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郭家有女 ...

  •   下了两天的雨,老天好不容易收了脸,空气中的雨水还未完全消散,路上已经有三三两两的庄稼人抗着农具下地干活。

      年仅八岁的郭巧儿,也挎着她的小竹篮,在竹林间、树木中找木耳、采蘑菇、挖竹笋。

      郭家前年新起了房屋,村东竹林后的大树砍了许多,留下光秃秃的树桩。下雨过后,树桩上和周围会长出大大小小的木耳、蘑菇,竹林里也会冒出嫩竹笋,拣了去不管是煮汤还是炒着吃都不错。

      “站在那儿,别动。”

      郭巧儿正在竹林里挖竹笋,就听见身后一声清脆地猛喝。她心里一抖,乖乖地站在原地,动都不敢动。然后,利器破空声‘嗖’地插`入离她有两步距离的地方。

      “好了,你可以继续挖竹笋了。”

      郭巧儿还是没动,心里纠结着要不要转过身。听声音是个小孩子,不像歹人,她咬咬牙转身去看。那是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小男孩,白白净净,瞧着挺清瘦,穿件挽了袖子、裤腿的衣裳。这衣裳,明显是大人的。

      林成秀弯腰拔起镰刀,挥刀砍下一条两尺多长的三花蛇头。挖了个坑将蛇头埋了,然后挑起蛇身想要装进布袋里。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林成秀抬头问郭巧儿:“那个,你要这条蛇吗?”

      郭巧儿挺怕蛇的,赶紧摇摇头,说:“我不要,你拿走吧!”

      “哦!好吧!”林成秀其实也怕蛇,只是看到这条蛇像是要攻击小女孩,情急下甩出了镰刀,好在斩了蛇。有了这条蛇,她就可以给老孙头用来泡药酒。

      “你叫什么名字?也是来挖竹笋的吗?”郭巧儿瞧着小男孩眼生,以前在村里没见过,想了想,从篮子里拣了两颗笋递给林成秀,“给,谢谢你救了我。”

      “不用了,这里还有好多笋。”林成秀摆摆手拒绝,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我叫林成秀,你呢?”

      郭巧儿正要答,就见一名妇人往这边走,嘴里还喊道:“巧儿,你怎么上山来了,你娘正找你。”

      “嗳!李二婶,我就回了。”郭巧儿应了句,然后对林成秀说:“我叫郭巧儿,回头见。”说完,蹦蹦跳跳的往家赶。

      郭家大院今天闹分家,所有家庭成员聚齐在堂屋,连在镇上学堂念书的郭二郎也叫了回来,只差郭巧儿。本来一个小孩子没她什么事,但郭大郎还是坚持等自家小闺女到了再商议。

      村里人都知道,郭大郎一家四口挺奇特,大郎郭子义念书好,种田也是把好手,媳妇王氏贤惠淑德,会持家。大闺女郭宁儿年方十岁、小闺女郭巧儿八岁,也算是家里的半个劳力,平日里帮着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两闺女听话乖巧,郭子义夫妇极是宠爱,尤其是郭子义,自己不忙了,亲手教两闺女读书认字打算盘,家里有个大事小情也找两闺女出谋划策。

      还别说,小闺女郭巧儿心思伶俐、点子正,打的一手好算盘,没少帮到郭子义夫妇。这次分家,郭巧儿极力赞成。

      对于郭子义打定主意坚决分家,王氏也是赞成,只是到底是大人,考虑的事情就比较细致些。

      昨晚临睡前,王氏担忧的问:“他爹,净身出户没田没地,我们分了家吃什么喝什么?”

