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儿女双全 ...
-
张伯华和艳萍发生了一场风花雪夜的浪漫事之后,艳萍已经调到别的工厂,这对做了一次感情游戏的男女,各自回归到了自己人生的位置,他们仿佛是陌生人,井水不犯河水了。张伯华经商失败而归,只得打道回府,重新回到变电所。别看张伯华平时咋咋呼呼的,其实他是个纸老虎外强中干,脸皮挺薄的,他在工友面前抬不起头来,可是他不回工厂上哪去?他又没有本事跳槽,这回死心塌地的当他的电工了,心甘情愿地接受石川的领导。石川是个开拓型的小青年,敢于创新,突破陈规陋习,为了给工人谋福利,他带领电工们,利用业余时间去建筑工地安装线路。干外件工人们都捞着了实惠,因此张伯华改变了对石川的看法,对有经济头脑的石川也佩服不已。
干外件一个月下来,张伯华也能挣个两千多元,他乐不可支。然而烦恼也接踵而来,如今张伯华也不能按时回家,夫妻两人终日忙得晚饭都不能做,照顾东东的起居就成了棘手的问题。东东毕竟是个男孩太淘气,除了看电视就是打游戏机不按时写作业,弄得梅可英焦虑万分也无计可施。
细心的肖雅惠看梅可英心事重重,就给她出谋划策,说:“聪聪现在不是也放假了吗?在学校住着怪孤单寂寞的,让她来照顾东东监督他学习,借这个机会让张伯华感受一下有女儿的好处,时间长了他会慢慢喜欢上聪聪的。按理说,也不能怪张伯华难以接受聪聪,情敌的女儿突然降临到这个三口之家,凭心而论,谁都难以面对。”梅可英恍然大悟,说:“你的意思是让聪聪和张伯华的感情慢慢渗透,让他感受‘小棉袄’的温暖。哎呀,我咋没想到细雨润无声的道理。小肖,要不人都说你秀外慧中呢。我就照你说的试试。”梅可英深知直接让聪聪进入这个家,丈夫不可能接受,比登天都难,她必须搞“迂回战术”。
这天晚上张伯华回家不见东东,原来东东去附近商店的游戏厅玩儿,不多时就把零花钱输个精光。张伯华最讨厌坑人的游戏厅,他把东东逮回来,“你胆子也忒大了,敢花钱去游戏厅混。”他举起皮带就要体罚东东。梅可英一把夺下皮带,恼怒地说:“东东这个年龄正是个讨狗嫌的时候,他耐不住在家的寂寞,能不去寻找乐子。伯华,我打算给东东雇个陪伴兼保姆的人,这一来既能给东东做午饭,又能辅导他学习,只不过一个月得一千元五百元费用。”张伯华心疼钱,犹豫不决地说:“现在雇人太贵了,我一个月才开三千元的工资,咱可雇不起,再说了,我膈应生人上咱家来。”梅可英趁机摆出各种困难,苦着脸说:“现在都是煤气管道,东东不会点火做饭,弄不好再发生火灾咋办?”他说:“要不把东东送奶奶家?”东东哭嚎着,“我不上奶奶家,婶婶可坏了,她偏向哥哥,哥哥总欺负我。”梅可英数落丈夫说:“东东奶奶那么大岁数了,她能照看上蹿下跳的淘小子。再说,她老人家在你弟媳妇家住着,其实也不舒心,你弟媳是个婆婆家家的家庭妇女,爱计较钱财,东东去人家吃住,人家会嫌麻烦,弄不好会把怨气撒在老人家身上。”张伯华感到束手无策,无奈地说:“东东一个人在家,至不定会捅什么篓子,咋办呢?”梅可英皱着眉头,说:“东东这么大的孩子最怕寂寞,要是有人和他一起玩儿,一起写作业,他也不会上游戏厅消费了。孩子接触什么样的人是个大事儿啊。要不古代有个故事叫孟母择邻呢。”
