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过节(4) ...

  •   这天中秋节天还没亮,江氏叫醒三个孩子要他们快些洗漱,一家人带着烟丝5斤,白糖2斤,月饼2包(1包有5块),米酒2罐(1罐5斤)往下竹村大伯家赶去。二龙带着家人来到大哥家大门外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有个四十来岁的婆子看了眼见是二龙他们也不吭声转身去通知主人。据晓莹了解,爷爷(陈炳)和奶奶(大黄氏),还有小叔(陈五龙)都是跟大伯(陈大龙)家一起住,小姑(陈三妹)已嫁人且嫁得比较远不常回娘家。这一大家子靠爷的亲弟(陈二炳)从南洋寄回钱买了地,建了现在住的房子,当起了地主收租过活。大伯娘(小黄氏)生了大堂兄陈名应(12岁),堂姐陈晓花(11岁),二堂兄陈名宏(10岁)。也不知过了多久,二龙见婆子招手就领着老婆孩子往客厅走,厅里坐着爷爷和奶奶,已七旬的爷爷见这一家子都到了忙招手让坐下,并叫名浩和名轩到跟前說话,二龙和江氏把节礼放到两老坐的桌子上,六旬的奶奶看了看咳了咳道:“早点到好,时辰不等人,拜了年年风调雨顺的。”这时,大伯娘小黄氏走进厅里往桌子上用那三角眼瞧了瞧,翘起嘴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道:“弟妹,赶紧带晓莹去厨房把三鲜搞好,别误了时辰。”晓莹翻了个白眼,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奶奶点头道:“对,去吧。”江氏领着晓莹来到厨房,熟门熟路的开始烧水,晓莹憋闷的道:“阿妈,我还没喝口水呢,就到这儿来。”“晓莹阿,等下水烧热了喝也一样,谁叫咱家出拜祭的东西少,年年如此,让我们多做些也无妨。”这不是瓷盘里的珍珠--明摆着欺负人吗,意思出钱多的就不用干活,出钱少的就得干活。晓莹想着快点秋收,好去码头摆摊攒钱不受这样的气。江氏和晓莹忙到7点半才做完三鲜,所谓的三鲜是鸡要割颈时鸡血用小瓷碗盛好放盐等凝固后和劏好的鸡一起煮熟,把鸡血垫在鸡颈处使鸡头仰着,五花猪肉整条煮熟染红,鱼劏好后要煎到两边金黄。这会儿,名浩和名轩来到厨房帮忙把三鲜用大碟摆好端去大厅门口的桌子上,桌上已摆好了香炉,苹果,柚子,瓜子,糖果,晓莹没想到居然会有苹果。等一切准备妥当,爷爷领着众人拜了三下,然后按从大到小往香炉里插香,晓莹留意着堂姐晓花作小姐打扮,走个路还要丫环扶着,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真好笑,忍不住嗤了一声。小黄氏横了眼晓莹,道:“有什么可笑的,穷鬼,别看到这些东西嘴馋偷吃,这些东西不是你们吃的,要吃回家去吃。”晓莹怒目而视望向小黄氏,江氏拉拉晓莹道:“她大伯娘小孩子不懂事,你别计较。”真是挡风玻璃做锅盖--明受气啊,晓莹不能出声因为在这里自己辈份最小,顶嘴那是罪加一层,这是在古代而非现代,只能握紧拳头忍着。大龙看全部人插了香,回头对二龙道:“二弟啊,拜完了都快回家去,水稻不是快要收割了吗,你应该有许多事忙吧。”这不是明显赶人走吗,电灯照雪--明白很啊,大伯这是一点留人吃饭的意思都没有呔吝啬了。二龙点点头没出声就带着一家子回了家,晓莹闷声到家对家人道:“阿爸,阿妈,既然大伯不待见我们,而且又是分了家,以后除了孝敬爷和奶,我可不去大伯家。”名轩:“早上,大伯娘叫我和哥哥擦桌子,搬桌子,摆东西上桌,还說不能偷吃,好像我们就是小偷似的。堂哥他们脸都不露一下,快拜神的时候才出来,那些活应该我们做似的,我以后也不去大伯家,堂哥那样子我看不习惯。”二龙看看孩子们道:“东西做多了也就会得多,吃亏是福,别跟他们计较,以后那边有什么事我去就行。”
      话分两头。自从晓莹他们走后,赵传恩查看完帐本,让赵义传李掌柜和林掌柜到酒楼三层的房间问他们八月十五送晓莹什么礼才好。李掌柜想了想道:“主子,那小姑娘家教的菜式这几天卖出后,客人吃了都很满意,生意更是好了许多我还想去她家看能不能多要些菜式做法。送些布匹,肉食比较实在的就可以,你看行吗?”林掌柜附和道:“再送些酒,糖,糕点和调料,应该差不多了。”赵传恩点点头道:“李叔,麻烦你去送一趟。菜式的事还是看着办,别委屈晓莹家。我明天要赶回万越城给父王和太后请安过节,就不在这儿多呆,有时间再过来多住些日子。多照顾些晓莹家,她挺聪明的,我直觉她绝不简单。”