      王氏也想过分家,只是前提是能够养活这两孩子,要是一无所有的分出郭家,他们面临的是饿死的危险。她宁可不分家,每天面对何氏的冷言冷语和刻薄,也比饿死强。

      郭子义明显考虑到这点,道:“我打算后天就去镇上找活干,听郭四叔说,现在镇上好几个铺子都在招工,再怎么样,我也会努力干活养活你们娘仨。”

      他早打听过了,镇上有好几家铺子招伙计。他年纪是大了些,但胜在读过书、会念字,九章算术虽然不算精通,平常的算帐还难不倒他。实在不行,就去码头做苦力,王氏也不是懒人,两口子最多辛苦些,总能养活两闺女。

      郭巧儿听到这里,心里倒有些惊讶。这年头的读书人都有些清高,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就算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也不肯纡尊降贵去干低贱的苦力活。郭子义为了养活家人,放弃秀才的身份,宁可不要自己的前程也去做苦工,这一点确实让郭巧儿对自家爹爹刮目相看。

      “爹啊!你去了铺子做小工,就不能考功名,你不可惜吗?”老实说,自家爹爹将她们母女看的比功名前程还重要,郭巧儿打心里高兴,可是,这事关系重大,她不想自家爹爹将来后悔。

      郭子义沉吟良久,缓缓说:“就算不去科考,有把力气,我也能养活一家人。”

      这个时候,郭子义想的更明白了,他忍耐着,希望何氏能看在一家人的情分上让他去考功名,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为了王氏和两闺女过上好日子,他的目的从来都只是为了让娘仨生活的更好。

      “你若想清楚了,早分早好。”王氏舒了口气,人也轻松了些,“我想过分家,只是怕影响你的前程。”

      她不稀罕家里那些钱财,横竖何氏对他们一家四口刻薄的要命,想从何氏手里拿钱接济,难,很难。她打定主意要和何氏分开过,总好过将来两闺女被刻薄死,她也活不了。

      日头当空,快到响午,郭何氏不耐地看了眼门外,说:“那个小丫头,成天就知道玩,不知道今天分家吗?”说完,转头对郭子义埋怨道:“看你教的好闺女,家里村长、族长和里正还等着呢!”

      知道郭子义要分家,何氏心里很矛盾。私心里讲,她也愿意郭子义分出去,只是担心他分了家产,还不如拖着他们一家四口做牛做马、下地干活,反正家里的银钱都在她手里撺着。

      郭巧儿回到家时,正听见郭何氏埋怨她家爹爹。她提着小篮子快步跑进堂屋,扬起笑脸,冲着她爷爷、村长、族长和里正甜甜地喊:“太爷爷好,几位爷爷好。”

      郭老爹还是很喜欢他这软软嫩嫩又听话的孙女,招了招手,说:“乖孙,来,坐爷爷这儿。”

      郭巧儿‘嗳’了声,乖巧地走到爷爷身边坐下。郭老爹怜爱地摸了摸孙女的头,暗自叹口气。他是庄稼人,除了种地赚些辛苦钱养家,一家人和乐的过日子外,最大心愿就是等他两腿一蹬,到了地下,每年有小辈到他坟前烧几个纸钱。现在郭子义冷不丁的提出要分家,他还有些接受不了。

      只是,前些天郭巧儿被自己的晚来女郭子余踢下河,何氏又不给钱看病,郭老爹才狠了心主动找族长提出分家。

      郭老爹再叹口气,抬头问郭子义:“大郎,要不,你再想想?”

      何氏趁机为自己亲生儿子、闺女谋福利,说:“大郎倒是会盘算,家里子仁还没有娶亲,子余也没有出嫁,你分出去了,他们怎么办?”

      乡下人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户人家先帮长子成家,长子也有义务帮弟弟妹妹娶亲出嫁。郭子义是老大,又成了亲,他便有义务为家里赚钱,帮着弟弟妹妹娶亲出嫁。

      “家里的田地钱财我都不要,留给二郎和子余,我只想我们一家四口分出去单独过日子。”郭子义明白何氏为何这样说,绝对不是为了郭家的脸面,何氏是怕他分家产。现在他主动提出不要郭家任何家产,何氏也不会继续反对。

      何氏一听郭子义提出的条件,眼珠转了转,阴阳怪气地说:“你当真不要家产?”