张伯华也担心不懂人间险恶的东东遇到坏人,惆怅满腹地,“老婆,你别卖关子,你说咋办?”她听丈夫把话说到了这份儿上了,就直奔主题了,神情郑重地说: “伯华,恕我直言不讳,聪聪也放假在学校,属于无家可归的状态,天天在寝室学习、弹琴。聪聪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她也很懂事。我想让聪聪陪伴东东度过假期,辅导东东写作业,陪东东玩儿、、、、、、不知你接受不接受聪聪?”他没料到老婆在设法让聪聪进入这个家门,他曾坚决抵制过情敌的女儿融入家中。如今他转念一想;东东是个独生子太孤单,孩子成长过程中,渴望感情的交流与互动,太需要兄弟姐妹了,这是眼下独生子女最缺失的东西,是父母的爱也无法代替的。于是他顺水推舟地,说:“一想林再群那个王八蛋,我恨得咬牙切齿。可是一想聪聪和东东是一个妈生的,他俩毕竟有骨血关系、、、、、、”她趁热打铁地,说:“老公,将来咱俩离开人世了,儿子还有个姐姐照顾他,疼他,咱给东东留下多少财产不如给他一个亲人,他可总比独生子女幸运啊。要不国家咋号召要二胎呢。”他揶揄地说:“老婆,你还恬脸说呢,咱家东东就是名副其实的二胎。你可是有先见之明,让你闺女潜伏在人世多年。如今坏事变成了好事。”她窃喜,只要他不排斥聪聪,她不在乎他的嘲笑挖苦。此刻她明白该以柔克刚,施展女人的温存,嗔怪地:“老公,聪聪将来就是咱俩的贴身小棉袄,东东是个粗心的男孩子,将来娶了媳妇,心都用在媳妇身上。我在医院早已看到了人间百态,老人住院时贴心贴肺照顾父母的全是闺女。儿子马虎大意、对老人没耐心。有的患者深有感触地说,没有闺女的老人太可怜了,连个心里话都无处倾诉。”他此刻斜视了老婆一眼,知道老婆竭力为聪聪走进他家忽悠他,让他吐口答应,他点燃一颗烟,斜靠在沙发上,寻思这件棘手如何处理的抉择。见丈夫沉默不语,这可不是张伯华一贯的风格,梅可英怕丈夫夜长梦多,再反悔,那可就没有机会让聪聪成为家庭一员了。她使劲浑身解数,趁机逗丈夫开心,风趣儿地说:“老公,你没费吹灰之力,捡个闺女应该高兴啊,咱庆贺一下好不好,我现在就给聪聪打手机,让她来咱家,今晚我请客去附近的饭店吃饭。老公,怎么样?”他听后把点燃一半的烟蒂,按到烟缸里,手一指她的鼻子,嗔怪地说:“你这个逼娘们儿,早就给我设下了圈套,狡猾狡猾地、、、、、、”她破天荒地向丈夫撒娇,说:“我老公本性善良,为人正直,老天爷就该让你儿女双全呀。”他说:“你个这娘们儿,为了你闺女,嘴儿都变得比抹蜜还甜了。”他暗自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东东正懒得写作业,他耳朵特尖,一听聪聪姐要来他家,高兴地一蹦老高,“太好了,有聪聪姐陪我玩儿。那帮坏小子谁再欺负我,我就叫聪聪姐揍他个鼻青脸肿。”张伯华太了解东东了,本性懦弱,傻淘,经常遭受野蛮小子的欺负,真得有个姐姐护着他。张伯华看到儿子这么喜欢聪聪,他这个当爹的也无话可说了,再固执地反对聪聪走进家庭里,也有点儿不近人情了,他善良的本性终于显现出了人性的光辉。
梅可英在《山东鲁菜馆》要了一桌美味佳肴,聪聪和东东姐弟相拥而坐,说说笑笑,四口之家给人其乐融融的感觉。临桌子的一位女客人微笑地冲张伯华说:“大哥您夫妻真有福,儿女双全。女儿长的秀气像妈妈,那儿子长得像爸爸高大魁梧,我真羡慕死了。现在孩子多就是财富。你看我和你二位年纪差不多,都四十多岁的人了,想要二胎都不可能了,身体不好没那个精力了。”张伯华羞于向人家解释,女儿不是他亲生的。梅可英殷勤地给丈夫斟酒,微笑地:“老公,谢谢你的宽容大度。聪聪是个知恩图报的孩子,她的性格像我,我相信她将来会孝敬你的。”张伯华干笑着,他心情是五味杂陈,一口把那杯白酒灌下了肚儿,直喝得两眼通红,他醉醺醺地拿起半瓶白酒,她忙抢过来,劝道:“老公,你不能这么喝呀。”她知道他是苦乐参半,心情不爽的,想以酒浇愁而已。
