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第二章
      学校右边不远处,天马河畔有个圆玄道观,道观是真道观,高大的老君像矗立在大殿前方,脚下的青牛虎虎生风。此处是本地一个景点,虽无名胜,却也有闲庭信步的去处。尤其是茅厕,颇为古意,六棱雕花的窗花,刷上黄漆。二进院落,大门为一进,茅厕为而进。白花花的墙面,还有竹影低垂。三清殿里供奉三清,有模有样。道观后院僻有菜地,种上常见的瓜果菜蔬,也是都市田园之乐的写照。由此此道观是莘莘学子拍毕业照时的好去处。
      殷宝艳去过几次,近,散步完便回来,不过几步路。听说那道观流传一种说法,去过那道观一次单身三年。
      不少善男信女相信了,一次都未踏进那道观。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个道观游客才不多。殷宝艳倒是不相信的。哪有神仙想方设法阻挡凡人去看她去拜她的呀?这么一想,心安理得地进去闲逛。
      那天下午殷宝艳又去了一次圆玄道观。
      和陈真真说了一大通话后,心里总是放不下。她不相信没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爱情。并不是她想要成为那些凄美故事中的主角,只是固执地认为那种纯粹的爱情一定存在。那种爱情本就象征着美好,理想,是纯粹的结晶,不是现实的烟火气可以侵扰的。
      殷宝艳还有一个痴迷,就是神往佛道。这两个字要拆开来解,即佛家和道家。佛源于印度,传入中原大地后流派众多,大分支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以下再分流派。大乘中有个有名的西藏密宗,因了宗教气息,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干净,在平原人民眼中那里象征净土。周围的人修小乘禅宗的较多。
      她总以为佛教和道教的理念可以指点迷津,足以指导人生。尽管这两家的理念不同,也不妨碍她在其中追寻真理。曾在白炽灯下捧着《心经》和《庄子》细细品读,做得很细致,一个字一个字不放过地品读。笔记本上抄录了许多佛曰这个那个,或是道家经书上记载什么什么,诸如此类。
      只是不懂,还是不懂啊。似是而非,似懂非懂。读完那些东西殷宝艳还是殷宝艳,没有变成大师殷宝艳或是居士殷宝艳,始终不能入道,不免遗憾,烦恼苦闷萦绕心中。
      陈真真读《西方哲学史》,殷宝艳就问她为什么不学习中国的哲学,难道是像有些人说的一样中国无哲学?陈真真是这么说的:“有些人拿西方这些的体系和标准衡量中国哲学,得出中国无哲学这个结论,我是不认同的。
      我尊重我们国家的文化,对于不了解的东西不轻易否定,这才是理智。可是,佛和道都是需要悟性的,悟性对于进入佛和道有重大作用。
      我自认为现在没有那个悟性。你想想庄子那篇《逍遥游》,虽然有翻译,虽然课堂上讲解了庄子的意思,可是扪心自问真的了解《逍遥游》在说什么吗?
      悟性,或许今天没有,明天有。或许今年没有,明年有。总要等到一个有悟性的时候去学习。
      而西方哲学不同,你只要保持作为一个人的理智,用你的理性、逻辑去理解,不管有多少,那总是能学习的。不要被那些被翻译出来的佶屈聱牙的术语给吓到。西方人的哲学需要理智多些的。
      我并没有说两者谁好谁坏,只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已。再多的我也说不出来,只是拙见。”对于陈真真这一想法,殷宝艳是认同的,虽然她不懂哲学,可是陈真真认同了古代的东西,没有厚今薄古,那殷宝艳必须支持。
      回到圆玄道观来。这个道观不小,建筑也是道观样的,更多现代化而已。
      素食馆的素食全是素食,没有挂羊头卖狗肉。
      此时殷宝艳想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供她冥想。那个地方一定要有朱红色的栏杆,要有竹林里的阴凉,要无人,要能看见天空的一角,湛蓝的一角,好让她思考累了,能够抬头仰望天空。
      殷宝艳前后左右找了一圈,没有找到满意的地方。
      先进了三清殿,上面供着三个神像,殷宝艳认不出谁是谁。整个大殿有些阴凉,黑色透明的地板能照出人影来,香炉里插满了香烛,香火鼎盛,烟雾缭绕,也呛得人难受。
      虽然来人少,来的人都是虔诚的,每每给神明供奉不少香火,想是所求也不少。殷宝艳自认为无所求,一不求钱财,二不求功名,三不求平安。不过如果能在这里找到些灵感那也不错。什么灵感呢?古意的灵感,能够证明纯粹爱情的灵感,能够把现实隔开的灵感。
      殷宝艳观察四周,如果神明会有精神启示,或许会在那些器物上。香烛、香炉、香灰、神像,殷宝艳的目光锁定了大殿里除她以外的一个人,一个穿道袍的中年人,看起来朴实憨厚。
      只是脸上那坨肉,殷宝艳不满意,这就破坏了道观清幽雅淡的气质了,道长不都是仙风道骨,两袖清风的吗?身材圆胖如何驾鹤,如何腾云驾雾?
      “十块钱一个。”看见殷宝艳的目光投向他那边,又慢慢走过去,中年男人站起来说话,并拿起一个黄色的符咒。
      殷宝艳一时语塞,这做生意的手脚倒是快。随即脱口而问:“还有没有别的?”那符咒是浅黄色的,折成一个三角形,隐约可见红色的墨迹。太过朴素无华。殷宝艳想要精致的东西,显然这黄色的符咒不符合她的要求。
      那中年男人以为她还要别的求平安之物,从玻璃柜下端上一个生锈的铁盒,铁盒里装着许多铜钱。他指着那些钱币:“这些是平安币,一块钱一个。”殷宝艳愣了一下,随即买了一个黄色的符咒就离开了。
      此行对于灵感,对于神的启示一无所获。打道回府。
      晚上,殷宝艳把自己抽屉里的铃铛手镯拆开,抽出一条红绳,串成一条长长的铃铛链子,挂在符咒上,这样摇起来丁零当啷的。“这才像话。”殷宝艳摆弄着刚组合好的小玩意,会心一笑。
      殷宝艳把平安符放在枕头下,到了歇息的时间便躺上了床。灯关了。每每入睡前,殷宝艳总要默念一首诗,让自己的情绪安静下来,好进入梦乡。于她而言,是一个虔诚的习惯,同样不为人知。
      今天的话题都是有关情爱的,不如就念一首元好问的经典之作,她这么想。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念到这,不念了。下阕太难记,她从来没有记住。有上阕就可以了,能对付许多生出闲愁的时刻。
      殷宝艳幻想着做这首诗的元好问该是怎样一个翩翩公子,唯有公子世无双才有如此才情。最好像苏轼笔下的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她不时感叹自己生在现代,不识诗词歌赋,不通琴棋书画,不会弹奏琵琶羌笛与箜篌,不然与良人在月下,一人抚琴,一人弄笛,岂不胜却人间无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