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天家父子有亲疏 ...

  •   穆宁听了十四的话,去找了李德全。两人一起找了造办处的工匠,又商量好了什么时候献给康熙。工匠倒是一把好手,不仅按着图样造出了摇椅,还特意选取了红木做材料,又在底座的不足之处做了修改。
      一日,康熙正在养心殿批折子,李德全端了一碗参汤进来,道,“皇上,您折子也看了许久了,喝碗参汤歇歇吧。奴才听说御花园的桂花开的可好了,不如奴才陪您去看看吧。”
      康熙合上折子,揉了揉眼睛,觉得也是该出去放松一下,便道,“也好,看折子看得朕眼痛。”便起身出了养心殿,往御花园方向走去。
      穆宁早早地就在浮碧亭外等着李德全带着康熙过来,见了康熙便迎了上去行礼,“皇上吉祥。”
      康熙此刻看出端倪,转头看了看李德全,“你们俩这是串通好了啊。”
      李德全道,“什么都瞒不过皇上的眼睛,皇上,穆宁准备了件礼物要送给皇上,奴才才把您带到这儿来的。”
      穆宁一听李德全把功劳都给了自己一个人,忙道,“皇上,若不是李公公,单凭奴婢一人,万万做不了这件事的。”
      “好了,”康熙笑道,“朕还未曾见到礼物,你们就互相替互相请功了。”
      李德全和穆宁都有些不好意思,忙请了康熙进了浮碧亭。红木打造的摇椅上,铺着薄薄的毯子,穆宁又特意缝了靠枕,放在摇椅上面,好让康熙躺的舒服点。
      穆宁:“皇上,您躺下试试吧。”
      康熙一躺下,摇椅就因为受力而前后摇晃,康熙也随着摇椅前后摇晃,一时觉得很新奇,便问道,“这是什么?”
      “回皇上的话,这是摇椅。午后躺在上面打个盹,可比躺在床上舒服。”穆宁答道。
      康熙躺在摇椅上晃了晃,笑道,“确实很舒服。”
      李德全命人捧来了毛毯,盖在了康熙身上,“皇上,穆宁是看您这些日子都睡不好,所以想了这个主意,想让您睡个好觉。”
      康熙觉得这东西新奇,躺在上面身子也是说不出的放松,摇来摇去的确实也让人有几分睡意,心中不免高兴,便对穆宁招招手,穆宁便蹲在了康熙身旁。
      “你这么有心思,朕该如何赏你?”
      穆宁本就没有存着要康熙赏赐的心思,只是摇摇头,“回皇上的话,奴婢什么都不要,不求皇上赏赐。李公公为此事费了不少心,还请皇上赏赐李公公吧。”
      李德全在一旁笑道,“皇上,穆宁这丫头不愿邀功,可奴才真是什么也没做。”
      康熙看着两个人相互替对方请赏,觉得十分有趣,摆了下手,对着穆宁说道,“李德全朕回头赏他,眼下,朕在想如何赏你。”
      穆宁看着康熙是非要赏自己不可的语气,一时之间,却也真的想不出自已要什么。本来这深宫高墙的,若不是要上下打点,那本来用钱的地方也不多,这些年康熙大大小小赏的东西也不少,自已一样一样的都收着,至今也没怎么用。便道,“皇上,若您真的要赏奴婢,那就请皇上下一道旨,让造办处的工匠们多做一些,给后宫里的娘娘阿哥公主吧。”
      康熙听完哈哈大笑,觉得穆宁哪是在为自己请赏啊,只是说了自己本打算的事罢了,便摇头道,“是赏你,又不是赏别人。这可不作数,你重新想。”
      “啊?”穆宁见康熙不允,只好又做他想,片刻之间,穆宁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既然康熙要自己请赏,那不如就真的要个对自己有好处的旨意来,也算莫错过良机,便道,“皇上,那奴婢斗胆向皇上求个赏赐吧。”
      康熙正在摇椅上躺的舒服,也不转头看穆宁,只是应了一声,“说来听听。”
      穆宁定了定心,道,“皇上,可否请皇上允准,若是日后奴婢做错了什么事,惹了皇上生气,请皇上饶恕奴婢的性命。”穆宁心想,伴君如伴虎,虽然康熙对自己着实不错,但如今几个皇子圈禁的圈禁,禁足的禁足,康熙对自己儿子尚且不多怜惜,更何况自己这么个身旁伺候的奴才。不如借这个机会给自己求道护身符,必要时拿来救命才是。
      康熙听完乐了,从摇椅上坐了起来,“你跟着朕这么多年,倒是从未做过让朕生气的事。这个赏赐,对你有用么?”
