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梦靥 ...
-
李幼鸣打心眼里烦透了王勃。恨不得将他马上赶出府去,立刻,马上,一时也不能耽误的那种。
赶出去的理由千奇百怪,任何一个拿出来,都够撵出去一百遍的。譬如……
侍奉李贤早课时趴在桌上瞌睡,口水流了满桌子不算,还再自己眼皮上画了一双黑黝黝的眼珠子。夫子年老昏花,看着满堂里昏昏欲睡的众人,大声呵斥:“你们都醒醒,看看王子安,生来聪慧不说,还勤恳好学,读起书来,眼睛眨都不眨!王子安,你来给大家讲一下,松树的文章特性!”
众人强撑起沉重的眼皮,看向后面的书桌,高高的书堆后一本书卷离了起来,两只呆板的黑眼珠子恨不得瞪了出来,炯炯有神,漫无目的的看着书本。却不站起。
一旁的侍读宇文弱诧异的很,轻轻的推了他一把:“子安!子安!”
这一下把王勃推了个趔趄,慌忙站起身来:“啊?啊?怎么了?”
眼睛一睁,露出真的眼珠子,假的那个瞬间翻到了眼皮里去。模样滑稽,众人“哈哈哈……”笑成了一团。上气不接下气。
李贤回头,正看见这一幕,也情不自禁笑了起来。
王勃一抹脸:“松树?啊,松树清凉,松风高洁,那个,那个,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松树么,松树,对了,松树好,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好树,好树!”
众人顿时鸦雀无声。片刻,议论起来:“为君起松声,真好!难为他怎么想出来的?”“还真是,从未有人这样写过。”
“或许松声飒飒,有催眠功效?”
“哈哈哈哈……”宇文弱笑得捂住肚子打跌,差点掉到桌子下面去。
王勃刚睡醒,惺忪的眼睛又眨了两下,这一眨又露了些端倪。
老夫子眼花,看不真切,觉得有什么不对,走近了来,趴在王勃脸上看了一会子,才发现他长出了四个眼珠子,顿时知道众人在笑什么。火冒三丈,手中戒尺重重扔了过来:“王子安!你给我出去!”
王勃头一偏,戒尺砸到后面书桌上,往外一跳:“我出去,这可是你让我出去的。”
老夫子怒喝:“滚!”
中午时分,众学子一窝蜂的往外跑。这个时分,日头正午,一众年轻力壮的少年,饥肠辘辘,恨不得一张口就能吞下一头牛。
忽然鼻端飘过一缕香味。令人闻之魂醉。
国子监的食材一向清淡,即便是荤菜,也是注重蒸煮,很少有这样扑鼻诱人的烟火气。
似乎还有点焦糊,闻起来,更香了。
众人循着气味走去,松风间,王勃叉着两条硕大的黑鱼来回的翻面。鱼皮微黄,脆焦香甜,油渍渗出来,在树影下,亮晶晶的,上面洒满了细细的盐粒,令人闻之恨不得一口吞下去。
其中一个侍读察觉不对,惊叫一声:“这,这,这哪里来的黑鱼?”
王勃下巴冲翠绿的软杨柳围起来的荷花池一扬:“那里。”
众人皆面面相觑。
荷花池又名孝池。是武后亲自题字在湖边,又云:“此间多乌鳢,母鱼产子体虚,幼仔自行游到母鱼口边,以自身为粮,是为最孝。”
王勃把叉子一伸:“吃么?好香,啧。不够自己去捉。”
众侍读齐刷刷后退了一步。
其中一个不可置信的问他:“王子安,你知不知道,你在吃什么?”
王勃将硕大的鱼身放在自己口边,啃了一口:“知道啊,乌鳢么。“
“那你知不知道,这个,这个是皇后亲口赞许的孝鱼?“
王勃理所应当:“知道啊,母鱼产卵之后,体弱气虚,那小鱼儿就自行游到母亲身边,自己去喂母亲么,。“
众人纷纷点头:“你还知道啊,这鱼塘地乌鳢,是皇后娘娘亲自册封过的!“
王勃吮着舌头,点头:“是的啊,孝顺的鱼儿都喂妈妈了,我吃的是不孝顺的那个。”
……
如此事端,一件,两件,三件……
…………
李幼鸣翻着满桌子一叠夫子的评语,众侍读的日常记录,和贤皇子的一点一滴的起居录。头疼的恨不得戳穿自己的太阳穴。
“王子安,你可真是……人才一枚!”
近一年里,王勃已经被赶出沛王府三次了。
无奈李贤自从那日私自出府又回府后,受了惊吓,经常梦靥缠身,一旦王勃被发落,锁进戒骄堂,李贤半夜三更时分便大声喊着王子安的名字,直挺挺地坐起来。唬得一个府上上上下下提着灯笼去锁着的戒骄堂去寻王勃。
连续寻了两次,王勃烦了,从被子里坐起来,通红着眼睛,瞪着李幼鸣:“李侍郎,你一向喜欢按章程办事,敢问那修撰的职责里,包含了陪皇子睡觉了么?“
这话只是用来刺挠李幼鸣的,王勃一听李贤叫他,那里舍得耽误,披上外袍就往拥桂殿寝室跑
李贤斜靠在床上,口气慌乱,倚着厚厚的香色鹅绒绣花软缎枕,一双手在软榻之上四处乱摸:“王子安呢?王子安呢?”
