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魂断赤血 ...

  •   十日后,天微微亮,一辆朴素的马车慢慢自西门出了城,朝长安方向而去,车上一女子斜靠在柔软的车厢壁,面色苍白。
      旁边的阿霜担忧的看着她,“姑娘……您还好吧?”
      素瑶睁开眼,看了看她担忧的神情,“我没事,你不必一路上都这样提心吊胆!”
      “可您的脸色……”阿霜见素瑶再次闭上眼睛,只好闭上嘴巴。
      想起出门前夫人和大将军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照顾好姑娘,叹了口气,姑娘性子倔强,自己一定要仔细的伺候。
      终南山和洛阳相隔几千里,即使是千里马也要四五天的时间,现在他们是马车行程自然慢了一半,走了八天才进入长安境内。
      阿霜撩起帘子问了赶路的车夫,“姑娘,翻过这座山就是终南山了!”
      素瑶的脸色较之前更加不好,也许是因为赶路辛苦,又风餐露宿,更损耗了她的体力。
      忽然一直闭目养神的她倏的睁开眼,眼中凌厉的杀气吓坏了阿霜,“小……姐……”
      “别说话!”素瑶强打精神坐起来,她虽然在病中,但听力和感觉还甚是敏锐,这层层的杀气和有条不紊的脚步声,到底是谁下这么大的血本来杀自己?
      叫了一声车夫,本想让他小心,可已经毫无回应,好厉害的功夫,竟在她的眼皮底下杀了人。
      拉着阿霜从车顶破出来,下一瞬,马车便四分五裂,马儿受惊的嘶吼声划破了山林的寂静。
      寒光四溢的刀倒映着素瑶镇定的脸,她看着眼前一字排开的十个黑衣人,“来者何人,我与你们素无仇怨,为何要置我于死地?”
      为首的黑衣人眼中闪过不屑,“你不配知道!”
      素瑶一手扯着已经吓得惊慌失措的阿霜,闪身躲过侧身袭来的刀,抬脚一踢当即断了一个黑衣人的手,眼疾手快的拿起地上的刀挡住砍来的刀,拉着阿霜边战边退。
      但慌不择路中选了一条断头路,山风猎猎,素瑶为护阿霜周全已经受了不少伤,阿霜苦苦哀求她放弃自己,但素瑶硬是咬牙不允,将人藏在一人高的灌木丛中,自己吸引黑衣人的注意力往悬崖边跑去。
      她知道黑衣人要的是自己的性命,阿霜应该不会有事。
      站在悬崖边上,寒风吹起她素色的衣裙,凛然的看着眼前仅剩的五个黑衣人,眼中犹如三九寒冰,“都说江湖上有不少以杀人为生的门派,其中势力和名气为首的便是赤血盟,想不到今日我素瑶倒有幸和赤血盟的杀手一较高下!”
      几人听了都诧异的对视了一眼,她怎么会知道?
      只见她一手握刀,一手背于身后,即使一身狼狈染血的裙装,也难以掩盖她的杀伐气质,这只有多年沙场厮杀才能铸就的气势,“我不知道你们是受谁指使,也知道你们赤血盟接的生意一向不失手,但我要看看,今日是谁,可以赢得这场对决!”
      几人没有说话,举刀便向素瑶攻去,江湖的武功一向百家争鸣,招式路数变化多端,但互相克制。
      不多时,素瑶便已落了下风,一身白裙,已被自己和黑衣人的血染透,只是黑衣人也再折三人。
      为首的黑衣男子心道,这女子果然不好对付,主子接下这单生意已经是得罪了朝廷,若是不将她除去,后患无穷。
      素瑶冷冷的看着他们,“怎么不敢动手了,我已经知道了你们的身份,若是让我有一线生机,难道不怕以后朝廷将你们赤血盟一脚踏平?”
