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后记 ...

  •   年初之时重读《日落月升-明史随笔》,有感于建文一朝之事。纵观整个历史,以藩王身份谋反却成功者可说寥寥无几,且建文帝亦并非亡国暴君,身边臣子亦并非皆是亡国之臣,如此成祖因何能得天下,此有感之一。成祖除虏靖边,编纂永乐大典,堪称雄才大略,然而却也残忍暴虐,设厂卫贻害后世,晚年更是穷兵黩武,此人称帝,于国民究竟是利是弊,此有感之二。建文一朝官员,有守节者如方孝孺、铁铉等辈,也有无奈屈从者如平安、盛庸,亦有趋附变节者如解缙、杨士奇,杨士奇等后来却为一代名臣,多有功于社稷,身为臣子如何取舍,此有感之三。联想起某位共和国元帅曾经说过的话:“我是军人,但是我向往和平。”由此想起从前读过的李华《吊古战场文》中对武帝开边之事的评价,想到龚宏先生对唐太宗的评价,使我这个一贯喜欢将军的人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

      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即代表了我本身对于战争矛盾的看法,保家卫国应当切必须,无须讨论,但是侵略战争呢?通过牺牲少部分人为更多的人谋福利无可厚非,但是无定河边的累累白骨,又有几人留下过名姓,那些牺牲者的不幸又如何补偿?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欲望,战争不可避免,但是也必须承认,那些野心勃勃、指点江山之人却是战争的始作俑者和推波助澜之人,对于这样的人,即使有功于民族,又应该如何看待?在上述多种原因下,我写下这样一篇以战争为基调的原创文,探讨我的一些看法。

      这篇文还表达了我对爱情和信仰的理念,在我看来并不是相爱就会有幸福的结局,即使深爱也不能弥补信仰不同所造成的隔膜,即使深爱在与信仰矛盾之时也必须割舍,男人之间的爱情就是这个样子。最终的结局最然无奈凄凉,但是两个人都能坚持各自的主张,确实是最现实也是最好的结局。对于李天佑,徐是对手,是知音,是遗憾,在徐死后他一定会觉得空虚,不过如果他选择为徐而放弃梦想,也同样会失落,因为有所得必然有所失,不能兼得,必然有憾,人生就是如此。对于徐浩清,固执、冥顽不灵,是所有悲剧的根源,从始至终都是不安和忐忑,但实际上虽然有犹豫,有动摇,但是他的信仰和目标从来都是明确的,他坚持自己的主张,不为外物迷惑左右,这样的人生即使结局是悲剧,也是幸福和坦然的。

      文章情节的单一和人物的单薄,是由于个人才思不够而造成的,早在预料之内,所以完结之后纵观全文,基本表达了我的见解,还是可以的,所以即使因冷清而沮丧,也是坚持至终。再者我也热爱我笔下的人物,认为从他们身上展现了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是人生的另一种形式,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惜遗憾的。

      最后感谢能坚持看到现在的各位读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