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替代和亲 ...
-
初秋的平城最为静谧。
通红的枫叶更是美艳,却也禁不住着秋风的肆虐。都纷纷飘散在空中,待风儿一停,又得落叶归根。而有的,却消失在城中。
天气骤降,路上打更的老人敲定最后一声锣响,便也匆匆裹紧了身上的粗布悻悻的回了家去。
今夜的乌云遮住了月儿,想来明日必不是什么好天气。
房廊之下。
男子伫立,廊中燃起的光照在他的脸庞,他轮廓发明,朗眉星目。
一脸忧愁,望着已无半丝月光的黑夜。
叱云南刚从南安王的鸿门宴回来。他从未如此不安,狩猎之行未要了李未央的命,奏章却被南安王所获。这种时局可谓是将他逼的束手无策。
眉头紧皱,迟迟纠缠不分。
黑夜里,月亮的尖角似从乌云中探出,漏出一缕薄弱的寒光。
他的眉头忽舒展开来。想起了早晨军中传来的消息,刘宋已蠢蠢欲动。正整顿兵马,意攻打边防。
假意归顺南安王实则为缓兵之计,可李未央终究是一把随时出鞘的剑,必须先除掉。
和亲,是个法子,心下立即打定了注意。
皇家最为无情。官家最为薄情。
这点,他一早便知晓。
朝堂之上。
叱云南驳了高阳王的意,一番话说的义正严词。圣上迁怒高阳王将儿女情长看的太过重要,便更加厌弃了李未央,经叱云南如此一说,竟满口答应。
当朝,便立下的圣旨。封李未央为安平公主,即日便启程刘宋和亲。
和亲之事,很快便从皇宫传至街头巷尾。
李府。
蓉儿得知后便立即告知李常茹。
房中茶香四溢。烟雾淼淼,李常茹不爱喝茶,却爱闻这茶香。这味道总能让人忘记前尘凡事,平静片刻。
她手上正绣着一条金丝纹腰带,鼻尖漂浮这的却是阵阵清香。
她不禁想起猎场时,叱云南问她平日里用的何种香料。竟浅笑起来,她并不喜香料。想来是整日爱用这茶香熏在房中,以至于粘染了一二。
“唉...”蓉儿坐在一旁为李常茹沏上一杯茶,嘴边却叹着气。“这次派未央小姐和亲可见和送死没什么两样,叱云将军明摆着就是为了大小姐和大夫人报仇。”
蓉儿将茶放至李常茹面前,又道:“果然叱云大将军是不能得罪的,奇怪的是南安王似乎也无动于衷,他上次不是还想娶未央小姐呢吗。”
话刚出口,蓉儿便知道她说错了。李常茹周身又泛起丝丝狠戾。一个目光便将蓉儿瞪得底下头去。
李未央和亲对于她来说再好不过。不管是她会不会死在刘宋,只要她与南安王不再有瓜葛。那她李未央的生死与自己又有何关系。说起来,这次叱云南可是帮了她个大忙。
晌午过后。
李常茹带上蓉儿去了南安王府。她去南安王府次数多,自然而然府中的人都识得了她,也未通报便由着她。
南安王房门禁闭,她瞧瞧这大白天的,不禁皱眉。
“这奏章可是牵制叱云南的法宝,可要好生看管。”是南安王的声音。
李常茹脚步立即顿住,探着门,小心翼翼的听着里面的话。
“可殿下必然不能全然相信叱云南,他手握大军定不会甘心为殿下所用。”承安回道。
“若是能笼络李未央,那才能真正控制叱云南。”
“殿下英明。”
亭下的水波荡起涟漪。一阵一阵的,从不曾去想何时停下,又或何时开始。
承安走后,李常茹又在墙后停了一些时候,才佯装刚刚寻来。
“殿下。”她绽着笑。
南安王一愣,又随即恢复正常。“是你。”
李常茹方才一直在门外偷听他与承安的对话,又偷看到南安王口中所说的奏章被藏在何处,心中了然。
她与南安王相视而坐,说起近日来所发生的大事,“如今李未央就要去和亲,不知常茹小姐竟还能坐的住?”南安王眸色尽显探析。
“哦?恕常茹愚钝不知殿下此言何意?”
南安王微微摇头笑道:“李未央一死,下一个谁知会不会轮到三小姐?”
他所指的便是叱云南的报复。可李常茹心中明白,叱云南不会对自己有所行动。那日围场之事,叱云南并未将自己视为敌人,反而从围场将自己带出。那时她便知道,叱云南不会伤了自己。
李常茹面色平静,“大将军恩怨分明,想来是不会如此闲散。”
“本王有一事,不知常茹小姐愿不愿听听?”
“洗耳恭听。”
南安王眸光深暗,声音微沉,缓缓道:“本王知道常茹愿跟随本王,可如今李未央便要被遣送刘宋。不知你可明白,本王需要李未央。”
李常茹眼睛一颤,睫毛也跟着轻轻一抖,心中巨感不秒。
“如果能将李未央招揽至本王麾下,她便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所以殿下是要常茹代她去和亲!”李常茹明白了,南安王虽说的晦涩,可字里行间却透漏出这个意思,她拒之不得。
若说以前,她不会明白南安王的所说的巨大利益是什么,可现在她全都明白。
叱云南。便是那个答案。
奏章可以仿制,是死物,就算呈给圣上,圣上也未必相信。可李未央是活物,她身上流着的是北凉的血。
南安王不打无把握的仗。只有这两样东西都握在手里,他才能对叱云南放心。
可是这样,就必须抛弃一枚棋子。而她李常茹,便是那枚弃子。她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汗浸透了背,她不敢相信,双腿发软。
“本王自然不会让你去和亲,你只需帮李未央揽下这个和亲公主的身份,刘宋那边本王自有法子...”南安王看着李常茹,语调轻柔,表情诚恳。他的大掌覆盖在常茹冰冷的手上,如同盔甲,却更像长矛。
字字刺心。
李常茹若无心便是因为他,若有了心也是为他。
“希望殿下不负常茹今日所望。”
风起了,瞧着这段时日天色的好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