      黑衣人咬牙,再次朝她飞扑而去,素瑶嘲讽一笑,看了眼身后漂浮着雾气的万丈深渊,这便是她今后的长眠之处了。
      刀,脱手而出,直直朝那领头人而去,此时想躲为时已晚,沾着血的刀直直的插在他的心口处,而此时,另一个黑衣人也攻到了她身前。
      素瑶被他一掌直接打出了悬崖,朝身后的深渊倒去,风在耳边刮过,刮得她的耳朵生疼,闭上眼睛,“对不起爹娘,对不起师傅,我终究还是抛弃了你们。云生,等我……”
      一个月后,京城的素府将白灯笼换下,可整个素府还是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
      素瑶的死讯传来时,素夫人哭的天昏地暗,生生的昏死好几次,就连皇后素锦亲自出宫安慰也没用,摔下悬崖,尸骨无存,连留给家人一点念想都没有,让人如何不伤心欲绝?
      皇帝体恤功臣,亲赐了衣冠冢,并特许皇后出宫伴灵,还让陵王前来代为吊唁,这是何等的殊荣,可是在多的赏赐也换不回素瑶的一条命。
      素威一夕之间仿佛老了十多岁,自己带在身边亲手抚养长大的女儿,如今竟然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怎样挖骨掏心之痛?

      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斥方遒。转瞬间,终南晨雾绕竹屋。谁知明眸素衣女,便是当年女将军?

      五年后,终南山云顶,树高林密,鸟语啁啾,早晨的雾围绕着青翠的竹屋,屋后的一方水潭里不时传来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
      不多时,太阳升起,阳光驱散了晨雾,竹屋里走出来一个青衫女子,“姑娘,今日便要下山了,我们还是早些出发吧!”
      “好!”一个清冷的声音传来,隐约有些熟悉,很快一个素衫的女子走了出来,赫然是素瑶。
      “今日可是师傅的生日,可千万不能迟到!”青莹扶着她,“姑娘,师傅不管你迟不迟到,总是不会生气的!”
      “就他那个越活越回去的脾性,那可不一定!”
      傍晚,长安扶摇阁的后院张灯结彩,一派热闹喜乐的景象,向恒坐在堂上看着大家忙碌心中甚是欢喜。
      不多时,便有人来禀告晚宴已准备好,可他摇头,“等会儿,还有一个人没到!”
      正说着,一个身影就窜进来:“来了来了,扶摇姑娘来了!”
      向恒连忙站起来,“瑶儿来了!”
      素瑶上前:“师傅,我可没来晚吧!”
      “没有没有,刚刚好!走吧咱们吃饭去!”
      偏厅中已经布置好了筵席,今日是向恒的寿辰,他特地邀请了长安城中的好友前来相聚,众人见向恒身边的女子,心下都在各自猜疑这女子的身份,只是向恒并没有和大家介绍的意思,大家也不便提起。
      而与长安相隔几千里的洛阳皇都,皇帝刘隆带着几个亲信微服出巡,陵王留守京都。
      刘隆在皇宫的时候就听说了长安城中的扶摇阁,近两年来风头渐盛,且无论什么地方,都开起了扶摇阁旗下的分店。
      他很好奇,也心生警惕,如此任由这个他不清楚底细的组织做大,是皇帝的失职。
      下令暗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扶摇阁竟然涉猎广泛,在全国各地设有妓院、钱庄、赌场、衣坊还有医楼,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在当地的名声也甚好。
      传闻,扶摇阁阁主扶摇公子年仅十九,在当地的百姓和官员中都吃的开,颇受百姓的尊崇。
      如此庞大的组织,却运行的毫无阻碍,想必消息更是灵通,这个扶摇阁让刘隆不由的担心,遂决定亲自出宫微服查探一番。
      他们前脚刚踏出洛阳,素摇后脚就得到了消息,正在陪着向恒过寿辰的她听到青莹报告的消息只是微微一笑,刘隆总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帝皇,引皇帝出宫是她第一步棋,而这一步棋已经成功了。
      五日后,刘隆一行人便踏入了长安,作为前朝的京城,长安依然没有改变它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当然繁华上也是毫不输给洛阳城。
      熙攘的人群和街边接二连三的小摊贩,勾勒出一派繁荣安定的景象。
      刘隆身边的御史大夫白涵略微一打听就知道了扶摇阁的方位,几人立即直奔目的地。
      这扶摇阁平日里和普通的茶楼无异,只不过多了给人观看的歌舞罢了。
      不过几人进去时,正有人在唱着小曲,婉转缠绵,细听下来竟然说的是威名赫赫的素大将军和素夫人美人配英雄的美事。
      白涵失笑,素大将军与素夫人乃是洛阳城内的一段佳话,想不到竟也传到这长安城来了。
      正听得有兴味,忽然楼上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灵姑娘,美人佳话听多了不觉得新鲜,我家公子说换一首罢!”
