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忆昔少年春衫薄 ...
-
一、忆昔少年春衫薄
1
元宵刚过,春寒料峭。夜空繁星点点。
白云山茶庄,难有的宁静。
茶楼包箱里,清幽整洁。空阔的房间面对面坐着二人,一个是女人,一个是男人。
女人叫高春燕,男人叫高小江。
女人秀发如瀑,清丽不可方物。男人眉间微锁,面色沉郁。
高春燕款款起身,伸出纤纤玉手,端起桌上刚烧好的云南普尔,茶水缓缓地注入高小江的茶杯,滚烫的茶水在茶杯里打几个滚,满了。
茶水还在不断地注入,水漫过杯顶,溅落茶几。
“茶满了,春燕。”
茶水仍在注入,高春燕置若罔闻。
“满了,满了。春燕。”高小江欲挡,茶水滴落手上,有一种疼痛弥漫开来。
高春燕盈盈落座。
“满了?”
“满了。”
“痛了?”
“痛了。”
高春燕面色平静,在夜空里,她的眼睛亮过黑夜里的星光。
“你的心如同这一杯茶,满了,如何还记得我?如何还记得高小湖?”
高小江无语。
“你知道痛了?可你知不知道我的伤痛,多少年了,我曾经对你付出多少情感和思念,却始终无法走进你的心里。”高春燕神思幽远,“我好不容易回到了高小湖身边,我想我也应当有我的爱,有我的幸福。”
“我祝福你,也祝福小湖。愿你们百年好合,幸福白头。”
“可是,高小湖现在辗转商海,在阳江几番沉浮。现在最需要的是你的帮助。请了你多少回,可你仍在广州,你可考虑过这个曾经最亲密的伙伴现在的处境。”
“你要容我思考,给我时间。”
“你来或不来,明天要给我答复。”高春燕起身,翩翩而去。
高小江寂寂无语,久久沉思。
他和高小湖已经三年没见面了,可是从去年底以来,特别春节后,高小湖每天都是在深夜打来电话,每次来电都是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絮絮叨叨不停,直到高小江迷迷糊糊睡了才会罢休。
高小湖已经无数次劝说高小江,希望他放弃现在广州公司总经理的高薪工作,回江阳帮他一同创业,哪怕是短期的也好。
每次电话过来,高小江都疲于应付,他不能不接啊,在他生命里,他们不仅是同一个村里一同长大的发小,更因为在高小江最困难的时候,高小湖曾经给予他最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高小江点燃一支香烟,站在高楼的阳台上,静静看着广州街道依旧川流不息的车辆,这些不时反射过来的灯光和偶尔的汽笛声让春寒料峭的夜里更显寂静,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青葱岁月像广州深夜里飞速的车辆毫无遮拦地驶来。
2、
高小江出生在江南省江阳市江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冠子山。冠子山虽是一个小山脉,但它北连巍峨挺拔的武陵山脉,南望浩浩荡荡的洞庭湖,中间是连绵不绝的江阳平原。宽阔的江阳平原春天开满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油菜花,而逶迤的武陵山脉秋天却铺满白茫茫的油茶花。武陵山脉一年四季鲜果不断,洞庭河畔鱼鲜层出不穷,所以冠子山历来被称为宝山福地。
江阳是农耕经济核心地带,世世代代以农业为生,但是这儿却人才辈出,其中尤以冠子山为甚。冠子山以高姓为主,高姓的先祖传说是明朝江西吉安迁过来,明未清初就出了一个大人物,位居朝中上卿。至今这位先人的碑林犹在,整个坟墓占地十亩,碑林森严巍峨,按周天八卦,建太极二仪。主碑高约三米六五,由二十四块块巨大的花岗岩组成,周围依次丛石围绕,远看像一把龙椅稳稳地定在冠子山中。碑文由前清江南总督题词,先祖高公之墓,碑联:文章二代留元气,诗句三唐见雅音。碑主体赋有生平简介,碑身雕狮刻虎,庄严肃穆,栩栩如生,气象森严。
高家人才辈出,特别是在仕途发展人士不少,除高祖以外,历代均有中举的人,还出过武状元,文官更甚。民国时期高家还出了一位异人高三元,高三元本名叫高峰,生下来不到三岁父母就双双去世,由大伯高远收养,却是夜夜嚎啕,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法安宁,大伯高远不堪其苦,本来打算放弃。一日,一周姓老叫化路过,高峰眼睛圆溜溜看着他转,便停止了哭喊。也是合该有缘,这老叫化本来身体颤悠悠地,一看到他,眼睛立即露出慈悲喜舍,竟然目不转睛地望着这孩子转。老伯正愁生计,就将高峰过继这一老头,并给了十斤大米,外加三元大洋,老叫化姓周,过继后更名叫周三元。
