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崔彩屏番外 故人旧闻 ...

  •   “银娥,你看这大明宫,怎么还是和以前一模一样呢?”
      她仍是一身桃红色及地襦裙,手中轻摇着金丝勾勒出繁花的团扇,有些慵懒地躺在卧榻之上,伸出细长的手指在清可见底的池水之中,来回撩拨着池面涟漪,引得那锦鲤纷纷在她指缝间游曳。
      一旁的银娥替她拢好了厚重的裘毯,低声叹了句:“太妃还是早些回去,这里风大,莫要受凉了。”
      她的心念陡然间一转,是了,现如今她已经是太妃了。这么掐指算算,都已经是她成为太妃的第七个年头了。
      原来已经过了这么久,久到连他驾崩的情形都不记得了。
      曾几何时,她以为,她对于他是这般的全心全意,甚至不惜一切,只要能陪伴在他的身边。这个世上,必然不会有人比她更爱他了,甚至她沈珍珠都比不上。
      可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在他离开的这七年里,她竟然仍是这般波澜不惊地一日复一日地度过,任凭大明宫的长风染上了鬓角,还是一袭桃红色长衫的模样,伫立在丹凤楼的角楼上,想要在那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再看一眼已经逝去的少年郎。
      宫中之人都知晓,崔太妃喜爱桃红色,那样艳丽地几乎能飞扬而出的颜色,早已和她的年纪身份不符,可是她还是执拗地喜爱着,甚至对镜梳妆的时候,看着明艳的桃红色下已然爬满了细纹苍老的容颜,就像是看着陌生的人影,许久都未曾回转过来。
      她固执地喜爱这明艳的颜色,就像是固执地把当年太液池畔舞剑的少年镌刻在心头,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他飞扬而起的衣袂,他明亮透彻的笑容,都是她那场旧梦里每每回忆起的场景。
      那年她才十四的豆蔻年华,正如早些年的升平一般,是这长安城里最为娇艳的贵族少女。她的姑母是深受宠爱的杨贵妃,她的舅舅是当朝国相,她的母亲是韩国夫人,她的衣衫首饰都是宫里御造,甚至于那些王公贵族里,哪个看到她不得低着头唤一声“崔小姐”。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早已是前尘往事,那时的年少不知愁,那时的不谙世事,都在碌碌的车辙中随风而去了,
      那年她不过是如往日般随母亲进宫向姑母问安,这大明宫里她早就已经逛遍了,也不知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却是听见那太液湖畔不时传来有人喝彩的声音,便是按耐不住好奇,想要上前去看个究竟。姑母向来疼爱她,也不阻挠,便是随了她去了。
      有的时候她也会想,若是没有初见的那一面,是不是后来的种种皆会不同。可是这世间哪里有如果的事,又哪里有可以重走的人生路。
      她到现在还能清晰地想起初见他时的情景,一身白色圆领长袍,高挑的眉眼,明亮的笑容,利落的箭袖上执着的是一把通身浑厚的长剑,在和宫中武士对弈之时,自是步步逼近,仿若胜券在握,全天下尽在他眉眼之中。
      这长安城中的贵族少年,她见过的自是不少,却是从未见过这般天生贵胄带着清冽的儿郎,让她一时间像是被定住般,再移不开双眼。
      她记得那三月初春,太液池畔桃花灼灼,将他的容颜映衬地分外好看,再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分毫。
      再后来她便是胡搅蛮缠扭足了性子,只是为了嫁与他为妻。
      他是广平王,是当今陛下最为宠爱的嫡长孙,而她是当朝最为显赫的杨家的侄女,是众星拱月般的存在,自然只有他们二人最为相配。那时被情爱迷糊了眼,从来看不清权利下明争暗斗的少女,如何知道他娶她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是和杨家的妥协之举,甚至她从头到尾,不过是他用来掩饰的一枚棋子罢了。
      出嫁的那一天,她披上大红色嫁衣,对着铜镜描摹点缀,就算不过是个孺人,那也是达成毕生所愿嫁与他为妻,何况那沈珍珠不过是失了家门的落魄女子,怎们能与她相比?她自信满满,从来不曾怀疑过,这广平王妃必然只能是她,而广平王,必然也只能是她的夫君。
      可是这世间的诸事偏偏就爱事与愿违,她如此不放入眼中的沈珍珠,居然就成了他掌心中的珍宝,处处护着,时时宠着,连日夜里都陪在身畔不肯松开。
