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咱俩一组吧 ...

  •   综合能力大赛也是每个班级的重头戏,每个班主任尤其重视,而沈舒晓,严振,麦花他们作为班级尖子生,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头戏,自然所有科目都为他们所让步。
      参加综合能力大赛,即使是很优秀的所谓尖子生,要想脱颖而出,亦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长期训练战略自然必不可少,毕竟学校是第一学期中旬才组织的训练,而他们作为高一年级组参赛者,下学期也就是明年开学初就要参赛了,时间屈指可数。
      所以,每天晚自修的时间就成了他们训练的时间了。
      “嗨,沈舒晓,又见面了。”一踏进教室门了,便听见这油腔滑调,沈舒晓便抬起手遮眼住微抿着,强忍笑意的嘴角,回应:“嗯,几天不见,你还是那么自来熟。”
      “好说,好说,不要生疏好吧,隔壁班,都是要一起高考的人,麦花麦花,我哥们,大雁。”洒脱中带着点青春期男孩的稚嫩。
      “好了,老师来了,找位置坐下吧。”严振推推那有点好动的大雁仁兄。
      “那好,你和这位尔雅的沈姑娘一起吧,我和那个冰雪美人坐一起。”麦桦挑了挑眉。
      朝他那个目光望去,的确是一头乌黑雪亮的头发,白皙脸庞,回眸时,确实是冰雪美人没什么错了—面无表情。
      “别管你那什么兄弟了,咱俩坐一起吧。”沈舒晓咧开一口天真烂漫的白牙,热情邀约,确实是想交这个朋友没有错了。
      “好”云淡风轻中透出一股书生意气,透出的是苏东坡书中有的洒脱。
      接下来是带课老师的循例讲述课程,都是一些个常规,直到听那段“同学们,我们综合能力大赛锻炼不是单纯的应试能力,还要是你们的创新思维,你们发觉没有,你们现在所做的题目,很多都是创新得分,所以老师需要你们分组,刚好咱们高一组10人,那两两为一组,给10分钟你们组队,组好名单交上来吧。”
      轰的一声,在沈舒晓脑海里炸开而来,她该和谁一组呢,说真的都不熟。
      许捕捉到沈舒晓些许的迷茫与惊慌吧,严振轻轻拿笔写下了那句“你好,严振”在纸上,顺带着递给了,舒晓,低着头说出了那句:“咱俩一组吧。”
      许是些许的错愕,本以为他会和他的兄弟一组,许是太想交了这位仁兄吧,太优秀的光芒,总想着了解他。
      “好,多多指教”舒晓理了理边角的小碎发,望向他微笑以示友好。
      舒晓,撕下了笔记本的一页,写下了她与她的名字,这是她们相识于青春年华的见证。
      “我交了,咱俩一组了,回头可别被你兄弟抽你。”舒晓扬了扬手上的纸条。
      “没事,他可是幸福着呢。”舒晓随着他的目光望去,果然,搞定了冰雪美人,深情都是洋溢着幸福,那个弯弯眉月眼。
      自定了分组后,沈舒晓和严振似乎就有了一份不成文的约定,难题大家必须互相分享,互相帮助,否则是解决不了的,所以也互相交换了各自的聊天号,还有各自的电话。
      数学课上,舒晓玩弄着她耷拉着小碎发,一边思考着教案上的思考题,脑海里弹出那样一段话:咱俩一组了,战友哦,有什么难题,必须当面解决,想久了就不要那么固执了,一起解决。索性想到那,拿只红笔圈了个大圈,打上问号,用铅笔写着:问战友。微微扬起嘴角。
      晚自修上,舒晓便拿起那张教案,指着编号问严振:“你们班讲到这了吗?我不会,给我指导指导吧。”微咬着笔头,带着些许撒娇的语气命令着严振。
      “我看看。”他无奈一笑,轻轻拿下舒晓的笔头,“別咬笔头了。”
