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黄豆神医(续) ...
-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张万利擦抹额头的汗水,坐在床前,右手两指,搭在昏迷公子的脉门之上,手捻着胡须,陷入沉思。
“我儿子的病,你可医得好?”知府夫人关切地问道。
“公子的病并无大碍。我出一良方,包管药到病除。”张万利大大咧咧地说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知府夫人闻言,略宽心。
张万利从随身药箱中取出一把黄豆,放入药钵中,细细地捣碎。
知府大人见状,不解地问道:“张大夫,这些黄豆,有何作用?”
张万利按照昨日白面和尚教他的说辞,回答道:“大人有所不知,莫要小瞧这不起眼的黄豆,医书古籍中,多有对黄豆医用的记载。《本草汇言》中记载--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日用本草》中记载--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本经逢原》中记载---误食毒物,黄大豆生捣研水灌吐,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饮之,又试内痈及臭毒腹痛,并与生黄豆嚼,甜而不恶心者,为上部有痈脓及臭毒发瘀之真候。我看公子脉象,所得病症,非黄豆不能医治也。”
知府大人恍然,称赞道:“先生博学,我儿有救。”
“小人定当全力以赴。”张万利说话间,从袖中取出白面和尚给他的那朵白莲花,趁人不备,丢入药钵中,几下捣个粉碎。抬起头,面露难色说:“若要医治公子的病,倒也不难,只是……”
“只是什么?”知府与夫人一齐追问。
“只是这药引难寻。”张万利一脸的为难。
“什么药引?”
“枣子一般大小的珍珠。”
“这个好办。”夫人头上正带着一只珍珠钗,听了此言,随手取下,递给张万利,“先生看这样大小的珍珠如何?”
“大小倒是合适,只是一颗恐怕不够。”
“先生需要多少颗?”
“恐怕需要十颗。”张万利手托着珍珠钗,心想,即便是知府大人,要去寻十颗如此巨大的珍珠,怕是也不容易吧。
没想到,夫人对身边的丫鬟泰然说道:“小翠,去我的宅子,给先生取二十颗珍珠。”丫鬟领命,不一会儿,用托盘端来二十颗一般大小的珍珠。
“……”张万利无语,取过十颗珍珠,丢入药钵捣碎,倒入半瓶黄酒,搅拌成粘稠状,对知府大人说道:“这些药膏,一半口服,一半涂在公子的肚脐及丹田处。一炷香之后,便见分晓。”
知府大喜,吩咐丫鬟照做。一炷香之后,公子神奇般的苏醒过来。
“来人。”知府大喜过往,一把拉住张万利的手,喜笑颜开地说道:“大排筵席,好好犒劳先生。”
席间,知府大人亲自敬酒,答谢医子之情。三杯酒下肚,张万利有些飘飘然,吹嘘道:“大人,不瞒您说,我出身于中医世家,我的祖辈曾在前朝给蒙古皇帝当过御医,后来,天下大乱,为了避祸,这才举家迁到浮阳城。隐姓埋名,专心务农。我四岁便随父亲学医,妇科,儿科,内科,外科,样样精通。”
知府笑道:“先生原来出身名门,乃是杏林全手,失敬,失敬。敢问先生,在众多科目中,最得意的是哪一个?”
“不瞒大人说,其实在下最得意的科目乃是养生学。”
“说来听听。”知府饶有兴趣地说道。
张万利吃一口菜,说道:“大人可知神医华佗?”
知府笑道:“东汉末年的神医,谁人不知。”
张万利继续问道:“大人可知华佗的两位兄长?”
“这个……”知府迟疑道:“本官不知。”
张万利闻言,面露得意之色,说道:“华佗,字元化,又名旉,沛国谯人,华佗出身中医世家,他的父辈和两位兄长都是医生。
有一次,魏文帝曹丕问华佗:“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是天下有名的医生,究竟谁的医术最高”
华佗回答:“我们三个人的研究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但论医术的高明程度,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是最差的那一个。”
文王十分纳闷,于是再问:“可是,你是全国知名的神医啊他们的名气显然不如你。既然你不如他们,为何最出名”
华佗解释道:“大哥治病主要在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二哥治病,主要是治病于病情发作初起之时,一般人认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一般人都看到我能做大手术,所以,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自然就响遍全国。”
知府手捻胡须,笑吟吟说道:“本官多喝了两杯酒,头脑不清,听不懂先生的意思,还望先生明言赐教。”
张万利正色说道:“大人每日政事繁忙,殚精竭虑,身体必有损耗,年轻时,并无察觉,一旦上了年纪,怕是冷暖自知。”
知府深以为然,感慨道:“先生所言极是,近些日,本官有些腰酸,双目看物模糊,不似从前那么透亮。”
张万利吹嘘道:“我曾祖父一百零八岁仙逝,我祖父过世时一百二十岁,我父亲已经九十六岁高龄了,眼不花,耳不聋,每天能吃一斤米。我自己呢,今年四十有二,每晚房事三次,第二天一点疲惫的感觉都没有。”
“敢问先生,有何养生的秘方?”知府肃然起敬。
“黄豆。”张图利故作神秘地说道。
“小小黄豆,真的有那么神奇吗?”知府大人将信将疑地说道。
“大人有所不知,黄豆乃粮食之祖,即便是神仙,也把黄豆当作仙家法宝。大人没听说撒豆成兵的传说吗?神仙撒的豆子就是黄豆。”张万利一本正经地说道。
“原来如此!”知府大人如获至宝。
张万利将随身携带的黄豆全部留给了知府。知府赏赐他许多银钱。张万利回到家中,开了一家医馆。知府手书“妙手神医”四个大字,相赠与他,张万利将其悬在店头,一进门便能看到。抬高诊费,别的医生出诊一次五钱银子,他却要五两。即使这样,每天医馆前门庭若市,求医者如云。虽是看不好病的患者居多,但是浮阳城的愚民实在是多,张万利的医馆从来不缺病人。
渐渐的,浮阳城的官场流行黄豆养生,后来,城中的有钱人变着法吃黄豆,最后,城中的普通百姓虽知黄豆吃多了会臭屁连天,但是,仍然忍不住四处购买黄豆。没多久,城中粮食铺中的黄豆差不多被买光了,只有昌隆米店的黄豆源源不断,随时都能买到,只是价钱三五个月内翻了数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