      穆宁答道,“当然有用,皇上金口玉言,便是给奴婢多添了一条命了。”
      “好。”康熙做了几十年皇帝,自然知道这宫规对宫女太监约束不轻,穆宁提这样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何况今日这份礼确实合自己心意,便答应道,“朕就赏你这句话,你这丫头若是日后做错了事,朕免你死罪。”
      “多谢皇上赏赐!”穆宁赶忙跪下谢恩。
      老四坐在凉亭里看书喝茶,自废太子被圈禁以来,康熙就把看守他的任务交给了大阿哥和老四。大阿哥这些年一直记恨废太子,以致于废太子在圈禁期间受了苦处,精神和身体都受了不小折磨,被老九得知,告诉了大阿哥和老四以后,大阿哥却不肯替废太子上报给康熙,惹得老四生了气,扔下一句“你不奏我奏”,便去见了康熙。
      可惜后来康熙又见了十三,十三开口替废太子求情倒是无妨,可却偏偏开口替大阿哥辩白。如今东窗事发,却受了牵连。
      老四的手轻轻拂过茶盏的纹路,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了两下。穆宁的那句话是在给自己提点,像那年在御花园里一样。宫人不许传递消息给朝中之人,穆宁明明知道,可她还是在形势动荡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踏错。可十三却说,她怕自己,她的态度,和那种反应,到底是不是怕?
      其实,即便穆宁不说,老四也认为太子是皇上一手带大的,即便他真的被废了,皇上也依旧会心疼太子。何况太子两岁就开始接受成为皇位继承人的教育,此事一起,想要储位的人必定有所行动。皇上未必会觉得此时的形势比太子一个人的不知收敛好。所以此时最好的态度,就是不开口,若是开口,也只能替太子求情。只是这些事情,老四还没能告诉十三,十三就开口替大阿哥求情了。
      天气转凉,康熙莫名地就病了一场,病恹恹的气色不好,整个人的精神也减了几分。人在病中,老是喜欢想着近来的事,康熙把从太子被废到如今几个皇子禁足的事前前后后想了个遍,觉得此事如此处理,的确对老八不公,便召了老八进宫。
      康熙道,“这些日子,要你在府中禁足,你可有怨言?”
      老八答道,“回皇阿玛,张明德一事,的确是儿臣处理的不妥当,本就应受罚。”
      康熙叹了一声,“胤禔与张明德合谋,欲加害胤礽,更要把祸水引到你身上,朕杀了张明德,也处置了胤禔,算是给你个交代。”
      “儿臣多谢皇阿玛。”其实康熙处置了张明德和胤禔,与老八没有多少相关,他们合谋谋害胤礽,更妄图瞒天过海,得了这种下场,本就理所应当。康熙如此说,不过是宽慰老八,那老八又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呢。
      康熙点点头,“你一向温和恭谨,懂得尊卑有序,虽然没有及时向朕禀报,但没有大错。从明天起,不必再思过了。”
      老八跪下谢了恩,退了出去。
      康熙又传召了胤礽,此刻便不是不咸不淡的言语了,这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多得是对旁人没有的父子亲情,从幼时起,康熙就手把手教胤礽写字,陪他读书,早早地就在出巡之时,把朝政交给太子处理。仿佛要把自己心里对赫舍里的亏欠全部还给太子一样。只是虽然康熙心软,但也不能当即就解了胤礽的圈禁,只是以后的日子里时常召见,圈禁之事,也就跟没有一般了。
      老八府上的书房里,老九,老十和十四一齐到了。府里的丫鬟上了茶,便尽数退了出去。
      老九按捺不住性子,道,“八哥,皇阿玛这些日子对二哥多番召见,又在早朝之时,多次提起二哥以前的功劳。朝中都在传,皇阿玛这是有意暗示群臣,要复立太子了。”
      十四也说道,“是啊,八哥。皇阿玛先是解了你的禁足,又多番召见二哥,圈禁已是名存实亡。朝廷上下都看得出来,皇阿玛即便不会立即复立太子,也会是迟早的事情了。好不容易等到皇阿玛愿意放弃太子,咱们不能失去了这机会。”
      老八轻抿了一口茶,道,“皇阿玛多番召见二哥,一是多年的父子情分,二是大哥联合张明德欲置二哥于死地,虽然事情未成功,但是皇阿玛也必定心疼。如此看来,皇阿玛心里其实已经原谅了二哥七八分。”
      老九冷笑了一下,“这里还要多谢四哥,二哥在咸安宫里受了苦,大哥不肯替他进言,四哥倒是挺身而出。皇阿玛知道了二哥受了从未受过的苦,必定心里也不好过。”
      原来老九把打听来废太子受不了圈禁之苦的事情告诉大阿哥和老四,本就是想借着两人的手再整治他一番,毕竟大阿哥受了废太子这么多年的压制,不在他受难之时踩上一脚,实在不合大阿哥的性子。老四一向明哲保身,不多做言语,想必不会阻拦大阿哥,没想到这次却挺身而出,不但救了废太子,还得了康熙夸赞,老九心中多少都有些不舒服。
      十四道,“九哥,四哥他奉皇阿玛之命看守二哥,向皇阿玛报告二哥的近况也是职责在身。”
