广说,秦末时,张良避乱,见桥上坐一老人,老人把鞋掉到桥下,让张良给他拾鞋穿鞋,一连三次。这老人就是黄石公,见张良尊老敬贤,就传他三卷兵书,让他辅助汉王。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兴了汉室。功成后,弃官不做,跟着赤松子修道,成了仙。之后,敖广劝我,说如果不保您取经,永远是个妖仙,难成正果。我觉得他的话有理,决定回来保您取经。我刚离开龙宫,就见观音立在云头。观音问我为什么不保您取经,我说这就回去!菩萨说快回去吧,别错过了念头。于是,我就回来了!”
唐僧说:“你有本事,多远都可讨茶吃,我没本事,只好忍饥挨饿了。”
悟空说:“我化斋去。”唐僧说:“不用了,包袱里还有几个烧饼。”悟空打开包袱取烧饼,递给师父,又见那锦衣花帽,唐僧说:“那是我小时候穿的,如今穿不下了,给你吧。”
悟空穿上锦衣,戴上花帽,唐僧就念起紧箍咒来。悟空马上假装头疼,倒在地上直打滚,乱扯紧箍儿。唐僧怕他扯断了,就住口不念。悟空马上又装出不头疼了,就取出棒来,往外撬箍儿。唐僧又念咒,悟空又装着头疼,唐僧一住口,马上就好了。悟空装出举棒要打唐僧,唐僧慌忙念咒,悟空假装疼得受不了,扔了棒,说:“别念了,我以后听师父的话,再也不杀生了!”唐僧说:“你怎么还敢打我”悟空说:“我以后不敢了。这法儿是谁教你的”唐僧说:“是一个老婆婆。”悟空说:“不用说了,肯定是南海观音,我找她算账去。”唐僧说:“这咒是她教我的,她也会念。”
悟空假装一脸无奈,不敢去找南海观音了。
悟空想:“唐僧有了紧箍咒,自以为有了控制徒弟的绝招,信心大增,以后就不会轻易赶我走了!”
师徒二人行了几日,来到一座险峻的山上,唐僧问:“哪里水响”悟空说:“这是蛇盘山鹰愁涧,涧里水响。”
来到涧边,没有渡筏,难为住了师徒二人。
悟空说:“这样吧,师父,我先牵马游过去,回来再背你。”.
唐僧说:“不行,水太急了,你还是去找一找吧,看有没有摆渡的。”
悟空不听劝,硬是牵着马游了过去。到了涧中央,水流太急,马不听使唤,顺着水流被冲走了。悟空想,坏了,这次又没听唐僧的话,如果实话实说,他肯定又要赶我走啊!悟空急中生智,赶忙游回了岸边,大声喊到:“师父,不好了,涧中有个龙王,把马给吃了,快跑!”
于是,掺起唐僧就跑。跑了一二里,见前面有一群人。便把唐僧放下,说:“师父,观音菩萨派人来救我们了。”他指了指远处的一群人,又说:“师父,您在这里等我,我去去就来!”
没有了马,又受到这么大的惊吓,唐僧竟然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悟空追上了那群人,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遭遇,问这些人在哪里住?附近有没有渡筏?能不能给他买一匹白马来?
这群人告诉他,他们就在山涧往下游三四里住,村里有人摆渡,也有白马,可以卖给他一匹。悟空拿出银两,付给他们买马的钱和摆渡的费用,吩咐他们快去牵马来,并让摆渡的人也过来。
悟空跑了回来,为了装得更神秘,骗师父说:“刚才那群人,是菩萨派来的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 一十八位护教伽蓝,轮流值日。他们说,吃掉白马的,是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唐僧说:“前几天你还说你有降妖伏虎的手段,今天怎么不能降了他”
唐僧这么一说,猴子满脸尴尬,无言以对。只得说:“师父,你在这里等候,我现在就去降他!”
