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通商 ...

  •   往后的几日里,念清又陆陆续续推出了些小的任务,比如给军中将士缝补衣物之类的小活,以照顾城中的男子和老人,小孩。还有个比较特殊的任务,淮南男子皆擅长刺绣,所绣的两面绣在前朝一直是贡品。从公库里掏出来的绫罗绸缎,华美的丝线,都做了锦云男子手下的绣品。等过几日,母皇那里若是批了自己提出的与朱华扩大商贸的提议,这些绣品便是派上用场的大时候了。三殿下一来,原本民不聊生的锦云,突然变成了只要肯做事就有饭吃的好局面,那有幸与殿下说过话的,更觉得三殿下和善亲民,念清在锦云的民望越来越高。
      陈三在三日的努力后,终于招齐了三皇女府邸的领导班子。她很聪明的要各个领导班子去招她们各自的下属,顺便另派了几个靠得住的审核。这样一来任务大大减轻了不少。买进府里的小厮,多是四年的短期活契,她还是记得,自己终是要回京的,京中还有等着她的母皇父后,还有姐姐。不过此次陈三的确展露出了她的才华,孺子可教也。于是,念清决定,就用陈三做管家了。问到要签活契死契的时候,陈三非常坚决,一口就签了死契。于是,念清顺便给她起了名字,慕淮。这样,以后不管在哪儿,都能始终记得,自己来自哪里。
      就这么过了大半月,十月马上要进入下旬的时候,母皇终于批复了她的折子。回信很短,只匆匆复了准,还带来一张短短的合约,取了与朱华国相邻的姚州境内,一个小小的边镇,改名为熙城,想要将那里,发展成慕云与朱华通商的窗口。当然,由于时间仓促,这张合约所具有的效力,仅限熙城。朱华与慕云的商贩只可在熙城境内买卖,再由各自的商贩把买回来的东西带回国内自行销售。母皇的信中还说,以后这等事,便放权于念清,只要不出格,小事便由她决定,待到日后再行上报也可。
      朱华离淮南并不远,派人快马加鞭赶去谈了一场生意,也不过五天便打了个来回。只是一个小小的通商县镇,慕云已有十几年没有向朱华输出过商品,小国又物资匮乏,很容易便谈成了。念清本人当然是走不开的,她一国皇女也没有必要为了这个去自降身份。只让慕淮跟了去,顺道谈成了棉花买绣品的生意。没错,正是前段时间以工代赈,动员男子们做的绣品。棉花只是半成品,用来换丝绣这种高端制品自然不可能以一换一。好在朱华一直做的是棉花出口,本国民众多惯穿麻,冬日穿皮,毛,棉花只用来卖给周边几个小国。为了慕云这单生意,朱华拿出了大部分的库存,最后也只不过换走了一半的绣品。余下的一半绣品,念清使唤着慕淮,又从中取出一半来,多多益善的换了些粮食。
      寒冬终于在十一月的时候准时来临。以工代赈招来的男子们现在已经不绣花了,他们的任务是织布,做冬衣。不管怎么说,终于在十二月来临时,给一万多人都发了衣服。虽然时间紧急,棉衣的样式实在是普通的不值一提,但是念清早就和这些男子说好了,衣服的质量必须有所保证。所有人进行了分组,织布,裁衣,缝制,都有组长负责。每日结束的时候,根据每个人做的质量的好坏,来进行赏罚。一日下来,做得又快又好的,都能拿到一两个铜板,做的不好的,偷工减料发现三次,逐出永不录用。在这种奖励机制下,将士们的冬衣,厚实的放在地上便能站立住。
      粮食已经有很多了,念清却并没有增多以工代赈所发的米面。前段时间她送了一批古董拿去临省的州县买卖,换了不少钱。所以现在,工作做得好的人,一日下来总能有一两文的结余。念清又去招了一批会做些糕点零食的厨娘和手艺较好的男子,开始在城中售卖小吃。上个月要她们建的院子已经建好了,待到第一批零食摊点准备就绪,念清在大院里划了一块一块的小区域,给这些摊点编号放在里面,没人发一张凭证,写清摊位的号码。第二日,一挂炮竹的声音吵醒了整个锦云,三殿下亲手书写的“东市”的牌匾,就这么挂在了大院的门口。有东市就有西市,说不好还有南市北市,不过是时间问题。东市目前只是随便卖卖小吃,有些玩具,或是男子用的物品,饰物之类的,只要到府衙去办个凭证,便可在东市售卖。官府终究不能把控所有的经济活动,做做划块地这种城市规划方面的东西就很好了。
      说起她的府衙,念清倒是有些心急。什么都可以慢,唯独这办事的人需要先到位啊。淮南的官吏本来就东拼西凑的不甚全,里面还不乏迂腐的书呆子,有没有贪污腐败的都还没查出来,工作很难开展。要换人,最简单的就是开科考试。可眼下不到一月就是新年了,这个时候考科举不是玩笑么。没办法,念清只好先考虑赚钱。只把科考的消息散了出去,明年三月,于锦云城直接举行淮南的州试。要求考生熟读诗书,做得文章以外,还特别加了一条,政试。有意做官者要考察近年来的时事,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若是放弃这一科,便只能做教职,或是官府里的文职。
      当然,提到了教职,念清还给各州县发了文书,来年春试之后,锦云将开官学,官员与学子兼收,既教导四书五经,也教授为官之道。淮南及慕云境内,所有有意的教师,不论年龄都可应聘,待遇从优,唯才是用。
      画好了明年的大饼以后,冬天都已过去了一半。年关将近,新的府衙建成以后,最后一批工人也放了假,各自回家过年。流落在街头本没有房屋的人,也住进了官府建在城郊的面积不大,密集却规划整齐的小屋里。这就要归功于,本着吃饱穿暖就要锻炼身体的精神的赫连逸将军和她手下那一万吃穿不愁的将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