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藏药 ...
-
荆轲听过大惊,忙叫小丁细细说来。
原来一行人进入尉县,借住在一家逆旅,一切正常。谁知半夜赵军突然兵围逆旅,说是逆旅里藏着秦国细作。君玉知道讲不出道理,让他们三个顶着,自己去找秦筝,却发现秦筝早已昏死在榻上。四人护着秦筝逃出来,在朋友帮助下找了个小地窖暂时藏身,此时小丁诊脉才发现,秦筝中了剧毒,虽不至于见血封喉,但也绝对撑不过三天。除君玉守着秦筝外,三人连夜探查尉县所有药铺,发现这些药铺竟像约好了一般,配置解药的药材通通断了货。小丁半途觉出不妙,抢在封城之前出了城门,配好解药,却进不了城。
“今天是第几天了?”荆轲问道。
“今晚就到第三天了。”
“解药藏在身上不行吗?”
“解药有一种很奇特的味道,极其浓烈,藏在身上不出一丈距离,寻常人也能闻得出来。所以我才没有办法。”
荆轲沉默着思索一会儿,对小丁道:“我有办法了。解药在哪里?“
小丁带他到了一处无人的茅棚,翻开其中的杂草,一股奇怪的味道立即钻进荆轲的鼻子,虽不难闻,但要想不引起人注意,太难了。
解药是小小一颗药丸,看似不引人注意,此时却愁煞二人。
荆轲指挥小丁把药封进蜡丸,又封进一截半寸长的竹管里。趁着小丁开始忙活,荆轲走出茅棚。
等小丁手里攥着处理好的竹管出来,就见荆轲藏在灌木里,走进一看,却见荆轲拿匕首划开一寸长的伤口,匕首刚刚离体,鲜血流淌。
“你干什么?“小丁惊叫。虽如此,小丁也一瞬间明白,荆轲这是用血腥味掩盖住药味,再怎么惊骇不忍,也知道只有自己粗通医术,到时救得下秦筝荆轲两人。于是心照不宣,把竹管硬挤进伤口,用线粗粗缝起。
日当正中,小丁扶着荆轲,装作一对兄弟,匆忙向城门赶来,假称荆轲打猎受了重伤,来城里求医,守城的搜过身后,放他们进去。小丁正窃喜,忽见又有一群人堵着城门,其中还有几个郎中模样的,又仔细搜了一遍,也不管荆轲痛得几乎断气,血染了半身衣服。小丁这才知晓原来城外的搜查竟也是障眼法,这里面还要细细搜一遍,这样即使侥幸混进来,这时极易被发现,完全没有逃脱的可能。万一自己心存侥幸,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这样一想,更是感激荆轲仗义相助。
城西有一座社神小庙,不知是何时兴建,存在多久,只是战乱频起,小庙渐渐衰败,只有一个聋老头看管。
此时这个聋老头正护在社神前,说什么也不让赵军进来。这赵国兵士进来一通翻找,惹火了老头,直说他们冒犯了社神,兵士解释他又听不到,社神庙前真要乱成一锅粥。
直到一个裨将闻声而至,不由分说就带人硬闯,聋老头直喊“冒犯社神要遭天谴“,也没人把他当回事,但当一人不小心触到神座时,突然钻出一条手腕粗的灰色长蛇,老头养的狗也突然狂吠起来,急于挣脱锁链。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神社外本有一条小水渠,深秋时节,竟响起一片蛙声。异状连连,吓得这人连忙跪下向社神赔罪,那裨将也率人匆匆离去。
等到人声远去,这个一直叫骂的老头突然安静下来,不远处草垛有些许动静,原来是小丁扶着几乎晕倒的荆轲躲在后面,等待这些兵士离去。
因为封城和搜查的缘故,庶民都在家里躲着,所以正午时分街上竟只寥寥数人。老头瞅着四下无人,才招呼小丁二人出来,关了庙门,到神座底下,敲了三下,石板松动,继而从里面打开,露出隐蔽的地窖,地窖口是戒备的乙。
荆轲被送进地窖,强打精神,终于在角落看到黑暗中的毫无知觉的秦筝,强笑一下,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