王勃匆忙赶了过来,心疼的心脏漏风,褪下身上的披风,单腿半跪在床边,紧紧捉住他的双手:“在呢,在呢,在呢……“
他轻轻抚着李贤的背,让他把头靠在自己肩头:“没事了,没事了,又做什么梦了这是?“
李贤轻轻舒出一口气,缓缓躺回玉枕,安稳的阖上眼睛。
李幼鸣再三警告王勃:“老实安分些,老实安分些,老实安分些……“
王勃无奈:“我已经很安分了啊!“
李幼鸣气死了:“你还安分?你嫌自己作妖不够?咋不把天捅个大窟窿呢?“
王勃困怏怏:“太累了,还得扶摇直上九万里……“
春分过后,第二日,武皇后便急匆匆的驾临配王府。
“免了,免了……”
武皇后一摆手,十分的不耐烦:“乱七八糟礼仪学的倒是有模有样,做事没一个靠谱,没得让本宫担忧。你们贤主子呢?”
李贤早已经等候在阶前,一见武皇后就走下台阶,上来搀扶武皇后的臂膊。
武后远远才看了他一眼,顿时怒火攻心:“脸上这是怎么回事?哪来的血痕?”
李贤无奈,稍微用手遮了一下:“哪个多嘴的又去母后面前胡言乱语。”
武后抬手将他的手拨了下来,呵斥:“挡什么?敢弄成这样,还怕人看见?”
二人拾阶而上。
李贤回话说:“也没什么,前几日我带人出宫,遇到了点误会,好在府里的人发觉的早,这会子也没事了,母后不必担心。”
武后冷笑一声,指节轻轻扣着面前宽大平整的青玉几:“李侍郎,你说。”
听到这声冷笑,阶下的李幼鸣无故起了一身冷汗,眉目低垂,一时间心中划过了千万个想法。
武后深恨言不尽,语不实之人。
况且,看此情形,武后很明显已经知晓了这件事。
李贤打断说:“母后……”
武皇后眉毛一竖:“你闭嘴!”
“来人!把贤儿带下去,我先单独审一审咱们这个鸾台侍郎。”
“我倒要看看,大过节的,咱们皇上亲封的沛王府,我一手选的侍郎,都给我弄出了什么幺蛾子。”
李贤难得的有些焦躁悔恨起来。他昨日在家休沐一整天,精神已经恢复的良好,此刻心情却极度不好。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了去,太阳的光线也越来越强烈起来。院中几株高大的海棠微绿,反射出点点斑驳的阳光。
李贤悄悄命人:“快,快去把王勃给我叫过来。”
片刻,王勃迅速的被侍卫带了过来,见李贤面色不善,悄声问他:“殿下?怎么?可是前日的事儿发了?”
李贤重重地点头。
“那不正好,正好趁此机会把那几个无赖重重发落了才好。”
李贤冷冷地看着他:“一会母后若问你起来,你就说前日是在玉兰书院偶遇我,被我带出府的,其他的,什么也别说。”
王勃“嘿”了一声:“让您背锅?这有点不大仗义吧。贤哥儿。”
李贤猛地一推他:“这可不是玩儿的,记清楚了么?”
王勃见他表情严肃异常,知道这事可能没那么简单,遂点了点头:“行行行。回头喝酒算我的。”
过了一会,李幼鸣默默的走了出来。命人道:“王子安呢?皇后娘娘传他。“
王勃走上前去:“李侍郎,你刚刚都说什么了?’
太监夏长庚将浮尘一扬:“修撰大人,皇后娘娘你命您火速进去,您和侍郎大人,等会儿在聊天儿?可好?”
王勃第一次见到武皇后,就是在这样一个疑惑不定的场景下进行的。
“你就是王子安?”
声音犀利,气息极壮。“威仪赫赫”这是王勃脑海中首先蹦出来的四个大字。
“是。”
“本宫听说过你,文章不错,人也长得机灵。”声音平淡,随口几句夸赞,不辨喜怒。
“你不是应该在国子监么?怎么就进到沛王府来了。”
王勃心说:“呵?我怎么知道?”他伏在地上:“臣不知。”
武皇后轻笑:“不知,哎,难怪你不知,连我也不知。”
武皇后又问:“那你跟我说说,那日,你和贤儿都去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王勃正要禀明,:“那日间……“
突然间,李贤闯了进来,重重跪在地上:“母后!这事,这事事关儿臣声誉,请母后先听儿臣禀明。“
李贤一扭头:”都出去!”