      台上的女子勾唇一笑,“是!”说着竟抱出一把曲颈琵琶,素手一拨,顿时气势大变,刘隆和白涵等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深意。
      只听那女子唱到:“黄沙迷眼兮铁甲寒,冰雪覆粮兮马不前,一人可匹兮万千敌,威名赫赫兮女将军……”
      手指快速的拨着弦,犹如马蹄得得,又似两军厮杀,一时间将人带到了苦寒的漠北之地,女将军说的便是素瑶了吧!
      白涵不由抬起头看向楼上那扇半掩的窗户,里面的人会是扶瑶公子吗?
      而此时窗户后面,素瑶坐在哪里听着曲,眼中平静无波,这一曲是她特地为刘隆准备的,但不知他可知道这其中的深意。
      听到歌女唱,“一缕幽魂兮终如烟散,一代名将兮余孤冢。”
      刘隆眉头迅速皱了起来,这是想说他亏待了素家吗?心烦意乱的听不下去,起身离开了扶摇阁,白涵等人连忙跟上去。
      几人在街上晃荡了一会儿,忽然看到一个施粥棚,此时快到晚膳的时间,已经有不少的人在那里蹲守着等待施粥,白涵注意到,棚上挂着的灯也是写着扶摇阁三个字。
      几人近前一看,棚里已经有人在忙碌着,两口大锅中煮着热气腾腾的白米粥。
      刘隆不解,长安之地向来繁华,怎么还会有饿殍饥荒?
      正想着,白涵见四周有越来越多的乞丐围过来,连忙请刘隆移步到其他地方 ,继续关注着那个粥棚。
      此时已经开始施粥,那些衣衫褴褛的人都自发有序的排着队,不争不抢,也不插队,其中不乏有携家带口的。
      白涵忍不住,拉住一个过往的行人问道:“这位大哥,请问这里是有什么灾情吗,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需要来这里领粥?”
      那人打量了白涵几眼,“你们是外地人吧?这个秋收,附近的一个郡县遭了蝗灾,啧啧,颗粒无收啊,那些人没了粮食只能逃荒出来了。扶瑶公子便在这里设了粥棚,接济这些灾民。”
      “可是灾民众多,这样下去只怕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所以昨天扶瑶阁还开仓放粮了,好多人都领了粮食回家去了,这个扶瑶公子简直就是个大善人!我们长安的百姓都尊敬他!”
      白涵听了脸色一变,不由的看向身后的刘隆,只见他依旧是眉头紧蹙的看向那些灾民,似乎没有听到这个人的最后一句话!
      走到他身后,忽然听到他说:“为何奏章上只是说收成减少,没有说有蝗灾,这些人,就是这样欺君罔上吗?”
      白涵躬身:“公子,我们是不是应该见见长安县丞?”
      “你出面就行了,弄清楚哪个郡受了灾,之后立刻联系附近的郡守,让他们从官仓中抽调部分粮食过来,分给这些灾民!”
      “是 !”
      回到客栈后,白涵立刻动身去见了长安县丞,不消一刻,边立刻有人将这消息送到了素瑶耳边。
      素瑶红唇一勾,皇帝依旧是好皇帝,只可惜朝堂之中浓雾弥漫,以致他闭目塞听,了解不到民生疾苦。
      那些放出烟雾的臣子都是皇帝的肱骨大臣,若是要剔除,不仅难下手,且自己也会痛苦不已。
      相信皇帝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一点,快刀斩乱麻会伤及元气,然泛泛而治,却是治标不治本,他会如何选择,作何觉得,她实在好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