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招魂亦难再归来(全文完) ...
-
谋反一事以徐浩清被诛告终。李天佑北征决心已定,便从各方面积极准备,同时广开武举,选拔武备人才。建元七年春,以太子李常英监国,吴琳辅政,李常勋、赵宗昌、林玉成随行出兵北征。二月十日,大军出阳宁关,兵甲之雄,车马之盛,旌旗之众,耀于川陆。这次北征历时5个多月,期间虽然有赵宗昌失路遇伏惨败,但是仍然重创金军,梁开国二十余年,西北战局首次倾向梁国。
回京之后李天佑坐罪夺赵宗昌官爵,并将其全家迁往南楚远地。李常勋见谋反一事未能扳倒太子,便私募武士,加紧笼络大臣。这些情况都通过林玉成暗中报告给李天佑,李天佑不动声色,纵任其骄横不法和对太子的打压。建元八年泰山地震,有人进言是上天预警储君之位不稳,请蜀王急赴封地,李常勋照旧以各种理由迁延不肯离开京师,这次李天佑一反常态,勃然大怒,招李常勋前来,列举其数十件不法之事,严词且责。并以株连其亲信多人,其中许尚友被诛全族。凡有上书替其开脱,都以朋党论罪。六月夺蜀王封地,八月贬其为庶人,命其祭守太庙,朝臣始知皇帝心意,蜀王一党遂树倒猢狲散。五年后李常勋郁郁而终。
李天佑勤于政事,或有一事未行,或行之未善,即不寝至旦,更是采用太子提出的政策,恢复和发展农业,组织移民,奖励垦荒。但金戈铁马、挥师拼杀比宫廷生活更适合他,更何况太子政事日趋熟练,由太子监国完全可以放心,于是他他征战的步伐,从未停止,挥师北进,经过几次亲征,彻底击败金兵,使其远遁沙漠,将西北广漠草原并入梁国版图,而梁国也终于成为强极一时的军事帝国。但是这种连续大规模的劳师远征,对人力和物力都造成极大的损失,加深了百姓的重负,使梁国的经济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境地,可是这些都不能动摇李天佑的意志,十几年间五次亲征,终梁数百年,都绝无仅有。
建元二十一年李天佑第五次亲征归来,此时金已无力反击,梁军几乎是无功而返。李天佑命林玉成率大军回京城,自己则去华山封禅,大排水陆道场。深秋肃穆,万物枯黄,满目凋零,西岳之巅,“来兮,来兮”之声,伴着琴音,响彻山谷,久久不绝。
而后李天佑起驾辽远。此时辽远已经不是边境要塞,而变成和西北往来的枢纽,城中布置景物,都不复从前,唯有一座总兵府,屹立如初。
李天佑独坐于总兵府的庭院中,轻敲琴弦。二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同样的庭院,同样的古琴,但是那抚琴之人,却如一抹云烟,飘然逝去,不复再见。那人仿佛知道自己并不想记起他而难过,所以自从离开,即使孤魂千里,也不曾再来。他离开的这十五年间,治国、出征一切依旧,似乎他从来没有在自己生命中出现过一样。但是实际上,真的一样吗?只有自己清楚,自从他离去,内心的空虚就像无底深洞,再也无法填满,即使赢得战争,也是索然无趣。从前的热血和激情,也仿佛随着他一起离去,战争和胜利都不过只是用来填补空虚而以。
徐浩清,徐浩清,朋友故人,苍生百姓,你所在意的,唯独没有你我么?一生情痴,只换来半生寂寞,一人承担,你离去之时,可曾有过些许不舍?还是一如当年走出军帐,毫不犹豫?
他终究还是失去了徐浩清,那弹奏曲乐时风轻云淡的徐浩清,那与敌对阵时出巧计良谋的徐浩清,那品尝美食时率性自然的徐浩清,那困于逆境隐忍坚毅的徐浩清,一幕换过一幕,相识相知相依,却逃不过最终的离别,终究逃不过曲终人散。
风月清朗,谁人同赏;琴箫悦耳,谁人知音,失去了他,纵然坐拥天下,俘获苍生,又能如何!
天下。在失去徐浩清之后,原来他只剩得这个天下。李天佑一拂手划断了所有的琴弦。
一声裂音穿过颇有寒意的秋晚,余韵久久未能散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