二十年后,当高远生计艰难,儿女离去时,周三远却回到高家,这时周三元门下弟子数百人,其间不乏名人异士。周三元回到高家改名叫高三元,这高三元对于四柱八卦特别精通,尤其于风水情有独钟,妙到毫颠,算无遗策,当时二江五省慕名而来的不知其数。其时门庭若市,宾客盈门,名声盖过当时高家所有达官贵人,一时风光无二。据老人们回忆说高三元之所以回家,是因为他深暗其中三昧,尤其对高祖那一块墓地的风水赞不绝口,说是“ 龙吟脉脉,松柏森森。北枕冠山孤峰,阳水带其腰;南对武陵,洞庭江波润其足,可谓水风宝地,泽被后世,光照千古”。
按他的说法高家之所以能人才辈出,全是仰仗这一块风水宝地。高三元回来后,就对高祖的坟墓拆巨资进行重修,并请当时江南省的军阀巨头,也是出自高家院的高澜亲自作序写了墓志铭,此工程合计花费十万大元,才有现在的恢宏的气象。高三元去世后,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势,那些阴阳八卦,诸子百家,佛道经论也渐渐凋零,现在高三元的高足高天精研佛学,结庐冠山寺,闭门读书,经年与油茶花为伴,与清风明月为伍,不再开关谈经说法了。
到了高小江这一代,高家仍是人才济济,每一届高考都有考上重点大学的。当时在任的主要领导在各省重要岗位的就有三个,一个是江南省的农业厅长高山,一个江北省的公安厅长高清,一个是江东省的高等人民法院长高尚。高小湖家属有一个堂哥高风不到四十岁,就已经是江阳市的市长,属于年轻一代的楷模。
高小江并不是高家他们这一代人中佼佼者,但他却是少年有成,十三岁就在当时中国名噪一时的小学刊物《小溪流》、《萌芽》等发表文章。在江南省数学,语文大赛中包揽连续三届第一名,当时整个高家以为他又会是一个高家院领一时风骚人物,那知道高考时因突发疾病,误了语文和数学考试,最后因一分之差而名落孙山。而当时比他成绩相距甚远的高小湖,高小洋,高小海全部过关斩将,一一跳出了农门,进入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他们四个是高家村全村二千多人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名字看起来好相似,却不是同一宗人,而且还不是一个组的。
高小江与高小湖关系自小就很好,他们二家都是高家大院最穷的,也许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小江、高小湖因贫困而成至友。高小洋少有成府,但性格比较孤癖,不怎么合群。高小海父母都是工人,家里条件好,为人也很大方,从小就特别爱交际,口若悬河,而且幽默搞笑,所以年纪轻轻身边就有一帮子跟随者。
高家院地处平原和大山相接处,是农耕经济的主产区,经济十分落后。那时国家还没有计划生育,高小江家兄弟姐妹九人,父母都在务农,而且他父亲身体还不好,所以家道更加艰难,小时经常吃不饱,衣服也是一年一换。但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却非常顽强,他们急需改变自己的命运,渴望得到人生的飞跃,而读书和当兵是当时跳出农门的不二法门。
落榜后的高小江心如死灰,闭门不出,什么人也不见。他的落差太大,他没有想到自己成绩这么好,会考出这样的结果,他的目标一直都是清华北大。多少次在梦中他带着阳江浓郁的水土走进清华园,在水木清华翻阅着沾满岁月尘香的书卷,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飞翱翔。然而九个孩子的家庭不允许他有一次哪怕是一毫米的失误,为了他能读完高中,父亲的背已经再也挺拨不起来,下面还有弟弟和妹妹,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要求年迈的父母为他做出怎样的让步,他知道他的父母也再也没有这样的能力,而且这个时候家庭需要他的回报和支持。
