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鸡毛蒜皮 ...
一天是收不完谷子的,纯手工的活儿,就算是人多也干不了多少,有些小块田里的,什么一分两分的田,就只能老妈自己收了。
那时候是用“半斗”和“挡席”,半斗很重,也很实用,是个往下凹的四方形的木制品,不会漏水,冬天杀年猪用开水烫毛的时候,就把猪放在半斗里浇开水。
“挡席”是竹制品,插在“半斗”三方挡住,人就站在一方“打谷子”。
“打谷子”就是两手抱着稻穗,用力的摔在“半斗”里面的器具上,一连狠狠摔个七八次,谷子就全都掉下来了。“挡席”会保证不会掉太多谷子到田里。
不过,这一套东西特别重,放在田里一个人拖不动。
我记得有一天,班上是我值日,值日后回家路上,幺婆(另一个)叫我在他们那儿等一会儿,结果幺婆给我砍了很多甜高粱梗让我带回家吃。
这东西就和甘蔗一样吃就行,只不过和甘蔗长得不一样。
可是,我才走到水井那儿,就被在水井旁边“打谷子”的老妈狠狠的骂了一顿,大意就是嫌弃我怎么那么晚才回来。
我到家连饭都没吃,就又到田里帮老妈推“半斗”了。
这东西在田里,多半是两个大男人一起拖。
其实我那时候人小,根本没多大力气,可以总比我老妈一个人拼命拖要好。
拖了一会儿停下来脱谷,我就把前面的稻谷抱过来递给老妈打谷子。
收回谷子后,就该晒干收仓了。
谷子里面有些空壳和稻草碎屑,要经过风车后,才能入仓。谷子上有一层东西,弄到身上了特别痒特别难受,如果用手一挠,就是一很骇人的红印,让我记忆深刻。
不过,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其实家里就包谷卖了千多块,还是毛收入,没有抛去种子和肥料钱,包谷也不能全卖了,还要喂猪。谷子都堆了仓。
至于菜,街上基本上除了几个专业卖菜的,那些年我们那儿的菜都是自给自足,没人拿到街上卖过。
如果算换成钱的收入话,其实一年下来,倒贴了不少肥料钱,人力啥的根本没算,家里的肥料钱还要我老爸寄回来才行。
等所有活儿忙完了,就是一段悠闲的日子。
种菜什么的,都很轻松。
偶尔赶场(上街)家里没钱了,就会背上一袋谷子去卖个百八十的,在街上买些东西回来。
当然,家里人还要吃饭,而且农村人家似乎都有屯粮食的习惯,除非真的种的有特别特多的田,收了不少的谷子,不然是不会卖多少谷子的。
那时候,打工潮才刚兴起没多久,家里的老人也都还有把子力气,田土都不会荒废半点的,更不会有多余的田让你去种。
甚至,还有不少人,因为旁边的土地主人把土坎坎上面的草除得太狠了,破口大骂起争执的不少,那模样,就好像把她家土地都给挖走了一寸似的。
当然,也有人家把胡豆之类的,种在土坎坎上,明明海拔相差一两米的土地,他硬生生的能种到下面一块土的边缘上,就差种到别人的地里去了。
还有谁放牛不长眼睛,啃了我家的几株包包菜之类的。类似的“鸡毛蒜皮”,可以让人大骂一个下午不歇气。
不像现在,田土多荒芜,我家有几块土已经成了山林了,长了许多杂草杂树出来,当然,别的家里也不例外。
我还记得,我们家山坡顶上,有一片坟地,坟地四周全是开垦出来的土地,但是现在,早就成了树林了。
两个小家伙开始吃饭,吃辅食的时候,吃得最多的,也是鸡蛋。
上中下几个院子里人家养的母鸡生的蛋,被两个小家伙吃了不知道多少,当然,别人家的鸡蛋都是按市价算的。
这段日子里,奶奶一直在大姑家里住着。
后来农活儿忙完了,老妈就去把她接了回来。
如果说光种种田就能养活孩子的话,那倒是···但,那也只能算是“养活”而已!然后 可能又有人说了,人家祖祖辈辈都那么过来的,不照样养活了???那你告诉我,祖祖辈辈上,出了几个大学生?几个高中生?几个学生?时代不一样了,农民没有另外的收入,能怎么办?苦守着一亩三分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鸡毛蒜皮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