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那些动人心弦的古诗词及其作者 ...
-
诗词是华夏文明古老的符号,有近三千年历史了,同时也是华夏文学艺术的根基。
诗词尤其适合现代人,三言两语就能摄人心魄,浮想翩翩。不像现代散文的长篇大论,啰里啰嗦点缀风月,诉说人情;也不像小品文、杂文唧唧歪歪,讲事实摆道理骂人于无形。写的那么长,谁有心思去品读啊,大家忙着口袋里的钞票,盯着家里家外的颜色,睁开眼为名利,合上眼为睡觉。
得一闲暇,来几句相关的诗词,不用全首,知其一二,既应景又高雅,又不难理解,还轻松动人。一个字,真爽。
小编为朋友们摘选一些掐头去尾、挖重点的经典;本期介绍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可以通俗而简单的理解为“痛苦的呐喊”。如果作者文字修辞的水平稍微下降,这种作品立即就会沦为“无病呻吟”!巅峰代表人物: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等(排名不代表影响力)。
黄庭坚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北宋文学、书法大师,江西诗派的开山之人。除了这首诗小编很难将他和婉约联系起来。也许春夏秋冬四季,最能抒怀的是春天;春来了,脑神经在冬眠里觉醒;春去了,脑神经还在流连……!
秦观
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男女初相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该分手了)
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秦观这伙计据说特别留恋风月场所,但是能把男女交情上升到牛郎织女的境界,不得不服。
欧阳修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大家太熟悉了,“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都有他的名号,只是热衷政治不知是好是坏!个人以为本篇是婉约中的气势作品。虽然也是诉说孤苦中的思念,但想念一个女人的手法比较含蓄。作者在我们宜昌工作过,所以摘录。
李唐后主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李煜的作品留给后人的震撼太多了;男怕入错行的典型代表,假如他是秦观一样的风流公子也许有快活的一生,可惜做了亡国之君;哎,不说了,都是泪……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词。本句名气太大了)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采桑子)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浣溪沙)
纳兰性德是宋以后的独一无二的婉约最高巅峰(王国维语)。这兄弟书法也不得了,他还是康熙的表弟、近身侍卫。可惜去世的早,康熙皇帝着实心疼了一番。
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蝶恋花)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鹧鸪天)
据说晏几道是贾宝玉式的人物,生在富裕家庭,含着金汤匙出生,后来家道中落饱尝辛酸。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小山词》流传千年,历久而弥新。为后世立下不朽丰碑!
本着长话短说的原则,本篇应该结束了。但小编突然想起我的家乡人,诗词的鼻祖——屈原。虽然和婉约毫无关系,仍然坚持摘录一首《渔父》在此,请大家耐心看看!
渔 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gu)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chuo)其醨(li)?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en)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i)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由于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文辞理解需要花点心思。小编认为值得花这个时间,其实也不是特别难以理解。只要稍微用点心!这是一篇非常生动的美文!
从倾诉方式上看,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但思维境界却是一个整体。这种对话式的抒怀和同时代的庄周有异曲同工之妙;屈原和渔父,一个执著、一个旷达,彼此没有说服对方,讨论无果而终;显然是两位智者的碰撞。
也许渔父只是屈原心里的另一个声音。不管是真实的碰撞还是虚构的情节,这种方式在后来的文学艺术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后人怀疑本篇不是屈原所作,咱们普通人不去考虑这些,小编坚信不疑,这是屈原在历经苦难后告诉世人自己是清醒着坚定。从文学角度仰视《渔父》,需要一定的积淀,非专业人士确有难度。但作为诗词的开山祖师,我们至少应该知道他的伟大作品《渔父》!(渔父和渔夫是不同的,对于汉字魅力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