如果没有高小湖,高小江也许只能在冠子山春种秋收一辈子。三个月后,进入广州中山大学读书的高小湖,动用自己上学时亲朋好友资助的钱,借给了他1000元。并且说服他来到广州,在广州的一条小街上,喝完第三瓶珠江啤酒后,高小湖终于开口了:
“英雄不问出身,将相本无种,怕的是你自己本来就不是个种。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这对那些没有考上大学和当兵的不幸学子打开了另一条门,这个世上并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是因为你心中那条门都关了,连走出去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可以看得到门外锦绣的前程。如果你还有梦,还有一腔热血,你自己就站起来,去打开你心中的那一扇关闭的门。”
高小江望着高小湖,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眼睛静静望着高小湖,脸上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了几个轮回。
高小湖知道,高小江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灵魂,只好放低声音:“小江,你现在可以在我这儿临时借住,大学里管得不是很严,没人知道,二个人挤挤就过去了,这如同人生。你可以一面打工,一面在中山大学报考成人或夜大班,然后再考研。我们广州的一个领导说了,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不要再犹豫了。”
高小江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他知道只要退一步,他的人生从此不会再有未来,他的家庭也没有让他有回头望一望着的机会。
七年后,当读完研究生的高小湖大学毕业分配到江阳市政策研究室的时候,高小江已是南方一报业集团的新闻部负责人了。高小江完成从企业搬运工、仓库保管员、销售经理、报媒记者的华丽转型,成为国内强势媒体的中坚力量,他的文字的已经在全国各大报业占据重要版面。
高小湖毕业时候,高小江曾在广州当时最负盛名的五星级酒店广州花园大酒店请客,包括来广州出差的高小海和高小洋。
让高小湖意外的是当他打开包厢的时候,首先迎接他的不是高小江,而是高家院的校花高春燕。当娉娉婷婷,风情万种的高春燕开门的时候,高小湖怎么也想不到那让认人一望就血脉喷张,心跳加快,呼吸紧张,不可仰望般美丽的人就是自己一直以来念念不忘,魂牵梦萦的高春燕。
高春燕还是高小江的助理,这是他们吃饭时候,高小江向他们哥仨介绍的。同来还有一个是高小江请来的客人——张晓琴,张晓琴是高小江参加工作后来读MBA时的同班同学。张晓琴不是让人一看就惊艳的那一种女人,但只要细细端详下去就觉得别有一种独特沉静的的韵味。如果说高春燕是惊艳妩媚的女神,那么张晓琴就是温婉闲静的天使。张晓琴一见就让人产生一种欲见还休的距离的美,而高春燕一见就让男人产生澎湃和征服的欲望。高小湖明显感觉高小江对张晓琴保持一种尊贵佳宾般的距离,说话时也好像小心翼翼的。而和高春燕聊天说话时却行云流水,举止言笑之间顾盼生辉,打情骂俏如风行水上。高小湖表面平静如水,心中却暗暗涌动一种莫名酸楚和伤痛,他不知道这一种酸楚伤痛具体是什么,但已经在心灵中埋藏多少年,他从来不敢去触摸,哪怕是回眸一望都有一种隐隐的沉痛。都说时间是一把刀,可以磨平岁月里任何记忆和伤痛,直到今天才发现,有一种记忆和情感已经植入生命深处,如形附影,至死方休。
高小江一改昔日沉郁的风格,在包厢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和高小海二人高谈阔论,挥洒自如。高小海自小能说会道,诙谐幽默,又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可是今天在高小江面前却显得捉襟见肘,满腹才华使展不出来。看到高小江春风得意的样子,几轮过后,高小海接过话题,站起来,一脸神秘的站到高小湖面前:“今天遇到个富二代,显摆说自己是什么集团公司的接班人,将来要继承公司的事业。我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一个集团公司的事业能有多大?我上小学生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说我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我对谁也没有说,虽然现在还没有人来跟我谈具体的事情,我仍然相信老师没有骗我,我还默默地坚持等待,从不气馁。今天哥们聚会,不是外人。我才和大家透露一下。”说完大家笑成一团。
