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狂客归舟意兴多 ...

  •   李白与玉珣吵翻了之后,经过了写诗发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年过八旬的贺知章就在这时候拄着拐杖,造访李白,提醒他要是再继续称病不朝,恐怕会受奸臣构陷!李白同意贺老说得有道理。况且,李白想到自己当上翰林,乃是经由玉真公主与贺老两人联袂举荐,因此倘若出了任何纰漏,只怕会连累贺老!于是,李白勉强自己打起精神来,恢复了去上早朝。

      尽管如此,驸马张垍还是联合另一些嫉妒李白的官员们,想尽办法挑出李白率性作风的失礼之处,不时去向皇帝打小报告。唐玄宗听了,都只是一笑置之,但他却不再召唤李白入宫写即兴诗了。到了这一年冬天,他去骊山温泉宫避寒时,也并未指名要李白随行。

      显然,皇帝疏远了李白。这使得李白的政敌们额手称庆。他们不晓得,皇帝并非糊涂听信了他们的谗言,而是隐约风闻了李白与玉珣曾有一段情,才决定不让李白去温泉宫,以免李白见到玉珣。年近花甲的老皇帝打定了主意,要把玉珣也带去温泉宫,随同太真一起陪他泡温泉浴...

      自从唐玄宗派人把太真的大姐、三姐、八姐都接到了长安,他就发现太真的三姐玉珣跟她长得最像。玉珣既然像太真,自然也像太真酷似的,唐玄宗倾慕一生而不可得的庶母豆卢贵妃。唐玄宗早就发过誓,一定要得到天下所有貌似豆卢贵妃年轻时候的女子!他当然不会放过玉珣。

      不过,唐玄宗并不打算将来把玉珣也纳入后宫。他一方面顾忌玉珣拖着亡夫的儿女,无心把那两个孩子视同己出;另一方面又认为玉珣有些野性,比较像野花,不像太真那么宜室宜家。太真的性格就像她所属的生肖,流露着绵羊的温柔与羔羊的纯真,特别讨老皇帝喜欢!相形之下,玉珣只是他偶尔换个口味的调剂而已。

      恰巧,玉珣也不稀罕后宫任何位置。她委屈自己与小妹一同服侍老皇帝,只是把老皇帝当作最强大的经济靠山,可让她以及两个孩子再也不用为衣食烦恼。她根本不爱老皇帝,更不想跟小妹争宠,倒宁愿享有单身的自由。

      在前往温泉宫途中,玉珣回顾她生平经历过的三个男人,蓦然发觉:自己最心爱的是李白!她只要一回想起李白铺了满床的桃花瓣,就会脸红心跳...

      然而,玉珣并不后悔没有跟李白走,因为她太了解李白了!虽然两人真正要好的时间还不到半年,但十三年前,还是少女的玉珣就亲眼看到了李白如何在外游荡不归。她感觉得到,李白与第一任夫人感情不错,并非相处不睦才使李白不想回家。她看出了李白有一种浪子天性,无论娶到了什么女人,都不可能安于朝朝暮暮,而会要来来去去。她心想:假如带着孩子跟李白离开了长安,选中了某个地方定居以后,李白必定会想出一个名目,单独远行...

      的确,李白有一颗驿动的心,天生安定不下来,不只是对女人,对官职也是一样。李白对于仕途的构想,向来就是一旦建立了丰功伟业,即可恰如他写过的一句诗“功成拂衣去”。他从未想过要长久留在京城为官。结果,他进京以来,虽未实现壮志,却在同样的地方住了一年多,他已经开始待不住了!

      过了阴历年,贺知章在正月告老还乡。唐玄宗率领百官为贺知章饯行时,李白写的赠别诗《送贺宾客归越》就流露出了他自己对远方的向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由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盛会发生在贺知章的故乡山阴,而贺知章工草隶,李白就写贺知章一旦回乡,想必也会有道士来索求书法作品,可以效法王羲之,写《黄庭经》来换取道士的白鹅。李白从未去过山阴。他写这首诗时,不禁动念将来要去山阴拜访贺老,并参观兰亭遗迹。想到一向热爱的旅行,李白不由得暗叹自从来到京城,就不曾远游,实在太闷了!何况,李白在长安一旦少了贺知章这位忘年之交,越来越把翰林院的闲差当成鸡肋,食之无味...

      就在李白对长安的官场意兴阑珊时,他收到了一封家书。女儿平阳在信上说:父亲大人寄给平阳与伯禽姐弟俩的钱,姐弟俩都很节省着用,结果存下了一笔钱,买下了一个店面租给了一家杂货铺,加上原本就出租了屋后那一小片果园,两笔租金的固定收入合起来,足够姐弟俩开销了。请父亲大人不用再寄钱回家了!

      李白看了,既感动两个孩子这么早熟懂事,又觉得不再有后顾之忧,是否干脆辞职算了?他越来越受不了身在最高权力中心外围,眼看所有决策进行,却不得参予!他分明有高妙的意见,但没有资格发表!他可以想见,即使在长安再待十年,老皇帝也不会让他成为当代周公!那么,不如写一封辞呈,等老皇帝依照惯例出言慰留时,就趁此机会提出自己的抱负!那会不会反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好办法呢?

