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史上最近距离“交战” ...
-
——观电影《圣诞快乐》后感
1914年至1918年属于一战,纵使有枪林弹雨、视死如归、乡梦萦绕,然而,那些战士都只能在战场上迎来新年,那么,战场上的圣诞节会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香槟?有没有礼物?有没有火鸡?有没有祝福?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当苏格兰风笛响起,“I'm Dreaming Of Home”悠扬的旋律迅速地温暖着每个备受战争摧残的战士的心,德国的那位男高音亦附和着唱起“雪绒花”,他手拿着小小的圣诞树,走向曾经的战场,用醇厚的声音唤醒每个人对和平的渴望,“今晚是圣诞,我们休战一晚吧。”德国、法国、英国三国的长官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士兵纷纷走出战壕,他们分享共同的美酒,分享共同的巧克力,分享共同的宠物猫,那个苏格兰的神父做着弥撒,那个丹麦女高音唱起了“万福,玛利亚”,哀伤而又充满希望地,每个士兵的心中,是否在滴泪呢?为死去的战友而哭,为见不到家人而哭,为万恶的战争而哭。夜晚,照明弹如烟花绽放,一如每个士兵对生命的祝福。
是的,不可避免的战争是残酷的,它能够夺走人的生命,却摧毁不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于是,我们看到,在圣诞日,士兵们埋葬了那些死亡的战友,黑色的焦土,白色的雪地,耸立的十字架,茫茫一片,有些触目惊心的感觉,然而,死亡过后便是新生,那些不同阵营的士兵又可以在一起尽情地踢足球,三个国家的长官可以在一起喝咖啡,一些士兵虽然言语不同却能够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杀死了多少人,……看到这里,我们到底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呢?战争带给我们的,似乎已经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几行字、几页纸,不像那些孩子所学的,是骄傲,是耻辱,是荣誉,是职责,它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些士兵,他们曾经是多么可爱的人呵:一个调闹钟只为提醒自己要和母亲喝咖啡的法国理发师,一个上战场只为照顾朋友而调皮地捉弄过上级的苏格兰乡间牧师,一个能够在舞台上高歌的德国男高音演唱家……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他们渴望的,是安定的生活、美满的家庭、美丽的山河。
战争中的爱情,是夺目的钻石,坚硬而又绚烂。那个丹麦的女高音歌唱家可以为了爱情,不顾性命也要追随爱人上战场;法军的长官深情地用画笔,记录着那个深陷敌区、生死未卜的怀孕妻子;那个德军的长官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只因为他深爱的人是法国人……有人说,战争与爱情,是影片的两大题材,这话在这里得到了更加完美的证明。士兵平淡的一个动作,都仿佛在那里静静地诉说着爱人与爱人之间的深情:士兵温情地亲吻着相片上的妻子,仿佛,她就在他的身边,他把相片给不同阵营的士兵看,好像要把她介绍给他们似的,那质朴而又可爱的样子让人为之暖暖一笑。
然而战争仍旧要继续,当一轮又一轮的炮火轰炸对方的战壕时,那些躲在敌营里捂着耳朵的士兵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苏格兰的风笛再次响起,欢送着那些德国士兵回到战壕,“友谊地久天长”竟然就这样响起了,那么凄凉,那么无奈,那么真挚,在此刻,每个人的眼中都横躺着凄凉的残垣断壁,嘴边都带上了无奈的浅笑,心中都充满了真挚的对和平的渴求之情。于是,当那些上级开始逼迫他们上战场时,苏格兰牧师放下了对耶稣的信仰一如他扔下的十字架,因为祈求耶稣保佑已经不可能让战争结束,求他又是何必呢?德国士兵在火车车厢中,轻轻地哼起了苏格兰士兵曾经唱过的“I'm Dreaming Of Home”,一列火车蜿蜒而去,带去的,却是希望,因为他们用歌声向万恶的战争宣战,他们的心中因为这个圣诞节的经历而充满了希望。
《圣诞快乐》是一部战争片,然而它却不同于以往战争片的基本模式,它不是以正义战胜邪恶为结尾,没有血腥的杀戮和激烈的枪战,没有把主角脸谱化,而是蕴含着一份人文的关怀,这战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这部影片的主角,他们活生生地站在那里,一如法军长官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速写,他们正真真切切地告诉我:史上最近距离的交战,其实不是一场激烈如“凡尔登绞肉战”的战争,而是人心与人心之间的碰撞;所碰撞出的,不是凄惨如“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的耻辱,而是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无限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