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草庐 ...
-
走出洞穴,蒙轩仍在外恭候,又是谦逊一礼。
“你为何跟着我”
“救命之恩,恩公不放在心上,我不敢相忘。小可蒙轩,请教恩公芳名?”
溶风看了一眼蒙轩,他大约二十六七岁,一身浆洗得发白的墨绿长衫,眉毛宽朗,眼睛淡泊而温和,嘴角略微上扬,带着一种清华的笑意。
溶风淡淡道:“你随身带着雄黄粉?”
蒙轩笑道:“过几日便是端午佳节,风俗是要在家里洒些雄黄喝几杯雄黄酒的,今日我去集市买了一包雄黄粉回来,走到半路有些累了,正在读诗解乏,却不想有这段奇遇。得遇恩公这种侠女,蒙轩真是三生有幸。”
溶风缓缓前行,“此地十分偏僻,没见什么人家。”
蒙轩跟在身后,“落拓书生,只爱僻静之地。我自小在灰泊山畔长大,从不知山中竟有巨蟒。方才见到恩公与巨蟒相斗,真是大开眼界。我家便在不远处,恩公若不见弃,请到家中稍做休息,也容我略尽心意。”
溶风不答,一路缓行,良久,轻声道:“也好。”
蒙轩喜道:“恩公请。”
灰泊山寸草不生,皆因寒蟒洞穴之故,几里之外,渐渐有些青草野花。山路蜿蜒,蒙轩折了一根树枝在前面为溶风开路,讲些此地民俗风情,倒也不觉寂寞。
隐闻潺潺水声,抬眼望去,一座小峰正在前方,峰顶流下一缕清泉。
山路转折向下,下面是一处盆地,遥见三间草庐。
溶风神情淡然,四周环境皆已了然于心,此处是极佳的埋伏之地。扫了一眼蒙轩修长的背影,冷漠一笑:世上从来没有巧合,只有处心积虑的谋略。对付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暴露在眼前,然后,诛杀!
蜀城大小盆地众多,多为数十户人家住在一个盆地之中,便是一座村庄。
蒙轩住的这处盆地很小,四面环山,三间草庐,院前两块菜地,种了些青菜果蔬,门前两株芍药,潋滟红波,绽放正欢。
花果蔬香混和着清新的空气,和以叮咚泉声,似乎没有半分杀气。
三间草庐门庭敞开,中间是书房,右边卧房,左边厨房。
四下除了二人,再无他人。
蒙轩浅笑呤呤道:“恩公,请书房坐。”
溶风走入书房,布置简陋陈旧,靠墙两个用木头订的书柜,中间一张木桌,一块普通的砚台,一支有些分叉的毛笔。桌上放着两本书,一本《陶渊明集》,一本《五柳先生传》,溶风随手拿起《陶渊明集》翻开一看,一片陈旧的银杏叶书签印入眼帘,还有一首古诗: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溶风走到书柜旁一看,孔孟老庄、经史子集、鬼谷山海,书籍颇杂。
“公子所学,包罗万象。”
“惭愧惭愧,就是爱这些杂书,所以注定是个落地秀才。”蒙轩温和一笑,通达的神态流露出根本无意功名。
溶风看着诗集道:“功名如樊笼,田园归自然。”
“恩公知我也,”蒙轩抚掌大乐,“小可尤爱魏晋文士之风,狂狷率性却又清退恬淡。”
溶风沉眸道:“魏晋六朝天下混乱,文人步履维艰,难展其志,所谓狂狷,多有表达对朝野不满之意。不过陶潜当得起这八个字:狂狷率性,清退恬淡。”
“恩公好犀利的眼光,”蒙轩叹服,“不知恩公喜欢何人的书籍?”
溶风转眸淡淡扫过书柜,取出一本书道:“它!”
——《鬼谷子》。
***
溶风是天生的战神,对危机杀气有敏锐直觉。
她随他来,是想揭穿他的真面目。
然而,这处草庐毫无破绽,有隐士之风,那个书生,微笑的时候眼睛淡泊温暖,她没有感觉到任何杀气。
也许这真是一个巧合。
她这一生,对敌人绝不手软,该杀之人纵是血流成河也不会眨眨眼睛,但她从不滥杀无辜。
她亦博览群书,胸有丘壑。因为巨大的信息量能助她在关键时刻判断准确,度过危机。
***
中午,蒙轩熬了一锅青菜粥,他端着粥菜走入书房,溶风正手持《鬼谷》凝眸研读。她一袭绛衫,绯意胜过门前芍药,头发衣衫上无一丝装饰,眉目沉静,没有斗寒蟒时那种冷峻霸气,自有一股惊鸿睿智之姿,多少男子犹为不及。
蒙轩双眼生辉,浅笑道:“粗茶淡饭,恩公切莫见弃。”
两碗菜粥,一碟黄瓜片,一碟番茄片,都是他亲手种的果蔬。
红绿相间,粥香而绸,溶风静静的用过午餐,“味道很好,谢谢。”
蒙轩道:“恩公不嫌清淡便好。”
“书香风流,田园自在,这份清淡刚刚好。”溶风起身道:“打扰公子半日,告辞了。”
蒙轩忙起身道:“恩公就要走么?”
溶风点点头,蒙轩虽然刚认识她,但看得出她是一个极有主见之人,也不强留,道:“我与恩公一见如故,恩公若得闲,草庐随时欢迎恩公。我送恩公出去。”
两人并肩而行,沿着山路往上走,蒙轩指着一缕泉水流下那座小峰道:“那座山叫做硝仞山,听说山中多有硫磺硝石,极为危险,所以此处风景甚佳,却无人居住,倒是便宜了我,乐得清静。”
硫磺硝石皆为炼治火药之物,溶风顿住脚步凝视着山峰,不知在想什么。
突然,对面山峰下“轰”地一声,卷起一层蘑菇云,一股浓烈的硝石粉气味传扬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