转过身来,高小海恭恭敬敬走向高小江:“小江,刚才开个玩笑,不过我真的很佩服你。小时候,你一直是我们四个人中成绩最好的一个,但是高考时,命运向你开了一个玩笑。我看这个玩笑开得好,开出我们高家院一个传说,开出小江的另一片灿烂的人生,小弟一生难得人前低头,对小江兄却是高山仰止,小弟先喝为敬!”说完,端起大杯,倒了满满一杯酒,一口饮尽。也正是这一次开启了高小海后面辉煌的人生历程,只有高小洋那时面色平静如昔,他就像一面大海,谁也看不清他的心海到底是波涛汹涌还是波澜不惊。
酒后的高小江面色潮红,说话有点结巴:“小湖,留在广州吧。为什么一定要回到江南省阳江市那么落后的地方,以兄弟之材,岂不辜负平生所学?”高小海和高小洋也有同感,那时高小海大学毕业已是江南省长江市粮食局经营服务中心的经理了,高小洋则分配到江东省的农资公司任财务科长。
然而高小湖的回答大出他们的意料:“七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今天见面,看到三位少时伙伴都事业有成,我很高兴。我也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曾经我也有着和三位一样的梦想,我希望能走出那一片平原,走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所谓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高小湖停了一下,看着他们三位好友,然后又抬起头,目光深遂,仿佛看到很远很远地方:
“ 但是我觉得,人的一生很短,我想做一点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做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情。
你们都知道,自从1979年那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空前进步,产业革命迎来真正快速发展的春天。可是这七年,你们每年都回家乡,你们发现我们的那一块肥沃的江阳平原除了一小部分人在外发展创造了财富,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到底改变了多少,我们的农村到底进步了多少,我们的农业到底前进了多少?相对工业革命,我们农业还没有迎来真正的春天。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所作为,是不是可以为家乡的繁荣作一点什么?
我知道你们肯定说非常艰难,是的,我也觉得非常艰难,但是这些事情,总得有人做。中国的工业命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我相信中国的农业革命也总有一天会来临的,我愿意为此努力!”
他说得很庄严和神圣,三个人彼此对望了下,都没吭声,没一个回答,但是高小海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一种敬佩的目光。
这些话在今天,大家也许觉得听起来很正常,但是在上世纪未,一定有人认为高小湖疯了。
3、
高小湖毕业一年后,高小江回老家时,去江阳市政策研究室找他,才知道高小湖做了市长的秘书。高小湖在电话里哈哈大笑:“大作家,荣归故里了,真是蓬壁生辉啊!现在陪市长在下面开会,晚上回不回来?我不知道。我的时间都得听市长的。不过你回来了,我们兄弟一定要见见面,不能走,你要走的话,以后就再也不要回家乡了。房子我已经给你开好了,江阳市最好的宾馆,不管怎么忙,我都会抽时间来看你,兄弟!”
