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远山风尘仆仆的赶到青州时,朝廷的赈灾银两还在路上。此时当然查探不出来什么有用的消息,远山只是在城里找了家客栈先住下,然后就是在城里、骊水四处“闲逛”。
城内一片萧条。虽然雨已经停了,但城内积水尚未完全退去,有些地势低洼的地方积水仍有一尺来深。城外更是受灾严重,农田几乎都被淹没,很多人家的房子都塌了,只得拖家带口的来城里寻一处地方容身。
现在城里最紧俏的商品就是粮食。一下子涌入那么多受灾的农民,加上路面积水不易行,外面的米运不进来,各大米铺的粮食就显得紧缺了起来,米铺老板更是哄抬米价,从原来的一斗米六十文钱已经涨到了一斗米要将近三百文了。那些受灾的百姓哪有这许多钱来买米,米铺老板也是精明,担心有人带头闹事哄抢大米,在城里雇了十数个身强力壮的浪荡儿守在米铺门口,万一有人闹事立刻打出去!没钱买米的普通百姓只能眼巴巴的等着官府每日的一点救济粮。可那只是杯水车薪,每日每人领的那一点米只能煮一碗稀的不能再稀的薄粥!
万幸这时候还没有人感染上疫症,水患以后最可怕的就是疫症的流行。现在那么多人集聚在一起,卫生条件跟不上,疫症极有可能发生!
又过了两日,街道上开始出现官兵到处洒艾水,尤其是百姓聚集的地方。同时官府还出面组织百姓去城里的混堂洗澡,澡资统一由官府支付。这样的做法是明智的,事先做好预防只是花费一笔小钱,等到真的疫症大规模扩散开来,就不是现在的这一点小钱能解决得了的了,钱都用在治病上了,当官的还怎么捞钱?不治吧,传到上面去谁都吃不了兜着走,而且政绩上也不好看。
再过了五日,户部下拨的赈灾银终于运到了青州。青州知州马显通开始征调民工去修筑河堤,远山趁此机会报名加入了筑堤的民工的队伍。这时候修筑河堤通常是用三合土和大块的石头。三合土是由黄土、熟石灰还有河砂加糯米汁搅拌而成的,用它来打基础,坚实异常,而且还耐河水冲刷浸泡。远山在搅拌三合土的时候就发现了不对劲,正常三合土是熟石灰一分,河砂、黄土各两分,可现在粗粗一看黄土就占了七八分,而且用来搅拌的糯米汁稀得不行!试想这样做出来的三合土哪还能发挥应有的功效,也难怪两年前才加固过的河堤又决堤了!
黄土价贱,熟石灰虽不便宜但也绝不算贵,稍懂点河工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样不对,可结果就出现了这么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远山心里猜测,这负责修筑河堤之人根本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随便交给了一个外行人去办,或者是负责采买材料的人惦记着多捞点钱,虽说省点料昧不了几个钱,但想想这筑堤耗费时日长,用的砂石等料总起来数量惊人,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还真能贪下不少钱!
可这毕竟只是猜测,不过远山在民工中混了几天就把这事打听了个一清二楚。原来具体负责修筑河堤一事的是通判申诠,他将采买的事交给了自家的大舅子张丰年。这张丰年倒也是个做生意的,不过做的是药材生意,和建筑材料完全不搭边!而且这张丰年店里的药材也多有掺假,曾还闹出过人命来,不过被申诠给压下去了。因此这张家的药店生意并不好,平日主要客源就是一些不知情的外乡人。生意不好,日子自然捉襟见肘,申诠有了这样油水足的差事自然是要多多关照一下自家的大舅子的,这张丰年也是个心贪的,瞅准了这个机会就想捞票大的,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来修筑河堤的民工都是没有工钱领的,但管一顿午饭,可这午饭实在是没有油水,基本上都是馒头配青菜,顶多了每人再喝上一碗飘着点肉星的白菜汤!这对整日干力气活的民工来说哪里顶饱,没过半个月就有人累倒了,结果来了个小管事模样的人看了看就打发人回家了,不说给几个钱,就连句热乎话儿都没有,实在是让人心寒!远山亏得年轻,又仗着在千鱼县的时候在码头扛米积攒了一把子力气,才能够勉力支撑下来。不过远山深知自己来此处的目的,既然在民工堆里已经打探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来了,也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耗着了。因此,这天远山干活时装作没吃饱身上无力的样子故意摔了一跤,然后就直嚷着腿断了走不了路了,小管事嫌麻烦直接打发远山走了。
离开了工地,远山在城里逛了一圈发现原先聚集在街头巷尾的受灾百姓都不见了,打听了才知道原来官府给受灾的百姓以家庭为单位,每户人家发了点钱就让他们回去了,不肯回去的官兵直接驱赶出了城。远山心下大惊,忙问每户人家发了多少钱,就有人告诉远山官府按每家人口的多少发了一贯钱到两贯钱不等。现在城里的米价都已经涨到了近三百文一斗,每家每户只补贴这么点钱,城里的百姓房屋受损较小,若家里再有点积蓄,倒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但是对城外的百姓而言,这点钱实在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看的!城外百姓的房屋大多被淹损毁,农田也淹没了,现在百姓既要修缮房屋,还要买种子抢种,家里还有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这么点钱哪里是想给百姓留活路啊!远山当即飞奔回客栈修书一封寄了回去。
在远山忙着在青州暗查骊水决堤一事时,京城,鲁夫人已经在张罗着让宝儿在夏夫人面前露露脸了。上次寿宴之后,鲁夫人就把目光投向了国子监祭酒夏典湫的大公子夏南舟,夏南舟已有官职在身,现为内阁侍读。鸿胪寺卿赵士成的四公子虽也不错,但尚未有功名,依赵夫人的意思要等考取了功名才定亲,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