      经过反复考虑,到了阴历三月,李白终究再也受不了在翰林院有志难伸又备受排挤,递上了辞呈。消息灵通的玉真公主立刻听说了。她赶紧快马加鞭,冲进宫去觐见皇兄,为李白进言。

      当玉真公主赶到皇帝面前,她有点气喘吁吁,却等不及深吸一口气,就急着说道:“皇兄,请恕小妹直言!请皇兄无论如何要留住李翰林!”

      唐玄宗看玉真公主无比着急的模样,颇感意外,讶然喊出玉真公主的名字“持盈”,又接下去问道:“你为何如此紧张?李翰林固然写诗写得特别好,但是朕若没有他在身边吟风弄月,倒也无妨。他在朝廷毫无影响力,你何必在意他的去留?难道,你跟他---?”

      “不!请皇兄千万别误会!”玉真公主连忙否认道:“小妹跟李翰林之间,绝对清清白白!”

      “那你何必非要朕留他不可?” 唐玄宗满怀不解问道。

      “这---” 玉真公主迟疑了一下,才反问道:“皇兄记不记得,李翰林刚上任的时候,皇兄赐宴,竟然亲手调了一碗羹汤给他?后来有一次,李翰林酒后呕吐,皇兄甚至以御巾为他擦拭!皇兄从未给过任何其他臣子那样的殊荣!若说只是礼贤下士,朝中贤能并不只李翰林一个。请问皇兄,为何对待李翰林格外不同?”

      “嗯---” 唐玄宗一时之间答不上来了,略作思考,才缓缓说道:“若非你提起来,朕还真没想过为什么呢!现在想想,说也奇怪,朕初见李翰林那一刻,不知怎么,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让朕想要把他当作一家人来看待!”

      “那就对了!” 玉真公主略带激动说道:“小妹第一次见到还不是翰林的李太白那一天,也有同样的感觉。因此,后来小妹发现太白原来是息隐王的后人,并没有惊讶过度!”

      “什么?” 唐玄宗惊喊出声:“他是息隐王的后人?”

      “是!” 玉真公主深深点头,悠悠答道:“太白起初并不知道,只晓得他的某位祖先得罪了某位皇帝,被那位皇帝诛杀了。他拜讬小妹为他设法查明身世。结果,小妹查出了他的高祖父是息隐王!”

      “据说,息隐王酷爱饮酒。如果真有此事,太白倒可说是他的真传!” 唐玄宗沉吟道:“只不过,你确定调查属实,绝对不可能弄错?”

      “小妹敢担保那是千真万确!” 玉真公主急切确认道:“李白说他父亲告诉过他,高祖母名叫郑观音,那正好是息隐王妃的芳名。息隐王妃的墓志铭又刚好有一句:以绝倚闾之望,旋闻解瑱之欢!可见她生下了息隐王的遗腹子。这个遗腹子若能活下来,注定了要逃亡,而李白的曾祖父就是从小流落西域。李白说他的曾祖父名叫李承远,而承远的承字又恰好跟息隐王在玄武门之变以前生的五个儿子排名!尽管我们只有这些片段的信息,却足以拼凑出真相!”

      “你说得很有道理,只可惜证据不足!” 唐玄宗评断道:“李白凭什么说他的高祖母名叫郑观音,曾祖父名叫李承远?空口无凭!他有没有什么证据?”

      “他们几代流亡在外,只有口耳相传的故事,哪来的证据?” 玉真公主感叹道:“太白早就料到了皇上会要证据,因此他宁愿不要禀告皇上。我曾经答应了他不提,可是如今,我非说不可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兄让他离京。皇兄!我们的曾祖父欠了他的高祖父好几条人命,还有整个大唐江山,我们多少得要补偿这个堂侄啊!既然他认为,我们兄妹不能也不必为曾祖父的所作所为负责,对我们并没有记恨,皇兄何不让他一展抱负呢?他本来就是咱们家的人啊!”

      唐玄宗听呆了,接着陷入了沉思。玉真公主就默默等他想通。然而,当唐玄宗终于再开口,他沉重说出口的却是:“不!如果他真是息隐王的后人,朕反而更不能把他留下来!”

      “什么?” 玉真公主简直难以置信,惊问:“为什么?”

      “为了社稷安定!” 唐玄宗斩钉截铁答道:“太白嗜酒如命,若是哪天醉昏了大谈他的身世,必会引起谣言满天飞!他在京城这一两年来,虽然未曾那样酒后失言,但是谁也无法保证他以后不会。朕得要预防那可能带给朝廷的动荡!若要补偿他,多给他一些遣散金就是了!”

      玉真公主听懂了,但她不服气,还是要为李白抱屈!她猛摇头,愤然威胁道:“不!皇兄不能对太白那么不公平!假如皇兄遣走了太白,小妹也要走!小妹会辞掉公主的头衔!”

      “持盈!你在胡说什么?皇兄不准你这样意气用事!” 唐玄宗的态度也强硬了起来。

      到了这一刻,玉真公主明白皇兄心意已决,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她不禁潸然泪下。

      果然,不出两天,唐玄宗就批准了李白的辞呈,并且谕示将要“御赐重金放还”...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狂客归舟意兴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