武后见李贤眼泪盈眶,心中震惊,遂屏退左右,走下阶来:“你说,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李贤将如何出宫,如何遇到张若质砸小酒馆,如何被逮进安营堂,如何被明一甲等人侮辱,一一说了个明明白白,一字不拉。
武皇后勃然大怒,重重地拍着青玉几:“好大的胆子,反了,反了!安营堂?安营堂就是这么给我大唐安营扎寨的么?“
她脸色阴沉的要滴出水来:“早知如此,我就该早早办了这个老匹夫!“
武皇后重重地在厅内跺着步子:”行了,不必审了,把李幼鸣给我叫进来。马上拟旨!“
“安营堂当差者众人,斩,明一甲,斩,安营堂堂主,谢金阳,玩忽职守,斩,户部张若质,斩,户部尚书于志宁,斩。“
李贤登时惊了:“母后!不可,这,太重了!“
武后轻笑:“户部于志宁是个老狐狸,当初就和韩瑗等人勾勾搭搭,我早就想杀了他。没成想竟落在今日。“
李贤阻止道:“母后,这事安营堂却是大逆不道,但是其中无辜人员众多,不能一概而论啊!“
武后双眉竖了起来:“不杀了,难不成还留着他们祸害人间么?“
“这事就这么定了,沛王殿下微服私访,被安营堂不法分子扣押,危机时分,依然搜出相关人等若干罪证,根据大唐律法,一律处死。至于罪证,让李幼鸣去通知大理寺,抓紧给我定案。“
李贤站了起来:“母后,母后能否容一点时间,重新审理?“
武后亦站了起来:“贤儿,你们兄弟这是怎么了?一个求着我,给萧淑妃的女儿找人家,一个求着我,把乱臣贼子无罪释放?我为了谁?”
“贤儿,这事,事关你的声誉,没法审,也不能审。你听我的,就地结案。莫要夜长梦多。”
“能用之人,定然当留,你既然说,这几天夜间惊寐,那王勃先留着,李幼鸣掌管沛王府多年,一时也无人能替,这二人就罢了。那安营堂隶属户部司,那户部司的主子和韩瑗勾勾搭搭,我也容他么?私扣皇子,视同谋逆!
那乱臣贼子,竟然敢对你如此!你不说还好,你既然说了,那两个贼子我要灭三族。
贤儿,此事不能传出去,这种事情,若是传了出去,谁知掉他们背地里怎么编排?对你,不好。“
武皇后凝视着李贤:“你明白么?”
李贤定定的回望着武皇后,眼神清冽深沉:“母后,儿臣要亲自审他们,那个安营堂,藏污纳垢,儿臣要办他们,需得让他们死个明明白白。“
李贤语气坚定,掷地有声:“他们若是莫名其妙的死了,才是有辱儿臣声誉。一责一罚,儿臣定要依律而行。请母后成全。“
有那么一个瞬间,透过淡淡的时空,武皇后有一点失神,仿佛站在她面前的竟像是当初的太宗皇帝,坚定,果敢,超出旁人的智慧。
就这么一点失神,一向一意孤行的武皇后莫名其妙的点了点头:“罢了,随你吧。“
”对了,最近,你可见过李素节? “
李贤心中一跳,随口答道:“并未。“
武后点了点头:“嗯,他已经回京了,离他远点。“
李贤说:“是。“
安营堂一案涉案一百二三个人,李贤亲自坐镇,命京兆府三天之内将所有人的执事范围,十年内的经手案件查了个底朝天。
果不其然,这是个蛇鼠一窝的肮脏之地,单单收受贿赂,屈打成招,牢中□□,虐杀嫌犯,数年来,共计犯案件大大小小三百余件,不胜枚举,罄竹难书。
经久的污垢烂泥一经阳光曝晒,令人腐败难闻 ,李贤大怒,令京兆府监管,大理寺,户部,刑部,联合铺开,将整个长安城的牢房逐一审查,各个揪了个清晰明白。处死的处死,贬斥的贬斥,杖脊的杖脊。发落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共处死堂主三名,相关执事五十四名,发配一百二十名,杖脊一百之人一百八十名。一时间,日月惨淡,长安城内各处牢营空空落落,以至于到了夏至之时,连巡街执法之人都稀稀落落。
这一举动大快人心,足够百姓津津乐道半年之久。
这次案子牵扯面巨大,审案时间之久,达大唐开国以来为最。武皇后无奈:“这个贤儿,我本以为他心慈面软,认为我判的太重而为之求情,谁知他是嫌我判的太轻。”
李贤说:“儿臣并未有一丝一毫徇私,更无一分一寸滥伤无辜。所有案宗经得起任何人反复审度。”
明一甲已死,其平日里巧取豪夺的财务也尽数充公,家中有一幼弟,终日露宿街头,惴惴不安。这一日,不知听了谁的言语蛊惑,连夜潜逃,隐姓埋名,从长安城一路向南,寻访名师,前往终南山前去学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