      “嗯,这道题其实只要转换一下形式,再数形结合的方式把图画出来,你就会明朗很多了……”严振指着那串复杂的指数,然后再在他那沓厚厚的草稿本上写下过程。
      沈舒晓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他书写时的姿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书生意气,但每一个紧密相凑的解题步骤却无一不体现着现代人的严谨。16岁的年华遇见这样沉稳而优秀的男孩,朦胧中藏着的是磨灭不掉的欣赏与崇拜。
      就这样因为挨着而好奇,因为彼此优秀而得以有分组一起成为战友,沈舒晓和严振已相识半载了,迎来了高中生涯的第一个寒假,一起在学校备战综合能力赛的日子阶段性结束了。
      期末考结束后的当天,整个高一年级都是一阵狂吼,或许是来自对压力的宣泄。
      校道外都是长长的一排接送孩子们回家的私家车,海城一中作为有名的高考工厂,虽然有着最优秀的生源,但是独立能力却不见得是优秀。
      沈舒晓为避开这接送人流的高峰期,早早的叫爸爸迟些来接她。
      为了避开这人流,也为了犒劳自己辛苦搞定期末考,舒晓从宿舍后门出去,走过通往商业街的小桥,走向经常光顾的当地海城人开的海鲜面店。
      “老板,一碗鲜虾汤面。”娴熟地向点餐口的老板叫道。
      “好嘞,老规矩,随意,帮你加多点酸菜啊。”老板用和蔼的口吻回应着。
      踏进店里,一阵惊异。
      “严振?”望着那个穿着校服的熟悉背影,那个名字竟脱口而出,疾步走向他。
      “你怎么也在这儿吃,不是老行当都不晓得来这里。”沈舒晓惊喜的望着他说。
      “老板的鲜虾面可是招牌,上高中头一个月就知道了。”他放下手中拿着的筷子,拉了拉他身旁的凳子,抽了几张纸巾,擦了擦凳子上几滴油迹,轻轻拍了拍凳子。
      “别站着了,坐吧。”微微咧开嘴角向我一视,那笑容很舒服。
      “怎么还留在学校?爸妈什么时候来接?”沈舒晓一边看向他抓着面条的筷子,一边说。
      “下午吧,我妈,来接。”回应时有着些许的难言般的停顿。沈舒晓亦不好再刨根问底,经历了一小段的沉默。
      直到那句“鲜虾面,同学”才打破了这僵下来的沉默。
      严振递给沈舒晓一双筷子,说:“综合赛老师寒假有布置作业,咱俩还是一组,麦花和你们班陆茵一组了。”
      “噢噢,陆茵,历史课代表,可是陆茵她很安静的,麦桦平时,”沈舒晓顿了顿极尽努力的搜寻避开“吵闹”等诸如此类的词,千辛万苦中终于接上了“就话蛮密的,怎么会跟陆茵组队?”说完顿感些微尴尬,怀揣着此番言论会让严振觉得她有偏见等诸如此类快要溢出皮层的无畏焦虑。
      “哈哈,委屈陆茵了,感谢陆茵拯救我的耳朵这么多年,我认为她习惯了,没事,他们有彼此抗衡的丰富经验,初中就积累起来了,他们呀,初中同学。”严振边拆着包裹着木筷的那层塑封料,一边用他那轻快愉悦的声音来打散着沈舒晓心中那团莫须有的无畏担忧,也感受着他介绍相熟朋友时的真诚,这样的友谊着实艳羡着沈舒晓。
      “真好呀,刚刚看你打趣你兄弟那样,这样的友情太羡煞人了!"
      “还想知道更多他俩的斗争故事吗?估计一下午,以我这讲话的语速吧,一顿鲜虾面的功夫,讲不完呐!一文一武斗智斗勇,欢迎收听啊振电台,为你持续分享...”
      一次期末考完后的避开人流的小憩,一顿鲜虾面的搭伙,沈舒晓和严振彷佛一跃成为了认识多年的好友,彼此流淌着青葱岁月里那股难得的没有伪装的热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