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记忆深处的年 ...

  •   快过年了,这祖国的传统的年的情结就又在心头泛滥起来。
      想起我那淮河流域的家乡,此刻,年的味道应该是弥漫了整个村庄,尽显出欢喜的氛围来。
      大概要从腊月二十三说起吧!这一天人们大都开始重视年的到来了,女人们吃过早饭后,来不及脱下围裙,就跑到屋前或房后的自家菜园里;将地头的蒜苗,大葱,芫荽各拔上一大把,然后坐在门前细细的捡择,或许一把丢给靠在山墙根晒暖的男人;自己仍钻进灶房里,忙着那总也忙不完的事。小孩子们早也就放了假,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呼呼啦啦的从村道上跑过,惹得狗儿跟着后边一阵狂吠。
      中午吃过简单的家常便饭,忙碌的时刻就到来了;女人们忙着剁菜,揉面,准备烙火烧。男人们也都不用吩咐的劈起柴火,或者早早就劈好了;但也不能再去山墙根晒暖了,谁也不想快过年了,还被媳妇唠叨来唠叨去的,耳根子不能清静。孩子们心里自然恋着上午没结束的游戏,但他们大都也受了限制,不能四下里乱跑,怕会冲撞了神灵,男孩子尚如此,女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待到半下午的时候,女人们大抵揉好了面团,男人们就引着膛火,一心一意的坐在灶膛前营务膛火。烙火烧也是一项顶要技术的活计,烧火的要会控制,烙馍的要会把握,双方配合的好了,烙出来的火烧才能看着舒心,吃着爽胃。等到火烧全部烙出来,放上几分钟,还要像蒸馍一样放在大锅里蒸熟了。这时候坐了一下午的男人终于可以大方地走出灶屋了,却也不能闲着,匆匆的跑到村北头的小店上,买一捆火纸,回家拿一张大钱,啪啪啪地将火纸打上钱印,便吆喝起儿子或孙子,随着一大群说笑不断的老爷们们涌向村东南的墓群。这个去祭拜的礼节一般是不能有女人出现的,倘若你在路上见到了女人,也不要惊奇,那么她一定是今年刚结婚的新媳妇了,照例第一年她要到墓地认祖的。倘若你有幸能进入到墓地去,你便会看到一些老爷们们训斥着让儿子或孙子跪下叩头的场景了,他们一边看着后代叩头,一边搭眼看着坟头上的枯草,倘若那个儿子或孙子在叩头时那枯草摇动了,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被认为是要顶有出息的一位了。这个便叫做是“望风”既是对老祖先神灵的敬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可就不能单纯把它理解为迷信了。
      完成了神圣的祭拜,天已经擦黑了,就要早早回到家中,不能在外边乱转悠,大人也不可以!家里女人们已经蒸好了火烧并做好了一大锅豆腐汤,就等着男人和孩子回来以后就可以掀锅了。
      男人们领着孩子到家后,便得到女人的指示,将一挂鞭炮挂在门前的树上点着,以敬神灵。这时候,锅便可以掀开了,却仍不能吃,女人们会精心挑出十个中看的火烧,在端上一块插有两根筷子的豆腐,放在堂屋或院子的香案上,点了蜡烛,上了香,叫上儿子祭拜了神灵才可以吃饭。
      这匆忙的腊月二十三就在一片烛光中隐进了黑夜。
      过了二十三,年味便一天浓愈一天,接下来顶重要的就是腊月二十八了。
      你肯定好奇了,那二十三到二十八之间还有那么多天,人们就不做些什么吗?其实,进了腊月以来,人们便每天都在为过年而忙碌了。这期间人们大都打扫卫生,门前屋后堆了一年的杂物要清理,院里屋内要清扫,垂了一年的灰条,长了一年的墙头草,都要趁这个机会好好收拾一下。还要腾出时间来赶他个两三趟集,买了新鲜的蔬菜,待宰的鸡鸭,买了二十八要贴的画画儿,买了纳贺的瓜子糖果,给老老小小们买新衣服,或许今年收成好了也给自己和当家的买了一身衣服,或许省一点自己和当家的仍穿了旧衣服,也是开开心心地过年,全家老少齐赶集,热热闹闹地准备年货。
      就这么忙着忙着到了二十八,常说道“二十八,贴画画儿”,这腊月二十八最重要的就是贴年画了,有字的,有画的,有长的,有短的,有大的,有小的,别看这些个大老爷们虾米大的字只认识一个两个,贴起年画来,可是一点都不含糊。整个贴完以后,那是一家比一家整齐,一家比一家亮堂。
      忙完二十八,二十三蒸的火烧大概吃完了,于是到了二十九这一天,便要忙着蒸上一锅豆包了,这便忙坏了女人们了,男人们却可以聚在一起,仍是靠在墙根,刁着个烟窝,晒着太阳,说着闲话。蒸好了豆包,二十九大抵也就过去了,紧跟着三十就到了,年三十就到了。
      年三十这一天是顶忙的一天,男人们却仍是闲的可以晒晒太阳,聊聊天。女人们就要从早上就开始准备饺子,到了晚上要吃一顿饺子,大年初一早上仍要吃一顿,这可够她们忙得了。洗菜,剁馅,和面,压叶,包饺子,待忙到下午,大概是忙完了,女人们往椅子上一坐,就懒得动了。这时候就到了男人们出场了,他们仍是买了火纸,打上钱,拿着一挂炮,吆喝了儿子或孙子庄重的去祭拜,回来以后仍是先在门前放一挂炮,然后等女人盛了饺子,先摆了香案,拜了神灵,一家人才坐在一起,幸福地吃起了饺子。吃完了饺子要熬年夜,熬到零点,新的一年真正的到来。
      正月初一的早上,人们都起得早。昨夜虽是熬了那么久,人们还是早早的起来,穿上床头的新衣服,女人们早早的去了灶屋里下饺子,接着四面八方响起噼里啪啦的放炮声,男人就也拿了一挂炮,在门前噼里啪啦的放了。女人仍是先盛了饺子,摆上香案,敬了神灵,这才招呼着一家人吃饭。
      吃过了饭,每家就留一个人在家,其余的全家出动,走上街头,先去了本家辈分高的人家,诚挚的祝贺新的一年,不一会本家的兄弟姐妹们就在辈分最高的那家聚齐了,然后大家相互诚挚的祝贺,给对方的小孩压岁钱,最后大家一起出动,到村里各家各户去祝福,去纳福;即喝百家茶,纳百家福,各家也都热情的准备了茶水糖果。大年初一这一天就这样热热闹闹的过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各家各户都要忙着去亲戚家串一串,联络联络感情,这新的一年就完完全全地开始了。
      写到这里,已是期望过年的不行了,在这里,提前祝贺大家,家和万事兴,新年迎新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