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过年随想 ...

  •   丁酉年春节假期已经进入了尾声,大家又要收拾好心情,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当中去了。春节一周假,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平淡。如果说非要说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这是这一年里陪父母时间最长的一段。虽然现在都住在同一个城市,距离也就是十分钟的车程,但多数时候也就能在周末去看一下他们,一起吃顿饭而已。所以母亲还是比较高兴的,虽然只是聊一聊家常,一起吃吃饭而已。
      母亲是个外向的性格,愿意和人说话,而家里除了母亲之外性格都偏内向,所以基本上大部分都是母亲一个人在说,其他人都是在听,只是偶尔接一下话茬而已。去年母亲曾患过轻微的中风,虽然没留下明显的后遗症,但语言功能仍然受到了一些影响,说话没有以前流利了,也没有以前那么爱说了。所以过年期间我有意无意的找出很多话题和母亲唠,也翻起了很多以前的回忆,其中包括小时候过年的记忆。
      小时候我们住在农村,虽然从记事起记得父母永远都在忙碌,生活却是一样的艰辛。我们穿着补丁的衣服,吃着粗粮,住在土坯房里。那时候最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我们有可能得到一身新衣裳,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东西。
      新衣裳是到供销社扯得布,托村里的裁缝做的,一般要做的大一些,好长个也能穿。随着时代的变化布料也从粗棉布变成了灯芯绒、的确良、迪卡,到上大学时就变成了毛料。这些穿过的衣服当中印象最深的是一条黑色的灯芯绒裤子和一条蓝色的确良裤子。那条灯芯绒裤子是因为穿着走路时因为□□部分摩擦开始有很大的响声,到最后把表面的绒都磨平了也就没有声了。还有一条蓝色的的确良裤子刚穿没几天就摔倒卡出了大窟窿,虽然回到家母亲并没有生气骂我,我自己却心疼的哭了好几场。
      说到吃,那时每到过年前夕,母亲都要忙碌好多天。母亲会蒸上好几锅馒头,还有用各种粮食磨面做的点心,都冻到仓库里,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吃不到的美味。母亲还会用一些粮食做灶糖,做灶糖也是很费功夫和技术的,从准备到熬出糖需要整整一天多,期间需要一刻不停的盯着火,稍有差池就会弄坏,既浪费粮食,又做不出来。过年时一到晚上,将这些食物拿出来围坐在炕上,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享用,这些画面构成了我小时候过年的印象,甜蜜而幸福。
      再长大就是离家读书时回家过年的回忆了。十四岁就离开家到县城读书,而食堂的伙食永远是清汤寡水的,正处于发育期的我整天感觉到饿,只有放假回到家才能吃饱饭。那时回到家母亲总是想办法做出一些可口的饭菜让我吃,总是说“多吃点,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回学校就吃不上了。”开学回校时总是煮几个鸡蛋塞到我的行李中,反复叮嘱出门在外一定要多注意身体。
      这些事情和母亲说起,母亲说“每次看到你瘦一圈回家,我心疼啊!只是家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只能让你安顿吃上热乎饭而已!”
      再后来毕业参加工作在城里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过年就成了回家探望父母的唯一时间。即使是这样去掉来回的路程加上回去后串亲戚朋友的时间,真正陪他们的时间非常有限。几乎是回家当天和离家当天才能和他们在一起,其他时间都不在家。现在想起来真是大大的不应该,只是当时觉得很长时间没见朋友们了,应该好好聚一下,没有想到父母等了一年,就想好好的一起过个年。
      后来随着父母的年龄增加,在农村生活越来月吃力了,就想让父母搬到我所在的城市。开始他们并不同意,说是住习惯了,也不想麻烦我们。可是一年冬天母亲摔出了骨折,父亲一个人没有办法护理,这才同意搬到城市生活。即使搬过来后他们也自己生活,没事很少主动找我们,除非实在是不得已才打电话。但毕竟我们还能时常见面,没有了长途的奔波,也没有了长时间思念和惦记,感觉每年的过年就变得越来越平淡,过年变成了普通日子中的一个假期。
      现在想来实际上对我来说,过年一直是和母亲息息相关的,从母亲那里所获得的感受也就成了我过年的感受。也许很多人的过年记忆应该也都和母亲相关吧。从对母亲深深地依恋到慢慢的离开再回归,这本身就是应该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也是一种对亲情的理解过程。
      现在我的孩子正经历着我所经历过的一些心路,离家几个月,感觉比以前对我们更亲切了。也许人们只有在离开后才能体会到相聚的幸福吧。实际上过年最大的期盼应该是相聚,所以如果能和心爱的人常相聚的话,其实何尝每天都是在过年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