      这天,李掌柜让伙计邓石把礼搬到马车里并上车叫邓石赶往上竹村.马车来到上竹村,村里人眼光羡慕的看向马车,邓石问明晓莹家怎么走,赶着马车在大门喊:“二龙叔,在家吗?”原来一家子在睡回笼觉,二龙听到是叫自己的忙起床来开门并招呼李掌柜在院子里坐下,等晓莹来到院子时,李掌柜已经喝过江氏端来的水有一会了。“谢谢你李伯伯,送那么多礼来。”晓莹不好意思的道,李掌柜微笑道:“ 我是受人所托来送礼,你猜下是谁?”晓莹想了想,这个不难猜与李掌柜和林掌柜对赵传恩的恭敬态度,应该是赵传恩更何况受人所托这字眼。“是恩哥哥吧”李掌柜点头道:“不错,他是我们的主子,自小没了母亲,虽然他年纪不大,可经过努力才有了现在的产业。他喜欢结交真心对他的朋友,你和你哥既然与他交了朋友 ,他当然要送礼给你,对吧。不过上次你哥教李大厨做的菜式还有没有其它的,只要是好的菜式我们都可以买下,怎样?”“李伯伯,等我做出来让你尝一尝接受不接受,到时再议价好不?”晓莹道,“好,就这样說定了,你就不必回礼了,我等着你给我做好吃的。”李掌柜舒心的笑道,看看时间不早了,起身告辞回酒楼去。原本江氏还头疼要回什么礼,听到不用回礼高兴得合不拢嘴。与二龙商量着把李掌柜送来的两只鸡养起来生鸡蛋,两布匹留着给孩子们做新衣穿,十斤猪肉分成三斤两块,一块给百花,一块回娘家,四斤的留自己吃,酒给百花两罐,娘家三罐和糕点都分点。正商量着,百花婶就进院门道:“月芬,你什么时候回娘家,我们一起回。听說有辆马车来你家,你家几时认识有钱人家?别跟我說是你大伯,二龙别不高兴我讲你哥,你哥就不是个大放的人,囹啬得很。”二龙表情讪讪的没出声,江氏笑道:“你来的正好,不用我去你家,吃了午饭就回娘家。刚才是富贵酒楼的马车,上回我们家去到他酒楼卖鱼认识的,这不是过节吗,送些礼来。”
      “哦,这样啊,那月芬,我得早点回家煮饭,咱们早去早回,在村口等。”
      “百花,等一下,这条肉和酒给你”
      “ 那月芬我不客气了,走了。”
      “百花婶 ,过了农忙,能不能让黄正哥哥来我家教哥哥们认字。”
      “晓莹,当然可以,小事一桩。”晓莹对着两哥哥道:“我们一起学。”二龙因要搭鸡棚,所以江氏领着孩子们先去外婆家,二龙搭好鸡棚才去。
      江村离上竹村不远,走一个小时就到,古代除了马车和牛车,大多靠脚走。晓莹原身记忆里外公叫江长寿,外婆胡氏,大舅江大灿(20岁),二舅江二灿(18岁),三舅江三灿(15岁),就江氏这么个女儿。在江村路口,江氏与百花约好回去的时间,带着三孩子来到娘家门口,喊了声:“娘,我回来了。”就推门进去,胡氏看到江氏和三孩子,高兴得把屋里江老头和舅舅们喊出来,并抱着晓莹道:“怎么又瘦了。”大舅拿了些炒花生让他们在院子里坐下聊,二舅端来水让他们喝,江氏把猪肉,酒,糕点和糖拿出来塞到胡氏手里道:
      “娘,普萨保佑我晓莹福大命大,......”跟胡氏把晓莹病好后的事都讲了。胡氏拍了拍江氏
      “你这孩子,为什么不回家来拿钱治病,镇里的大夫看病会好得快。”
      “娘,我知道你也难不是,弟弟们都还没娶媳妇呢,要存足银钱不容易。”
      “月芬,有什么比命更重要的你不懂啊,钱可以再存,命可只有一条。”外公严肃的对江氏道。晓莹心里明白,都是因为没钱,病了都不敢去镇里看,三个舅也娶不到媳妇,看来要快些实施攒钱计划。于是晓莹同外公道:“外公,趁现在有空,我让阿妈做一回河粉和生滚粥,你们尝尝好不好吃,咱们再說。”名轩听了晓莹的话,问道:“小妹,什么河粉,生滚粥没听說过。”
      “做出来你不是就知道了吖。”晓莹眨了眨眼道。
      “好,晓莹啊,我们现在就做,听你来安排。”外公支持道。接下来晓莹分工,大舅和二舅去浸米并把米磨成米浆,胡氏熬白粥,三舅,名浩和名轩去捞黄沙蚬,抓些鱼会来劏好洗净,江氏洗好等下要用到的蒸笼,晓莹自己准备好姜和葱。人多力量大,晓莹教江氏把米浆一层的一层蒸熟并摊凉,让大舅用刀三层对折对切,然后切成一指宽的长条就成了河粉,河粉用猪肉煎油出来放葱炒,生滚粥就两样,一样生滚黄沙蚬粥,另一样生滚杂鱼粥,都往里放些姜丝去腥。
      等二龙来到岳父家时,桌子上摆着一大盆不知是什么东西,两大盆粥,二龙闻着香味道:“这一大盆是什么没见过。”名轩故意道:“我也不知道,你问娘。”
      “这是晓莹說的沙河粉,这粥也不一样,来,都来坐下,今天是八月十五,团团圆圆的吃顿饭啊,来女婿,这杯干了。”江长寿道,二龙举杯跟岳父碰干了,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
      “哗!这沙河粉用猪肉炒真好吃,这生滚粥跟平常家里熬的真真不一样,好吃。”名轩感叹道。胡氏笑道:“轩儿,好吃就吃多点,以后你来外婆这管够。”一大家子开心的吃着,聊着,商量着这沙河粉就由外公家做,晓莹家去码头摆摊外公家就不掺合了。晓莹还提议把沙河粉卖去富贵酒楼或者其它酒楼,还可以晒干卖去杂货铺,外公还說,这做法是晓莹教的,无论怎样都要给晓莹家三层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