      既然撕开脸面了,表面功夫也不做了,她才不想继续给别人养儿子。

      “你这妇人,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郭老爹气的冲何氏吼了句,这还是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对自己婆娘发火。

      何氏没好气地瞪了眼郭老爹,但没接话。在外人面前,她得装装样子给郭老爹个面子,省得被外人挑了理。其实何氏才不怕郭老爹,她为郭家养了一儿一女,又侍奉郭老太爷、老太太吃喝拉撒直到过世。单这两点,郭老爹便不能把她怎么样,更何况,她的儿子如今也是个秀才老爷。

      大儿子铁了心分家,发妻摆明态度一分一毫的家产不分净身出户。郭老爹心里百般滋味,转而问老二:“二郎,你的意思呢?”

      “你们随便吧!儿子还要念书,先告退了。”郭子仁向屋里的几位长辈施了一礼,然后踱着老爷步回自己屋。

      他对这些不感兴趣,脑子里还想着昨天和那些同窗聚会,伍兄带来的叫红儿的小妾。那红儿水汪汪的眼睛、勾人心魂的樱桃小口,浑身散发的风`流劲不是这些乡下人能比的。

      郭子仁想的更远些,明年考上进士,家里这些财产根本看不到眼里。

      郭巧儿对着郭子仁的背影暗自翻了个白眼,很是无语。她其实很看不上这二叔,借着读书的理由,天天往镇上吃酒楼。那么大的人了,游手好闲、农活不做、书不好好念,只靠家里养,不到天黑不回家。她二叔典型的败家子,真不知道何氏怎么想的,尽把钱填进这咕隆眼里。

      “子仁上进好学,明年必定光宗我郭家呐!”族长欣慰地赞了句。

      何氏见族长夸自己儿子,顿时脸上有了光,陪笑道:“我家子仁也是托了祖宗的福。”

      这万历年间,江南之地出文人墨客,村里中个秀才不希奇,但他们老郭家一下出了两个秀才老爷,这就让人很风光了。何氏养了两个秀才老爷,在村里有面子有地位,虽是个妇人,在里正面前也说的上话。

      几位长辈眼看着时辰不早了,还想劝说几句,怎奈各房都铁了心。

      郭子余跟她娘一个心思,一点儿不愿郭子义拿走家里一毫一厘,哪怕是根线也不行。

      最后,里正和几位长辈商议后决定,老郭家的十六亩田仍留给郭老爹,郭子义现在住的西屋房子、席子、被褥则分给了他们一家四口。家里的大物什两家共用,农具锅碗瓢盆各家分了一套,菜园里的菜先由两家共使,然后再分给郭子义一石粮食。

      何氏原本不打算分这一石粮食,被村长、族长骂了一通后,立刻开了仓房量了一石给郭子义。终于,这分家算是分完了。

      分家的当天中午,郭巧儿就让爹娘在自家西屋墙根处垒了个简易小土灶,又建了个草棚子。以她对何氏、郭子余的了解,她们不会让用原先的厨房。那母女两一个性子,贼精明,吃不得一点儿亏。

      还真是,当郭巧儿亲自掌勺炒了盘酸辣笋片、蒜蓉木耳,一家四口坐着吃饭时,何氏狠狠地剜了眼那小土灶,转身回厨房开始做饭。

      郭子余嘴馋的很,却只是往地下啐了口口水,狠狠地说了句,“讨白食的,噎死你们。”

      郭宁儿、郭巧儿姐妹两默默吃饭,心里对这个小姑很是无语。郭子余被何氏宠坏了,好吃懒做、疯玩疯跑、啥活也不做,嘴还馋。

      郭子义分家的第二天就跟着郭四叔去镇上找活干,一开始,见了几个掌柜的都嫌郭子义年纪大,又有功名在身,不肯答应。最后,还是码头上一家商队的铺子里缺帐房先生,掌柜的才勉强答应郭子义先试几天工。

      郭子义十分勤快,忙完自己份内的事,检查完帐上没差错,趁空闲帮着伙计装卸货物、添茶倒水。掌柜的冷眼瞧了几日,觉得他人实在、不贪小利,真是想在铺子里找份活干来养家,便给郭子义开了个不高不低的工钱,外加管两顿饭,算是收了他。

      晚上回到家,郭子义累的洗过脚倒头就睡,也顾不上和两宝贝闺女唠嗑。郭巧儿瞧着累惨了的爹爹,心里直酸,暗自琢磨着怎么给家里挣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