高小江放下电话,感到高小湖说话的语气已经明显少了学生时代的那一种书卷气了,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高小江不能不感叹社会是一个大镕炉,无论怎样的人,一进入后就会迅速镕化。
晚上二点,高小湖敲开高小江的房门,二个人在跑到宾馆的酒吧坐了下来。
“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让亲兄弟你等久了,我不是也没办法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我没有时间,我的时间都是领导的。”
高小江还没开口,高小湖已经说了一大堆话解释。
“高小湖,看你说的!我们之间需要这么多的解释吗?不就是个市长秘书吗,如果当了市长,怎么得了”高小江受高小湖的感染,说起话来也变了调。
高小湖望着高小江,开心大笑,过来紧紧地拥抱了一下。二人端着红酒,接连碰了几杯。高小江隐隐觉得有一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不过,整个晚上高小湖还是很兴奋,也很热情,心中好像有一团火在燃烧,他没有很在意高小江的感觉,或者澎湃的激情完全淹没了高小湖心灵中那一点点敏感。
高小湖筹踌满志,双眼闪烁着光芒。这一年,他的事业发展很顺利,他在政策研究室工作的这一段时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研究的主题是三农,他经常深入农村调研,一年将近二百天时间在田间土地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他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的重视,主管农业的李副省长来阳江开会时,每次都点了他的名字,他因此很快得到江阳市委和市政府的关注,高风市长亲自和市委组织部打招呼,调他进市政府办公厅,作了市长专职秘书,职务也升为副处。高小江知道,虽说是一个副处,但是市长秘书却是许多公务员眼中的香饽饽,和其他部门的副处有着天壤之别。
“江阳是农业大市,市长身边需要我这样的人!”这是高小湖离开时说的话,他一面接着市长电话,一面和高小江告别:
“对不起,小江,真的对不起,时间太紧。招待不好,要不明天我安排,还有其他的同学,一起请过来”
“谢谢,我也没有时间了,要回公司上班。”高小江谢绝了他的盛情,高小江没有来得及告诉高小湖,一家广告策划公司已聘任他担任总经理。不过看到高小湖进步这么快,他心里为自己这个少年伙伴感到由衷的高兴。
高小江回去后不久,高春燕就找来了。
4
高春燕是来辞职的。她要回家乡发展,她的调令都来了,江阳市委宣传部。高小江拿着她的辞职报告,默默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一个月后也要去广告公司上班了。五年的时光在他最好的年华遇到人生最好的伙伴,但是这一切都将过去。
高小江轻轻地拥抱她,什么也没有说,冬日里不知谁的泪掉在脸上,温热而稠密,风一过很快就冷了。
高春燕知道,此刻她们的情感已结束,她必须走出这个伤心的地方,有一些伤痛埋在深处,无法自拨,除了交给时间,她无能为力。
她独自跨上北上的列车,回头一望,在川流不息的人群,没有她期待的身影出现。她再次感到绝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可是那一刻,那些前尘往事,仍是和北上的列车一样呼啸而过。
高春燕1米65的身高,拥有魔鬼般身材,天使样的面孔,江阳所有的美丽好像都给予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高春燕一直是高家院甚至江阳县最美丽的女人,从小学到高中,没有女孩能和高春燕比美丽。可是美丽的女人大多读书不行,不是她们不努力,而是围绕身边的男人太多了。高小海曾经说过“:美丽的女人一定聪明,因为她身边围绕着太多的优秀男人。”高春燕家里条件也很好,她是高家大院最富有的家庭之一,父亲是广州市一个重要部门的领导,每次回江阳,到她家来的造访政府各级部门领导干部络绎不绝。
因此高考落榜对她没有任何影响,当高小江还在广州做搬运工的时候,高春燕就已到了南方这一报业集团上班了,所有报业集团工作人员都面临加班的情况,她没有。她负责人事后勤方面的工作,十分轻松。
可是谁也想不到,高春燕心里最看中的人却是高小江,因为从小学到高中,高家院成绩最优秀的是高小江,高小江十三岁写诗出名,高中时已经发表上百篇的小说,他写的小说大多缠绵绯恻,整篇文章有一种悲凉的忧伤和疼痛,那一种绝世的虐恋和史诗般的忧郁,让高春燕沉迷不已。