聪聪来到了张伯华家,本来有些腼腆的她,对这个城里的家有点儿陌生、不适应。这天,梅可英把聪聪拉到书房,和声细语地告诉她说:“东东的爸爸就是你的养父,他说话粗声大气,你不要在意。你除了监督东东完成作业还要照顾好他,就像你照顾奶奶一样。聪聪,我知道你想奶奶,有时间妈妈领你去养老院看奶奶好吗?”聪聪默然无语地点点头。聪聪也是个十三岁的孩子了,她明白了妈妈的难处,自己想进入这个家,这个养父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她必须赢得他的好感。从小就伺候奶奶的她,照顾东东对她来说是很轻松的事。梅可英早晨把饭菜做好,放在电饭褒里。中午聪聪给插上电热一下之后端给东东。吃完饭刷碗,擦地。东东贪玩儿懒怠学习,聪聪就监督东东写作业,再陪着东东玩耍。东东有了玩儿伴儿别提多开心了,他在聪聪的辅导下,英语和数学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梅可英把这些发现告诉张伯华,他为儿子的学习进步而高兴,当然明白聪聪起到了家庭教师的作用。
一天傍晚,张伯华因为工友聚会喝酒过多,回家后就呕吐起来,弄得床单一片狼藉,聪聪忙拿来痰盂,轻轻地为他扣背,给他端来水漱口,之后把脏床单拿去洗干净。可是东东嫌爸爸吐的恶心,捂着鼻子跑了。此时的张伯华感受到了儿子的粗心,也享受到了“小棉袄”的温暖,他心里暗想;自己衰老那一天,有个体贴照顾老人的孝顺女儿真好。张伯华态度逐渐改变,再不用冷眼看聪聪了,聪聪用她的智慧赢得了张伯华的好感。那天,张伯华把一沓钱扔给老婆说:“这次干外件活儿,我分了四千多元。聪聪和东东挤在一张床上很不方便。给他俩买张上下两层的木床吧。”
梅可英把丈夫善待聪聪这一切事,高兴地告诉给了肖雅惠。肖雅惠说:“人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时间长了张伯华和聪聪处出了感情,他就会把聪聪当成亲生的闺女看待。”梅可英说:“张伯华看聪聪的书包旧了,昨天给我一百元,他让我给聪聪买个新书包。不管怎么说,这是他接受聪聪的表现。”肖雅惠开玩笑地:“要叫我说张伯华应该感到庆幸,天上掉下来个闺女,等他老了也有人疼他了。”梅可英说:“虽然聪聪生活在清苦的农村,聪聪奶奶是个善良的老人,耳濡目染,聪聪懂得关怀照顾老人。我会领聪聪经常去养老院看她奶奶的。”肖雅惠说:“说白了聪聪这么聪明伶俐还是遗传基因好,你和林再群都是有知识有事业心的人,聪聪将来错不了。说实在的咱俩是无话不谈,将来你让聪聪认林再群这个父亲吗?”梅可英一字一板地说:“我会把聪聪抚养成人的,决不会告诉聪聪,她的父亲是谁,痛苦就让我一个人承受吧,林再群不是个敢于担当的人,何况他有了老婆孩子,要是聪聪介入,他的婚姻就会解体。”肖雅惠说:“聪聪考少年宫的通知下来了吗?”梅可英:“昨天我收到了少年宫雪花艺术团的通知书。聪聪已被录取。我准备把奖金攒起来给聪聪买个古筝。”肖雅惠说:“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压力是挺大的。你给聪聪买古筝缺钱,我把我以前弹的那台古筝,送给聪聪吧。”梅可英感激地:“谢谢你。小肖。”
常言说福无双降,梅可英平添了一个女儿,给她带来了快乐,也给她造成了捉襟见肘的困惑。供两个孩子上学,对于工薪族来说,实在不轻松。在梅可英经济窘迫时,的确肖雅惠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帮梅可英渡过难关。梅可英和肖雅惠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般的亲密无限。梅可英是不懂得音乐的人,她哪知道肖雅惠花了三千多元,为聪聪买了台新的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