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大昆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天之骄子,生得挺拔俊朗,目若灿星。
五岁拜入大儒顾卮文门下,十一岁进兵营历练,十二岁初上战场就小有战功,与长公主得胜归来受封了信武将军,十三岁封王,十四岁监国,十五岁就成了位高权重的摄政王。
再加上他待人谦和有礼,行事雷厉风行,与之接触过的人无不对他赞赏有加。
简直就是会投胎又上进的范本。
但是这位闪闪发光的范本宋连奕作为大昆的定王、现任皇帝的三哥,奉先皇遗诏要和丞相柳泊枚一起替年幼的小皇帝监国,这就让老臣们有些牙疼了。牙疼的原因与大昆国的蛋疼历史有关。
话说大昆建国两百多年,那是人才辈出,几乎每隔两代皇帝就会出那么一两个不安分的王爷。
往近了说,定王的祖父神宗在位时讲究权利均衡,相互制约,只要不是犯上作乱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时的吴、永、业三王,在朝中结党营私,贪敛钱财,顺带排挤三人都看不上眼的太子。各自坐大后又开始觊觎皇位,将太子康框入骗局,使神宗不得不废了他。
之后三人互相争斗,把朝堂搅得乌烟瘴气,最神奇的是每天要搞这么多事的他们居然没有忘记“慰问”兄长。最终,废太子康不堪受辱自尽于王府,神宗大怒,将兄弟三人以手足相残问罪,拘禁王府,废太子康追封文康太子。
当时,大昆开国以来最年轻的丞相柳泊枚趁机连同多名文官,将三王多年来违法乱纪的证据一一奏写上陈。神宗似乎是失望至极,把案子交给了三司就不再过问。三司不敢怠慢,围绕三王的调查迅速展开,这场荒唐了多年的三王之乱才算正式结束。
但神宗的皇子只剩下了两个。年长一些的景王早两年躲到山里去了,是个避世的性子,担不了大任。只剩一个靠装傻充愣混着活过来的宋子绍,会装傻充愣也是本事,神宗这么想着就把储君的位子给了他。
三王之乱不仅祸害了文康太子,也自上而下地带动了混乱的风气,那几年甚至地方小官也敢仗着自己参与了其中一王的势力去祸害百姓。若是那时有外敌攻打大昆,说不准大昆能就此灭国了。
有此珠玉在前,而定王可以说是这代宗室子弟中的翘楚,又手握实权代行天子之令,这让老臣们很难不提防他。
宋连奕也是个聪明人,明白大家都是为了朝局稳定,不愿意和他们起冲突,始终敬人三分。老臣们再厚起脸皮要和他对着干那也是体面的读书人,不好撕破脸。于是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无甚大风大浪地过了三年,而他在重重阻力下竟也把自己想做的事都做了。
要说宋连奕都做了什么,怎么看都是些利民的小事,一件件琐碎地下发,没在朝堂中惊起半点风浪。
在他自己的设想下,这四年就要这么平静又充实地过去了。
但在至佑二年冬天,小皇帝开始自己批阅奏章的时候,一个随时可能被掐灭的火苗,居然从百里开外的小城易山县忽地烧到了岷都。
易山县不大,坐落在江州边缘,位于三州的中心。路过的旅客众多,主街几乎开满了酒楼旅店,每年的征税录里头易山都能排在前十。
富县大多颇有油水可捞,易山县也不例外。
把事情直捅御史台的人名叫柏枨,是永正七年的进士出身,就任易山县的知县不到三年。据他交待,三年前他刚到任就被人秘密联系,用他母亲的性命和翻倍的债务威胁他替他们贪污敛财,三年来累计的金额高达二百六十万两白银。
易山县一年的税赋不过一百万两,也就是说易山百姓每年除了缴纳税金,还要被剥削近乎等同于税金的钱财。
而他指认这件事的幕后主使是当朝大员——吏部尚书刘应和户部侍郎张济材。
柏枨同时还提交了记录得足够精细的账本和往来书信作为证据。
此事一露消息,言官们锻炼了多年的口舌连夜活跃了起来,丰富的唾沫化为一封封奏疏暴雨似的砸向皇帝的桌案,纷纷要求彻查此事。
话说人人都觉得当皇帝好,小皇帝本来在定王柳相的熏陶下对未来想的也挺美的,结果尝试亲政没多久,就被小山一样的奏疏彻夜钉死在案前,登时成了霜打的茄子。
定王和柳相翌日清晨进宫与皇帝商讨此事,把案子指给了御史台来办,命他们即刻羁押刘张二人进行审问。
结果不出半月,竟招出跟在刘张二人屁股后面中饱私囊的大小官员一十二人,多年来贪污赃款达一千六百万两,震惊朝野。
因为涉案人员颇多,分布又广,他们决定着御史台联合刑部与大理寺进行三司会审。同时清查其他官员有无贪腐,一经查出,全部从重处罚。
事情像被点燃引线的鞭炮,噼里啪啦炸得贪官污吏滋哇乱叫。但凡动过歪脑筋的,谁也没过好这个年。
贪污不好查,人人都喊冤,还得仔细别把真冤的关进去。三司从上到下调查了半年,至佑三年夏初才有系统的结论。
刘张案六年来贪污金额总计五千万两,涉案官员达五十三人。其中有像柏枨一样被胁迫加入他们阵营的,也有自己起贪念的,根据贪污金额酌情量刑,刑部全都分门别类抄录上呈。
被另外查处的其他官员由御史台负责,也列了名册定刑。只有刘应和张济材因触犯多项律法,且赃款额度巨大,三司因为量刑争论不下,决定上奏圣裁。
宋连奕身上有一股子书卷气,几年的战场杀伐也没为他增添半分厉色,再加上他平常从未有过咄咄逼人之态,导致人人都觉得他挺好说话的。
刘张二人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最坏的结果就是流放了,结果定王出人意料的给他们定了杖杀的结局。另外贪腐人员凡涉及冤案的,也一律处死。
这几年被定王儒雅外表和谦逊语气泡晕了的老臣们这才惊觉,他们的定王爷在某些方面上,其实很不好惹。
一时间贬的贬,罢的罢,死的死,岷都大小官位空出了十四个。
多年的猜忌提防让这帮老臣们条件反射一样的又慌了——空了这么多位置可不得调新的人进来么,定王搞出这么多坑是不是想填上自己的萝卜?
于是他们纷纷开始行动,推选了去年一年颇有政绩的地方官,举荐了一批去年通过殿试的翰林,不过一个月全部上岗,占全了岷都空出来的大部分职位。
等他们忙完一切尘埃落定,准备喝口水歇歇。
宋连奕突然宣布还政给皇帝,并且在第二天就跑路了。
老臣们总是转不过弯的脑子又懵了。
初次见面,你们好。
前面还有一个没写大纲瞎写的废文,所以不知道这个算不算第一篇文...
我写东西很慢...为了尽力保证质量,这篇文应该就是一周两更到三更了...
顺便求个收藏评论(捂脸)
这回花了好长时间写的大纲,但是写的时候还是会改好多东西......
大昆国的制度就是把我知道的各个朝代的东西揉吧揉吧按一个框架,剩下的自己瞎编orz......
楔子改了三四遍,感觉脑子终于转过弯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