所以当高小江来报业集团工作的时候,她惊喜不已。高小江本来就有文学方面的天赋,加之高春燕的努力,他在报业集团的发展如鱼得水,五年时间就成为新闻部的负责人,这在报业集团也是少有的。
高春燕本来是人资部的负责人,但为了和高小江在一起,主动要求调到新闻部做高小江的助理,负责新闻部后勤和日常管理工作。凭高春燕长袖善舞的能力以及其强大的人脉背景,轻而易举就成功了。
高春燕明艳美丽,性格外向,是个敢想敢为的人,只要她看中的东西,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为了引起高小江注意,她经过精心策算,每天上班总是来在他的前面一点点,每天高小江一进办公室,就看到她在他办公室给他整理内务,高小江进门一抬头,高春燕就给他妩媚一笑,那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夏季阳江平原灿烂盛开的油菜花。每天吃饭的时候也安排二人一起,外面采访或者开会总是恰恰一路,她美丽妩媚的外表,笑奤如春的谈吐让高小江的工作进展如鱼得水。
高小江对他很尊重,可以和她无话不谈,也可以和她打情骂俏,但是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高春燕曾经创造了很多她们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她约他去大剧院看电影,特别选择恐怖片,每次到了关健的镜头,总是特意往他怀中扑过去,高小江一次次的抱着她,却从来不敢有过非份之想。周末一有机会就邀请他去白云山玩,选的不是晴空万里的天气,总是精心挑的是雨天,每次下雨的时候,她总是故意忘记带伞,撒娇带嗔地依偎在他的身边。每次高小江哪怕全身湿透,但仍和她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不但没有让高春燕感到失望,更坚定她追求的信心,如果一个男人经不起任何诱惑,那一定是一个不可靠的男人。有次她特意安排二人去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采访,采访前,她将所有的司机都安排出去,最后只有她们二人一同出发,那时高小江还不会开车,高春燕笑着说:“小江,没办法。只有我自己委屈一下,亲自己陪领导出发。”
“不敢当,春姑娘,要你这样的美女亲驾,如何担当得起!”春姑娘是高春燕的小名,只有他们二人在一起时才叫的。
“如果你觉得欠得太多,无法报答我的大恩,我可以将就一点,那你就以身相许吧!”高春燕上车时,眼睛看看高小江,一脸春波荡漾,风情万种。
高小江心里只有苦笑,借故拿起手机打电话,没有接她的话,更没有去看她的眼睛,他的心里清楚,有一种风景虽然很美,甚至心神向往,却只有远远地观望,如同天边那一轮明月。
他们返回时已经很晚,在半路中,车子突然失火,几次点火都没有打起来。
“这么晚了,今天是走不了了,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来我们只有在车上过夜了。”高春燕说
“莫慌,看看,路上有没有车来。也许别人会修得好。”高小江说话时心里有点莫名的慌乱,也有点紧张。
“那么我们下去走走看,坐了一天车了,有点累了”,高春燕说,“小江,你陪陪我,荒山野岭地,我有点怕。”
他们并排走在乡间的山路上,远远地可以看见一些灯光,黑暗里不时有不知名的飞鸟掠过,夜色里,四旷寂静,很容易点燃人类心中的某一种情感和渴望。
山风吹来,有一点儿冷,高春燕白天只穿一套轻薄如纱的白色长裙。一边走一边慢慢地靠近高小江。广东的白天天气温度较高,原来是准备赶回的,他也穿了一件白色的上衣。出于一种本能的关怀,高小江轻轻揽她入怀。
那一种男性的温暖迅速在高春燕身上迷漫开来,她本能地搂紧了他的腰,另一种男性的气味如同潮水般在她身上涌动,她感觉到甜蜜而眩晕,幸福而慌乱。那一瞬间,天旋地转,她什么也不记得了,有一种欲望如同黑暗一样笼罩一切。她的手如同铁筑一样紧紧地包围绕着他,直到他感觉到疼痛,她如同掉进深海里绝望的落水者,仿佛一种求生的欲望和本能促使她奋不顾身,她灼热的嘴覆盖他的唇上。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她没有想到,爱原来是这样幸福而甜蜜,那一刻天地万物不复存在,这一刻就是永恒,哪怕身后天翻地覆,永不超生。
高小江不知所措,那一刻,他又担惊害怕又觉得眩晕,他全身一时如同烈火焚烧,一时又感觉到未日来临,五脏六腑冰凉。突然他的脑海浮现那一张温婉而恬静的眼晴,一种羞涩而清丽的笑容。他突然变得异常地温柔和缠绵,呼吸急促,“晓琴,....”
