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关于朋友 ...
-
过年了,免不了各种朋友聚会,大家普遍感到疲惫,但又都参加的不亦乐乎。在辞海中查找“朋友”一词,得到了一下答案。1.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 2.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 3.特指恋人。我们通常指的应该是第一条所说的人。但现实生活中“朋友”一词却不是这种情况,现实中称之为朋友的你甚至都从来没见过,更无从谈起志同道合和交谊深厚了。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为了区别,在朋友前面加修饰语,如好朋友、一般朋友、老朋友、新朋友等等。有关朋友的典故和话题一直也很多,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今天想说的不是那种好或坏的话题,而是朋友之间除了好和坏以外的东西。
今日和同事聊天,同事感慨的说了一些事情。原来几天前他们高中同学聚会,喝多了。这原本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同事说每次高中同学聚会必然喝的彻底醉了才完,这是有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是和高中同学在一起最放松,因为高中同学目前基本从事着完全不同行业的工作,互相之间不完全了解各自的具体工作情况,所以可以随心所欲的畅谈,也可以说出来工作中的烦恼和困惑,大家也不会觉得矫情,当然酒喝得也就多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喝的酒和平时不一样。实际上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酒量也变得小了,所以平时同事只喝一些像纯生那样的少含酒精含量的,但价格较高的啤酒。但高中同学的层次很复杂,一般不好要求喝这种啤酒,怕一些同学认为显摆和矫情,所以一般喝的都是那种劲很大的普通啤酒。结果可想而知,每次都会酩酊大醉。他说大学同学聚会就不那样,一般酒不会喝的很多,而且你喝什么酒都是随意的,量力而行,甚至喝水都行,没人说你。当然话也不会说的那么肆无忌惮的。因为大学同学基本上从事同一种行业,大家心里都清楚你混得怎么样,所以一般在一起只是简单地小酌一下,聊一聊专业的话题,很少说到其他方面。听同事这么说好像也很有道理。
其实什么时候对大部分人来说同学就是最好的朋友。毕竟共同度过了几年青春岁月,彼此知根知底,相处起来比较放松自在。但同样的同学之间为什么也会出现这样差异的相处方式呢?归根结底人和人相处时不是单纯的看人本身,还有许多人本身以外的许多东西的,如社会地位、金钱、容貌等等。有人觉得用这种方式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而我觉得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实际上人是社会动物,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就必然会带着社会上的一些属性。有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好朋友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原来的好朋友逐渐变得生疏,而原来不太亲近的人可以变得非常亲密。这种情况的发生究其原因一般都是因为两个人的外在的社会属性的改变所引起的,实际上人还是原来的人,只是不能像原来一样相处了。只要想通了这个道理,你就可以坦然的接受这种变化。
有一次大家讨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朋友能借你钱?有人说这个社会一谈到钱就没有朋友了。但也有人说真正的好朋友会出手,当然不会太多,而这时候可以看出谁是好朋友。但是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有些片面。其实这个借不借给你钱不是在于谁把你当真正的朋友,多数时候决定于你自己的社会属性。比如你是一个很有社会地位的人,你可以很轻松的借到比较大的数额。因为你身边的人经济条件一般都会不错,再加上对你的还款能力还是有信心的,所以不会太多的犹豫就会借给你。但如果你是一个属于底层的人,那么你可能一分钱都借不到。原因也是周围的人和你一样都是底层的人,本身就没有什么多余的钱借你,即使有钱对你的还款能力没有信心,所以就不借。当然如果你虽然在底层,但恰巧认识有钱人,如果借的数额不大也有可能借给你,那是因为有钱人来说数额不大,还不还都不会太在意。实际上你扪心自问,如果有人和你借钱你会怎么想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所以说我认为朋友一般都是处于相似社会地位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是离开社会属性的单纯的东西,所以对待朋友时不能单纯的认为是朋友就可以为所欲为,要掌握好度,才能够把很多朋友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