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阴性的美丽哀愁 ...

  •   不知从何时起我养成了一种偏见,即女性作家虽然从不缺乏生花妙笔,但在作品的思想性上始终无法超越男性作家,好比井与天空,河流与海洋的区别。说这话并不是贬低女性作家,而因为女性与男性生理与心理截然不同,视角不同,所关注的层面也不同,天生比男性更泛滥的感性使得做了作家的女子更容易放大自我的精神世界乃至自说自话,与男性相比,女性视野的相对狭隘性注定了再优秀的作品也难登殿堂。自古以来参透女人心的男性作家不在少数,然而反之参透男人心的女性作家却寥寥无几,即使能对男性心理进行准确的揣测,做一番生动的刻画,也难免在细枝末节上露出女性化的马脚。男性掌握话语权的数千年来女性的声音一直微弱,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子打破了男性在各区域的垄断,但文学作品上锋芒始终逊男性作家一筹。好像男戏子扮女子比寻常女子更柔情似水,而唱男角的女戏子始终缺乏阳刚之气,莫非上帝造人那刻起,就赋予了亚当洞察肋骨的能力,而夏娃的出身使之注定无法取代整个亚当?

      以上谬论乃兴至所发,在我读曼斯菲尔德的时候这种感觉越发强烈。作为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曼斯菲尔德的创作也难逃对男性作家模仿的痕迹,譬如她在艺术上深受契诃夫的启发,不设奇局,不求曲折的情节,注重从看似平凡的小处发掘人物情绪的变化,作品色彩鲜明,文笔简洁而流畅,富有诗意。在她以女性为主题的大量作品中解构了几千年文明积累提炼而成的女性角色——妻子、母亲、家庭主妇,试图建立独立的女性人格和价值观,譬如在她最优秀的小说《序曲》一开始,女主人公琳达想从母亲和家庭主妇的角色中逃出来。因此她对家里的几个孩子漠不关心,对家事毫无兴趣,固执地依偎在母亲的卵翼之下以逃避烦心的责任和义务。在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中,妻子总是同丈夫在精神上对立,不合作,甚至远远避开。她的《陌生人》、《启示》、《逃避》、《黑色的便帽》这些作品,女主人公不愿意当妻子。冲突的对象不再是个体贴的人,而是角色本身。《稚气可掬但出于天然》、《陌生人》、《序曲》等作品中,对妻子角色的难以认同成为女主人公有意无意回避性关系的一个理由,这似乎也是曼斯菲尔德现实中婚姻的一种病症。

      但曼斯菲尔德也无奈的意识到,即使学《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在当时的情形下女性也找不到容身之处进而自力更生。曼斯菲尔德缺乏自我毁灭的勇气,因而不得不回到原先的生活中去。在现实的重负和对现实的反叛的双重影响之下,曼斯菲尔德沿着一条逆行的路线,把女性的理想定格在孩子身上。从社会退入家庭,最后又固执地返回孩提时代。以孩子为主人公的作品在其创作中占了相当的比例,如《序曲》、《在海湾》、《花园茶会》、《洋娃娃的房子》、《小姑娘》、《六便士》、《第一次舞会》等家庭系列故事中,孩子的活动在其中占居了重要地位。而孩子们是无性的(或者说性别被淡化的),纯粹的作为人而非社会角色所活着的。但这种对童年的呼唤无法解决现实中女性的困境。相比之下,男性作家似乎更擅长设置社会角色来演绎两性的共同困境。

      也许为了打破这种困境,曼斯菲尔德写了数篇以男性口吻叙述的作品,如《一个坏主意》、《一个已婚男子的独白》、《达芙妮》和《女店主》。但这些小说中随处可见的纤细感觉和趣味始终没有摆脱阴性色彩。曼斯菲尔德作品中反映的孤独与忧愁是属于女性的,阴柔而优美,虽然不足以代言人类全体,也是一曲值得聆听的乐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