被幸福包围得不知所措的高春燕,突然清醒,有一种伤心铺天盖地而来,她挣扎着脱离高小江怀抱,怒火接着如同海啸般爆发,一记耳光重重地打在高小江的脸上。
她落荒而逃,跑到车上,发动小车,飞驰而去,留下高小江孤零零在夜色里。
第二天上班时,高小江一走进办公室,他看到的仍是她如昔日春水般的眼睛,油菜花灿烂的笑容,高小江租车回来的,那路上的车并不少,她所做的一切他明白,他的心里只有感激和渐愧。
高春燕给他上茶的时候,高小江有点不好意思,语气特别的小心和温柔。
“春燕,昨天,那事,真的对不起,我,”他有点语无伦次。
“没关系,我不会轻易放弃的。你知道我一向愈挫愈勇!”高春燕抬头望着他,眼睛宁静而璀璨。
8月1号是高春燕的生日,她今天25岁了。高春燕走进高小江的办公室:“小江,今天晚上无论你多忙,你都要陪我。”高春燕想作最后一搏,她已经等了五年了,五年太久了,消耗了她太多的努力和等待,她想无论怎样的爱情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哪怕掉下万丈深渊,从此一劫不复。
“怎么了,春燕?有什么事?”
“今天我25岁生日,我谢绝了所有亲朋好友,只要你陪我。”
高小江什么也没有说,静静看了她一眼,久久沉吟,然后郑重地点点头,高小江是聪明人,他不是柳下惠,而且正青春年少,他明白她的心意。
约会的地点是高春燕自己家中,房子她爸给置的,广州最好的地段,最青春时尚的装饰。烛光满地,心字型玫瑰开满整过大厅。桌子上是二个人平时最爱的小吃,葡萄酒散发浓郁的芬芳。
高春燕换了一身时尚而透明的睡衣,隐隐可看见青山绿水,高春燕所有的美丽都在此刻华丽登场。细长如春葱的手指,雪白如凝脂般的肌肤,亮丽如星光般的眼睛,修长如瀑布的秀发,巍峨而饱满的胸部,所有这些如果是个男人都会沉迷而叹为观止。
二个人都喝了很多酒,三瓶拉菲见底。高春燕伏在小江的胸前,泪流满面,她本是孤注一掷,五年来他日夜梦想的就是和这一个人能在一起,她今天本来就是准备为他开放自己所有的美丽和灿烂,她已经等得太久,她的思想每天念念不忘的都是小江,小江、小江,每次新闻部开会,高小江在会上讲什么,她一个字也没有记下,她的会议本里写满意了二个字——小江。
“小江,佛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佛又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可换来今生一次擦肩而过。二十年了,我等了你多么久,这五年来我又陪伴你多少次。二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无时无刻地不在想你。我想你就是一块顽石也要点头,但是我万万没料到,我对你付出这么多,你对我的只有感谢。如果岁月可以重来,我希望我从来也没有遇到过你,我想就算是路边相隔的二棵树,相望二十年,有风的时候,它们也有相互依偎的日子。”
高小江轻轻的搂着她,任她的泪水磅礴而出。他已经告诉他,自己一直只将她当作小妹,当作一个不敢仰望的女神,她就是他心中的观世音,他心中膜拜的佛。他连一点这样的奢望都不敢想,他只要一想就会觉得是一种侮辱,他一向觉得自己都不敢高攀。今天他终于将这一想法全盘告诉他了,他只希望她仍能帮助他,照顾他。
“我知道,你心中只有张晓琴。可是我哪一点比不上她。”
“不是,也许她哪一样也比不上你。但我和张晓琴就像冬天里的二片树叶,互相依偎取暖。而你是太阳,你可以给予我更多的阳光和温暖,而我永远也不可能直抵太阳而去,否则就会灼热而死。”
“这一夜,你就好好让我靠靠,过了今夜,我也许就可以再也不想你了。”
太阳升起的时候,高小江将高春燕扶到床上休息,轻轻地给她盖上毛毯。他从疲惫中站起来,悄悄地关上门。
她离开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那一个25岁生日的夜晚有一个人比她更痛苦,以至后来高小江整个人生都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