      老九拍着十四的肩膀,“十四弟,你与四哥是亲兄弟,他做什么,你也不会多说。说到底,咱们都是想帮着八哥。四哥这么做,明显是偏向二哥了。”
      “不管四哥偏向谁,”老八接着道,“都与我们的决定无关。何况四哥行事一向低调,或是受了皇阿玛的命令也未可知,就不要再说了。”
      十四知道老八言语之间护着自己,本来从小就对老八亲切随和,待人处事体贴细致,性子又温润而从小亲近,听了老八有意相护的话,心下更是感激。
      老十听得不耐烦,道,“咱们今天来不是来商量应对之策的么,怎么扯上了四哥了。依我说,趁皇阿玛还没有召集群臣商议立太子的事,咱们得早一步和他们通个气。”
      “十弟这话说的不错,八哥,前些日子我已经联络了不少大臣,他们都表示会在朝堂上举荐你,现在时机已到,八哥,大家都在等你点头。”老九道。
      老八想了想,缓缓道,“我也知道这次机会难得,可皇阿玛若是有心复立太子,咱们或许胜算不大。”
      老九接着道,“复立太子也不是皇阿玛一句话就成了的,皇阿玛必然要和众臣商议。到时候大家在朝堂上举荐,皇阿玛即便不能当时同意,也一定会过后考虑。咱们即便不能一击即中,也要拖延一些时日。”
      老八握紧了拳头,半晌没有说话,把三人看得焦急,正欲开口再劝之时,老大却道,“姑且这么做吧。”
      商议完,老九和老十都离开了老八府上,十四却找了借口留了下来。
      老八让十四坐下,笑着问道,“十四弟,你有什么话,便说吧。”
      十四道,“八哥,四哥是我的亲哥哥,若是你登了皇位,我求你不要为难于他。虽然咱们觉得四哥确实帮着太子,可是太子一旦再无机会,四哥也就不会过于干涉了吧。到时候,让他做个闲散宗室,无碍大局就好,行么?”原来十四担心如果老八登上了皇位,老四会因为太子的原因受到波及,虽然十四知道老八不是赶尽杀绝的人,但是政治斗争哪有什么和平之道。成王败寇,输了的人还不是要被赢了的人支配命运。
      老八没有犹豫,直接点了点头,算是给十四吃了一颗定心丹,“四哥很有才能,做个闲散宗室怕是埋没了他,我不会让你为难的。”老八拍了拍十四肩膀,又道,“留下来吃饭吧,我让厨房做些你爱吃的。”
      “谢谢八哥。”十四点点头,心里的一块石头放下了。虽然十四和老四没有一起长大,两个人的性子也诸多不相符,但十四觉得,毕竟两人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血缘亲情是断不了的。即便自己希望老八做皇帝,但却并不希望老四不得善终。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在畅春园召见了满汉文武大臣,要大臣们在诸皇子之中举荐一人为皇储,他必定听从众臣的举荐。康熙如此说,不过是这些日子他不断召见太子和朝中重臣,以为自己希望复立太子的心思已经被众人所知晓,他以为此番不过是过场,殊不知,他的儿子们早做了打算。
      佟国维先是上前举荐老八为太子,说老八谦和恭谨,处事波澜不惊,又能随机应变,待人处事不苛于规矩,德行和才能皆可以担当储君之位。紧接着,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见大臣们一齐举荐老八,并未保举太子,康熙大感意外,连忙说立储之事牵扯重大,何况老八母妃出身不高,做不了太后,自然老八也不能当太子。诸大臣一听康熙无意立老八为太子,给的理由又是出身不高,诸大臣何等的聪明,这一条理由便已经足够让康熙绝不考虑立老八为储君,一时之间,诸大臣都不敢再上奏,举荐老八为太子了。
      次日,康熙复召诸王及大臣,提起自从废了太子之后,经常在梦中见到孝庄文皇后和仁孝皇后,说她们在自己梦中神色不悦,两人一向对朝中之事关心备至,又十分牵挂皇族宗嗣,此番频频出现在自己梦中,必是朝中之事令她们有所不满。自己由此备感不安。而废太子胤礽经过太医的多日调治,癔症已经痊愈,本性也已经恢复,其言下之意,便是暗示群臣要复立胤礽为太子,诸大臣看康熙连孝庄皇后都抬了出来,哪里敢不顺着康熙的话说,都纷纷附和,说胤礽做了多年太子,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十一月十六日,康熙正式下旨解了胤礽的圈禁,二十八日,为堵了悠悠之口,康熙又复立了胤禩为贝勒。
      此事一出,康熙已经知道了老八存了要争储的心思,如果说之前太子被废的时候老八是被牵扯,那如今半个朝堂都要举荐老八,谁都不会相信老八在这场争斗中会置身事外。康熙给的不能立老八为储的理由实在是钉死了老八与储君之位的遥不可及,个性不好可以改,能力不行可以练,可这母子一脉的出身不高实在是难以改变。若是康熙偏向老八,大可以给老八改了出身,可惜偏偏康熙偏爱太子,纵然老八千般好,却不是康熙看中的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