      已经是多久了?大概已经算不清了,她一直站在他们身旁,看着他们分分合合,看着他们相爱相守,甚至看着他们死生契别,看着他一个人留在漫漫长夜之中,靠着她的衣衫,依稀入梦而去。
      大约也是这样的一个时节,却是第一次听见大明宫内传来帝后的争执,引得后宫之中压抑地仿佛喘不过气来,却是为了这一年的后宫采选。
      她只是在仙居殿略带诧异,有些不解地挑了挑眉。这些年里,不管前朝后宫如何非议妄言,他们二人仍是如同往日般,甚至连红脸的时候都未有过,却是忽然间由皇后提议进行后宫采选。自然引得龙颜大怒,他便是亲自将皇后禁闭在甘露殿内,足足一个月之后才解了禁锢。
      可是在一个月之后,她再见到他时,却是发现像是忽然间苍老了一般,连着鬓角都染上了白发,虽然仍是那般容貌,神色之间已是带着莫名的哀伤。
      她便明白,她必然已是快撑不住了,才会有采选的念头,想寻个人继续陪在他的身边,好在她走了之后,让他不会一个人那么寂寞。可是这天地之大,芸芸众生之多,偏偏再找不出第二个沈珍珠来,能让他安心放在身边,陪伴一生。
      那年的秋风飒爽而起,吴兴的还在含苞尚未开放的菊花,便络绎不绝快马加鞭地地送进了宫中,他抱着她在延凉殿前,柔声细语地说着什么,宽大的手掌拂过她的脸颊,替已然入睡的她拢去垂下的发丝。
      她的睡颜下带着浅浅的苍白,如同雾霭下的大明宫,沉静而安然,已是沉沉睡去。而他就在她的身畔,摩挲着她的眉眼到唇角,忽然间红了眼眶,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潸然而下。
      唯有清宁殿的老人才知道,自升平公主大婚后,皇后的身体便开始渐渐弱了,听闻是多年前的旧疾复发,这才引得长孙先生和建宁王妃两位国医圣手频频入宫,已是多番调理,也不过是多加延迟而已。
      那一年的飞雪飘扬,她在那样一个沉寂如水的深夜,睡得沉稳而恬静,悄无声息地在他怀里去了,而他就坐在甘露殿的大殿之中,安安静静地抱着她,任凭那么大的积雪堆积在茫茫的宫殿之上,眼神空洞而茫然,像是再看不清任何方向。
      他像是一夜之间就颓然地老去了,那些鲜活的气息随着她的离去,被活生生地剥离带走了,唯有在朝堂之上还能见到帝王的威严,在入了后宫之后看着空无一人的甘露殿,不发一言地沉寂着。
      上元节的那一夜里,在太子和升平离开之后,她看见他一个人,脚步迟缓地踏进清宁殿,在她离开后的这几十个日夜里,第一次踏进曾经恩爱缠绵过的地方,恍如隔世。
      “珍珠?”他有些迟疑地看着面前的人影,像是半晌才反应过来,顿时敛起了神色,带着些许不耐道,“你来这做什么?”
      “殿下。”
      她还是喜欢唤他殿下,就如那年在太液池畔的初见,她满心欢喜地唤着他“广平王殿下”。
      “殿下,若是我能变成和她一样的女子,殿下会不会多看我一眼,与我多说一句话?”她可以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颤抖,“若是我不再像以前一样骄横跋扈,若我不是杨国忠的侄女,那么殿下与我之间,会不会不同?殿下的心里,可会有我一丝一毫的位置?”
      她忽然间就跪倒了下去,伸手去拉那厚重的龙袍的衣角,那日里他待她的神色,他因她而潸然的情景,揪紧在她的心头,像是反复折磨着她,让她挣扎着想要一丝难以企及的幻想。
      “殿下......”
      长久的沉默在大殿内笼罩着,他低沉的声音在上方回荡,重重地压在她的心头:“你走吧,别打扰了她。”
      说着便将龙袍的衣角一抽,向大殿深处缓缓走去,整个人隐没在了寂静的暗夜之中,只余下她一人,在空旷的大殿之上,止不住地泪如雨下,那倾泻而出的泪水,像是为了她自己这注定孤寂的一生,就像那太液池畔的湖水,攥紧在手中终究是握不住般的逝去。
      那一夜之后,他忽然间就倒下了,像是失去了支柱的高山倾然间倒塌,在刚过了上元节的不过几日里,便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他向来舍不得她,舍不得让她去到他不知晓的地方,舍不得让她等得太久,哪怕是黄泉路上,也是要与她并肩而行。
      一时间里,这偌大的大明宫里,只余下她和独孤靖瑶两个先皇的故人,并肩看着白色的帐幔漫天遮地而下,将他们二人的身影掩盖而去。
      他们,终究是在一起了。
      而她们,却是被遗忘在这大明宫里,年复一年,看着花开,看着雪落,听着陈年里那些帝后恩爱的旧闻,慢慢苍老成岁月的模样。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7章 崔彩屏番外 故人旧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