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建新房 ...
-
没过几天宁建国就带着大舅子过来了,量地画图,再清理一下周围的杂草石头,请了队上的几个劳动力便风风火火的干了起来。测量划线,打地基,也没宁夏什么事,因为离王奶奶家比较近,她就去王奶奶家烧些开水,滴上几滴“十滴水”,用一个涮干净的桶装了给他们送去解解渴。
回来再跟王奶奶聊聊天,然后基本上就没她什么事了。
王奶奶今年七十多岁了,头发已经花白,个子不高,瘦瘦的,但是身子骨还比较硬朗,一脸慈祥。队上的小孩子都挺喜欢她的,因为她家院子里有一颗李子树,只要一到熟透的时候就摘了给队上的小孩送去。宁夏也是吃过的,黄透了的软软的,吃起来特别甜,不像二十年后超市里卖的都是青的,又涩又苦,得放好几天才能吃,还不甜。
王奶奶家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找了个城里的媳妇,然后就一直没回来。本来是打算把两个老的接去城里,但老人家呆惯了乡下,也不习惯,就没去。两个老人种点粮食,后院栽点菜,再加上儿子每年给的生活费,也就够了。
“夏夏六岁了吧,你看这模样生的多齐整。”特别是这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真是招人疼,知道家里建房子,又是端茶递水的,太懂事了。
“是的,王奶奶。听我爸爸说起过,您年轻的时候还是这村里数一数二的美女呢。”
“哎哟,你这闺女嘴怎么这么甜。”这王奶奶本名叫王翠凤,那个时候还是村里的大美女,有一天被下来巡察的大地主给看上了,她爸妈为了几个钱差点把她给卖了,要不是她宁死不从,都不知道是那大地主的第几房姨太太了。不过后来这大地主未能如愿以偿,把租给她家的地收了回去。害的家里受了苦难,家里人都不再待见她,整天呼来唤去,什么活儿都要干。很是受了些苦。
“前些天下了雨,您这腿还疼不?”王奶奶那时候天天洗一大家子的衣服,天寒地冻的。后来这腿得了风湿,一到刮风下雨就疼。
“不疼不疼,你王爷爷每天都给我打热水敷敷,平时注意着呢,不碍事。”听到宁夏这么关心自己,她这心里暖暖的都快融化了,想起自家的儿子孙子也是牵挂的很。
还好王奶奶后来苦尽甘来,嫁给了现在的王爷爷,两个人相敬如宾,这么多年愣是没红过脸,王爷爷对她又是体贴的不得了,简直是羡煞旁人。
“夏夏,赶紧过来帮帮忙。”陈静忙得焦头烂额的,这又刚来了一车红砖,得把路边的砖头顺一顺,别挡着人家过路了。
“哎,来了。王奶奶,我先过去了。”给王奶奶打了招呼,宁夏赶紧跑过去,看老妈在那儿捡砖头,连忙过去帮忙。
这一忙,一直到开学后半个多月。中间停了几天收稻谷,选了个黄道吉日上了梁,盖瓦刷墙没几天就搞好了。
忙了一个多月,眼看着自家的房子渐渐成型,宁夏心里特别激动。一二楼的小洋房,下面四间,两间作为门面,暂时还用不上,一间客厅,一间厨房。楼上一间客厅,两间卧室,一间作为她以后的书房,不过宁夏同样打算放一张床,免得家里来客人不好住。房子后面砌了四间平房,不大,一间作为猪圈,一间是柴房,一间关鸡鸭的,一间是放粮食的。坝子在中间,两边是围墙,左边围墙开了个小门作为后门,出去是她家的小菜地。看到这些,宁夏心里实在是美得不能再美了。
跟宁夏心里同样美滋滋还有她爸妈,看着这么宽敞漂亮的房子,虽然借了不少钱,但是这心里啊还是忍不住激动的。能凭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还是很为自己感到骄傲的。
邻村五里地有个村叫木家村,方圆几十里都是比较有名的。木家村以种树为生,种的树种类也比较多,村里大部分都是做木匠的,手艺都不错。
早在修房子的时候宁国强就去订了两张床两个衣柜一个书柜一张写字台。房子修好后就陆陆续续的拉过来了,跟往常的成品不一样的,看起来比较精致一些,反正都是没见过的。
这还是宁夏磨破了嘴皮子的劳动成果,当时跟着她爸一块儿去的,因为跟她爸说不想要之前家里睡的那种床,想要简单一些的,所以跟那木匠形容了半天才让那木匠画了出来。虽然说还是有些差强人意,但是大致还是差不多了。其实要不是一个没读过书的小丫头画出来会太打眼了,她倒是可以几笔就画出来了。
床的话就跟现在的席梦思差不多,没有弹簧床垫也没关系,反正她也是不打算用的,到时候铺一层稍微厚一点的棉絮被就可以了。长一米八宽一米五,一个人睡正好。衣柜她只是叫多做了几个抽屉,放的东西多一些而书柜跟写字台就是现在最简单的那种了。
等都摆好了看,还别说,那个师傅的手艺确实不错,古香古色,特别有味道。打磨的也特别光滑,像这样的成品二十年后得五六千一套了,简直是让她爱不释手。
等最后全家把东西都搬到新房入住后,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期间宁夏屋里还有书房的东西都是置办的新的,床单被罩窗帘,还是花了好些钱的。而她爸妈捡了些老房子里的稍稍新一点的,其他旧的好些都送人了。
第二天宁国强买了些鱼、肉,杀了一只鸡一只鸭,请宁夏的外婆那边一家,爷爷奶奶这边一家准备吃个饭,也算是乔迁之喜了。