唐僧坐在石头上等啊等,等了半个时辰,悟空才回来,手里还牵着一匹白马。
唐僧特别惊喜,说:“这白马跟以前的那匹一模一样,只是更壮实了一些,你从哪儿弄来的?”
为了证明自己本领高强,确实不是凡夫俗子,悟空编了一套假辞,欺骗唐僧道:“这是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变的,菩萨帮我降了他,把他变成白马来保师父去西天取经!”
唐僧更觉得奇怪,连忙问:“你是怎么请来菩萨的?”
悟空不紧不慢地胡谄了起来:“我到涧边,取出棒,叫骂:‘泼泥鳅,还我马来!’那龙听见叫骂,蹿出水面,张牙舞爪来跟我斗,他根本不敌我的重棒,逃入水中,不肯出来。我使出翻江搅海的神通,把涧水搅得如同开了锅。龙在水中受不了,只好出来,问我是哪里的妖魔,如此欺负他我说,他如果还我马,就饶了他的性命。他说,他把马吃了,又吐不出来。我说要打死他,给马抵命!于是,我们就打斗起来,斗了几个回合,他实在难当,就变成条水蛇,钻入草棵中。我使棒拨草寻蛇,哪儿也寻找不到。便念动真言,拘来山神、土地,举棒要打。山神说了龙的来历,土地说只要请来南海菩萨,就可收服此龙,金头揭谛自告奋勇去请菩萨。”
“不多时,揭谛请来菩萨。我对菩萨说,你自称大慈大悲,怎么生着法儿害我哄我戴上这花帽,又教师父念什么紧箍咒,咒我头疼。观音说:‘你个大胆泼猴,我好意让取经人救你,让你保他去西天,你却不服管教,若不用这箍儿拘着你,你还敢诳上欺天,再闯大祸,只有如此,你才肯入我佛门。’”
“我说,这就罢了,你为什么又让那孽龙吃了我师父的马观音说了那龙的来历,吩咐揭谛去涧边叫:‘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南海菩萨在此!’揭谛一叫,那龙果然出来,变成人形,向菩萨礼拜,说他久等取经人不见。菩萨说:‘那不是取经人’龙说:‘他只跟我斗,没说一个取经字。’”
“我说:‘你又没问我姓名。’龙说:‘我不问了你是哪里的泼魔你啥时说半个唐字’菩萨埋怨我说:‘你这猴头,只会逞强。再往前去,还有人皈依。问你时,你先提取经,自然会收服了他们!’”
“观音摘了小龙项上明珠,用杨柳枝蘸上甘露,往龙王身上一拂,叫声‘变!’小龙就变得跟原来的马一模一样了。”
“菩萨正要走时,我扯住她说:‘西天路上如此艰险,遇到坏人和妖魔,师父不许杀生,我没法保他西行,我不去了。’菩萨说:‘遇到危难时,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危难时,我也会亲自救你。’她又摘下三片杨柳叶儿,变成三根救命毫毛,说:‘到万般无奈时,你可随机应变,用这毫毛救自己。’我谢过菩萨,就牵着马回来了!”
听完,唐僧非常高兴,对天作揖:“谢谢南海观音送我小龙马!”
正在这时,却见一个渔翁撑着筏子,等在岸边。唐僧师徒乘筏过了涧,唐僧要给摆渡钱,悟空拦住,支走了渔翁。渔翁走后,悟空说:“不打他就便宜他了,还给他钱”唐僧说:“他好心渡我们过涧,你怎么反要打他”悟空说:“他是涧中水神,迎接来迟,怎么不该打”唐僧听后,更觉得徒弟神通广大了。
师徒二人走到天晚,到一座庄院投宿。庄主太公盛情接待,说此处是西番哈密国,全庄人都信佛。他见白龙马没有鞍辔,就送上一副,又送了一条虎筋马鞭。
师徒行走了两个月太平路,一路上居民多是回人。眼看天气渐暖,草木发青。这天,太阳西坠,见远处山凹里有楼台殿阁,悟空说:“不是庙宇,就是寺院,我们赶去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